第四章 林木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791
颗粒名称: 第四章 林木保护
分类号: F327.42
页数: 5
页码: 360-364
摘要: 本章记述了山丹县志1989-2013年的林业的林木保护的林政资源管理/天然林资源管理、湿地保护、森林防火减灾、古树保护、林业改革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山丹县 林业 林木保护

内容

第一节 林政资源管理
  1998年10月,张掖地区行署审核确认县林业系统5个单位具有行政处罚权,其中林业局和大黄山林区派出所为法定行政机关,林木病虫检疫站为法律法规授权的事业组织,大黄山林场和龙首山自然保护站为行政委托的事业单位。11月成立山丹县林业局林政稽查大队。
  至2013年,受理查处林业案件356起,其中林政案件332起,处理违法人员401人;治安案件19起,拘留违法人员3人;侦破刑事案件5起,移送起诉人7人,救助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10只,省级保护野生动物20只。
  1989—2013年,全县发放林权证30417本,其中国有林场9本,集体林场39本,退耕还林地林权证24579本,公益林地林权证580本,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发放林权证5210本。
  第二节 天然林资源管理
  天然林保护 天然林保护工程是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国家中长远规划工程。2001年,祁连山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全面启动。山丹县大黄山林区和龙首山林区22.38万亩林地纳入实施范围。至2013年,完成人工造林1.05万亩、封山育林7.75万亩。
  实施天保工程后,森林资源实现面积、蓄积“双增长”。大黄山林区有林地面积增加8500亩,达13.06万亩,灌木林地面积增加3.2万亩,达16.9万亩,活立木蓄积量由64万立方米提高到9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52.8%提高到63.82%。据水利部门测算,到2013年,近几年寺沟河来水量由360万立方米增加到520万立方米,年蒸发量减少12%。至2013年建成3个标准化天然林资源管护站,5个管护站实现锅炉取暖,9个管护站水、电得到解决,4个地处林区深处的管护站安装了太阳能蓄电板。龙首山林区有林地面积增加400亩,达3500亩,灌木林地面积增加7700亩,达2.06万亩,活立木蓄积由9676立方米增加到13485立方米,增长率39.4%,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31.4%增长到45.97%。
  公益林保护 2004年甘肃省林业厅核定山丹县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88.9万亩,截至2013年,纳入补偿范围的公益林面积93.92万亩(国家级公益林面积83.92万亩,省级10万亩)。公益林划分管护责任区21个(养管结合责任区13个,人工林责任区8个)。建设管护站8处,设置界碑16座,标志牌500个。设置资源监测点6个,配备灭火器等设备120多件,增加管护人员11人。
  第三节 湿地保护
  由于人们对湿地认识不足、概念不清,山丹县对湿地的保护较晚,以至于出现许多垦湿造田,在湿地上乱修乱建的现象。2005年对全县湿地资源第一次全面普查,初步建立湿地资源档案。2007年11月,县政府批准成立山丹县湿地保护站,建立马营河湿地保护小区和霍城河湿地保护小区,建成马营河流域湿地资源管护站,并配备专职管护人员。2009年10月,县政府下发实施《山丹县湿地保护管理办法》,2010年根据国家林业局开展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的要求,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利用3S技术和手段,对全县湿地资源现状、变化情况、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进行全面调查,编制完成《山丹县湿地资源调查报告》。
  2007年以来,争取黑河流域湿地保护项目,在湿地保护区埋设界桩260个、界碑60块,制作大型钢结构宣传牌4块;在马营河床造林800亩、霍城河床造林600亩;在马营河流域架设围栏5.2公里,完成湿地封育2000亩、湿地植物恢复2000亩,退耕还湿地500亩;救护野生动物30多只,制止围垦湿地30多亩,清理乱占湿地113亩;在李桥水库、大马营高湖塘坝、霍城三坝塘坝建立3个鸟类固定监测站。
  第四节 森林防火减灾
  森林防火 山丹县最早的森林防火组织成立于1963年。1986年,县上成立山丹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各乡、村调整充实护林防火组织,同时推广清泉乡和位奇乡芦堡村的经验,组建起3—5人的护林工作队。全县组建8个扑救分队,21个扑救小队,有扑救队员720人。至2013年,全县有半专业化森林消防队2个72人,群众义务扑救队22个752人。在护林防火工作中,县护林防火委员会全面落实护林防火责任制,县政府每年都与各乡镇签订护林防火责任书;各乡镇与各村、各专兼职护林员签订防火责任书;县大黄山林场、县龙首山自然保护站与沿山村镇、学校、探矿企业签订防火合同;各管护站对林区周边的畜圈、矿点、寺院、坟滩等火灾隐患重点地段及痴呆傻人等重点防范对象,进行详细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并与畜圈、矿点、寺院等签订护林防火合同,与坟主签订坟地防火合同,与痴呆傻人监护人签订监护保证书;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及各乡镇、防火单位分别制定护林防火办公室职责、森林防火值班、森林火灾报告、森林火灾处置、火源管理、电台值班等各项制度,将护林防火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沟岔,做到管护人员、地块、责任、奖惩“四到位”。全县天然林区自成立以来至2013年未发生森林火灾。
  病虫害防治 1949年后,全县发生灾害性林业有害生物危害4次。
  1983年5月,大黄山林区发生云杉阿扁叶蜂虫害,发生面积150亩。至1987年,林区云杉阿扁叶蜂危害面积达0.7万亩,其中严重的0.3万亩。在地下越冬的虫口密度平均每平方米708头,最少125头,最多1050头。平均每亩有47.2万头。被害林木的针叶几乎被吃光,林相呈现一片枯黄,幼树处于死亡状态。为确保林木无害生长,以飞机航空喷洒农药为主、人工地面为辅进行防治。1995年7月28日飞防开始,8月4日结束,作业飞行35架次,防治作业面积1.68万亩,其中补防3架次1500亩,喷洒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792公斤,功夫乳油143公斤。经8月25日实地调查,施药区平均杀虫率96.1%,最高杀虫率达99.3%,最低杀虫率85%。除个别孵化早的地段云杉针叶轻度危害外,绝大部分免遭害虫危害,树木生长良好。经测算,此次飞防挽回木材损失1630.4立方米。
  1998—2012年,一类地区各乡镇发生杨树蛀干害虫黄斑星天牛危害。1998年在山丹二中门口首次发现杨树蛀干害虫黄斑星天牛成虫1只,未造成危害。2005年8月4日,在山丹火车站内一棵大柳树上发现黄斑星天牛,范围涉及山丹火车站,山丹化工厂,山丹公路段,清泉镇郇庄、东街、南湖村,疫情分布面积1万亩,其中林地面积550亩。2011—2013年,东乐乡西屯、山羊堡、城西、静安、大寨、小寨、城东村发生杨树蛀干害虫黄斑星天牛疫情,疫区总面积1.582万亩,危害面积4793亩,危害树木12.932万株,重度发生的是西屯村,中度的是山羊堡村,其余各村均为轻度。危害树种为杨树、柳树、榆树和沙枣。疫情发生后,县林业局组织人员在每年天牛成虫羽化盛期的7月上旬和8月上旬,两次在树干喷洒2%噻虫啉1000—1500倍液进行防治,并组织群众在虫卵期进行砸卵,防治越冬虫卵,达了预期的防治效果。
  2006年,危害性害虫苹果蠹蛾传播至山丹县。经调查,确认苹果蠹蛾在全县发生面积为1.4万亩,危害的品种主要有苹果梨、李、杏、山楂等,果园危害率为46%,蛀果率9.2%。虫害发生后,县上组织农业、林业等部门开展防治,通过设立监测点,严控果品流通,使用生物制剂防治,控制了虫情蔓延。
  2010年7月,位奇镇侯山村发生沙棘白眉天蛾虫害,主要分布在侯山村及老军乡焦湾、祝庄、老军村,李桥乡杨坝、吴宁、河湾村,大马营乡花寨、下河、高湖村及国营林场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区内,主要危害对象为历年营造的沙棘林。至2012年,全县发生虫害面积3.09万亩,其中位奇镇6820亩,老军乡1.21万亩、李桥乡6835亩、大马营乡5000亩、国营单位1600亩。沙棘白眉天蛾危害期间,林业部门及时购买防治器械,出动拉水车辆,雇用驮水牲畜,使用高渗苯氧威、灭幼脲等高效生物制剂开展防治。经过两年的防治,虫口密度明显降低,虫情得到控制。
  第五节 古树保护
  山丹县现存古树48株,其中小叶杨32株、国槐3株、西府海棠3株、旱柳2株、杏树2株、青海云杉1株、白榆4株、褐梨1株。所有古树全部实行树木认领、挂牌标识、有偿保护。按照保护等级划分,一级保护的古树3株、二级保护的古树12株、三级保护的古树33株。
  第六节 林业改革
  山林权属变革 1981年3月,县上成立林业“三定”领导小组。县林业局抽调干部40多人,派出6个工作组,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稳定山林权属、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林业“三定”工作。发放林权证21137份,其中集体、机关单位489份,社员个人20648份,划定“三荒地”10.30万亩,其中国营林场宜林地7.66万亩,全县10个公社、103个大队、845个生产队、3个国营林场、130个社队林场和14个省地驻丹厂(场)矿及80个单位的林业生产责任制和发证登记工作全部完成。登入林权证的成片林29.56万亩,社队集体6085.5亩,城区机关1447.5亩;四旁零星树木182.82万株,社员个人54.48万株。各类经济林木1.09万株。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2008年12月,山丹县启动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翌年,被确定为张掖市市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全县有集体林地2.3万亩,占林业用地的0.85%,其中有林地4867.5亩,疏林地1113亩,未成林造林地10797亩,宜林地6277.5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全县8个乡镇、79个村。2010年确权到户,发放林权证5210本,面积2.3万亩,其中家庭承包经营18420亩,占确权面积的80%;联户承包4510.5亩,占19.7%;其他方式经营70.5亩,占0.3%。所有确权户均签订承包合同。2012年,制定有关发展林下经济的相关政策。发展林下经济1000亩,从业人员100多人,收入86万元,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培育典型农户6户,养羊1000多只,养鸡10000多只。翌年,成立葡萄、种苗培育及林下养殖等专业合作社5个,培育示范户11户,林下养鸡2.99万只,定植杂果林277亩,办理林权抵押贷款520万元,县上为林下经济农户补助资金57.55万元。
  林业科研 1984年7月,山丹县林业勘察设计队成立,负责全县范围内的各项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取得林业调查规划丁级证书、工程测量测绘设计丁级资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丙级证书。
  1978年以来,县林业局组织开展科学研究项目31项,其中省林业厅项目2项,张掖市林业局项目13项,自选和参与协作项目16项。31项科研项目中,1项获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司科技进步奖;2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5项获市科技进步奖;23项获县科技进步奖。试验推广优质杂果丰产栽培、果实套袋、覆膜育苗、果树高接换优、ABT生根粉GGR生长剂应用、干旱山区节水保墒、接蜡速蘸接穗处理、奥普尔矿化活性液肥应用、糠醛渣造林除碱等新技术20多项,引进推广中华全红杨、四翅滨藜、红叶小檗、金叶榆、国槐、樟子松、刺柏等绿化树种30多个;引进推广弗雷无核、里扎马特、红提、宁杞、苹果梨、早酥、身不知、新西兰红梨、李广杏、华县大接杏、张公园、金太阳、凯特、宁丰、大红李子等果树新品30多个;引进种植牡丹、月季、芍药、大丽花、矮牵牛、万寿菊、三叶草、一品红、仙客兰、波斯菊、四季海棠、非洲凤仙、金钱树、君子兰、红掌等花卉品种60多个。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