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防沙治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78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防沙治沙
分类号: S727.2
页数: 1
页码: 356-358
摘要: 本节记述了山丹县志1989-2013年的林业的重点工程的防沙治沙,山丹县地处荒漠半荒漠地带,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风沙危害严重,是甘肃省18个干旱缺水县之一,也是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分布重点县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山丹县 工程 防沙治沙

内容

山丹县地处荒漠半荒漠地带,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风沙危害严重,是甘肃省18个干旱缺水县之一,也是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分布重点县。沙化土地重点分布在一类地区,以312国道为主线呈长条形,包括东乐乡、清泉镇、位奇镇和川区各国有农林场,东与老军乡、陈户乡相接,南与李桥乡、霍城镇相连,西与甘州区和民乐县接壤,北邻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地形呈东北高,西南低。沙区土地总面积278.7万亩,其中沙化土地面积28.2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0.1%。沙化土地中戈壁16.34万亩,潜在沙漠化土地面积11.88万亩。
  立足防沙治沙,农田防护林主要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快,防风效果好、抗天牛虫害的新疆杨、二白杨作为主栽树种。在土地沙化、荒漠化比较严重,造林立地条件差的营林地段选择沙棘、红柳、沙枣作为主要造林树种;在立地条件较好的造林地营造仁用杏、优质鲜食杏等经济林,提高造林质量。成立专门管护机构,在重点地段设置围栏、封沙育林标志,由县治沙站固定专人开展管护。通过防沙治沙,推进沙区面上造林和封山育林,提高沙区防护林体系的功能,基本形成了防护林成带、农田林成网、荒山林成片的“带、网、片”相结合,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相统一的多功能、多效益的综合森林防御体系。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