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退耕还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78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退耕还林
分类号: F327.42
页数: 3
页码: 356-358
摘要: 本节记述了山丹县志1989-2013年的林业的重点工程的退耕还林的以工代赈退耕还林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山丹退耕还林带动8万群众致富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山丹县 防护林 退耕还林

内容

以工代赈退耕还林工程 1999年实施《山丹县寺沟河流域以工代赈退耕还林工程》项目,总投资259万元(国家以工代赈资金185万元,省地配套资金74万元)。在花寨子乡上河、中河村的冰沟、高坡等地段实施退耕还林3500亩(宜林荒山造林2700亩,退耕地造林800亩)。栽植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沙棘、柠条等各类苗木75万株,营造生物围栏3公里,开挖和维修防护沟27公里,架设铁丝围栏3公里,维修道路25公里,新建育苗基地1处30亩,集雨水窖30眼,设置宣传碑100块。
  退耕还林(草)工程 2002年山丹县启动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涉及全县8个乡镇、96个村、7个国营林场、16460户64478人。至2013年,完成退耕还林42.46万亩(退耕地还林19.91万亩,荒山造林17.35万亩,封滩育林5.2万亩)。退耕地还林中建成生态林19.72万亩,经济林1893亩,种植沙棘、柠条、山杏、仁用杏、二白杨、新疆杨、白榆、红柳、沙枣等树种13141万株。工程投入国家资金2.67亿元(种苗补助2050.5万元,教育、医疗现金补助3128.442万元,粮食补助折资21478.394万元)。初步建成以山杏和仁用杏为主的霍城镇下西山、新庄村,陈户乡陈户村,李桥乡上寨村等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示范点4处,示范面积3000亩;以沙棘为主的大马营乡夹河、中河、花寨村,霍城镇下河西村,李桥乡河湾村,陈户乡范营村,老军乡祝庄村等丰产栽培综合示范点7处,示范面积3万亩;以鲜食杏为主的陈户乡孙营、王城村,清泉镇红寺湖村,东乐乡山羊堡村等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示范点4处,示范面积1500亩;以良种杏种苗、接穗快繁为主的孙家营滩国有林场示范点1处,示范面积300亩。建成沙棘产业基地32万亩,以杏为主的优质杂果基地2.4万亩,实行林草间作,林间套种优质牧草3.5万亩。建成以县苗圃为中心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6处。
  2009年开始实施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至2013年,下达专项资金9368万元,在全县建成基本口粮田6408亩;建设户用沼气池1980个、太阳灶5550个、节柴灶2654个、节柴炉378个、太阳能热水器630个、光伏电源30个,营造薪炭林2.4364万亩;新建林产品基地5.8382万亩,沙棘改造10.176万亩,补植补造5.7676万亩,农产品基地1.5877万亩,其中设施农业2066亩,中药材种植1.6365万亩;新建养殖小区2个,修建养殖暖棚3.472万平方米,修建青贮窖2694立方米;完成退耕群众技能培训9152人,抚育管理林木33.31万亩;嫁接改造新西兰红梨1470亩。
  【新闻作品选载】
  山丹退耕还林带动8万群众致富
  本报山丹讯(葛勤) 近日,家住焉支山腹地的花寨子乡下河村的张维彪领到了今年退耕还林的第一批补助粮1710公斤,同时他还领到了“一定70年不变”的林权证。张维彪感慨不已:自家这些“靠天吃饭”的57亩山旱地,如今种了沙棘林,吃的粮却多了起来。和张维彪一样,今年参与退耕还林的2万户8万多群众,也受惠于这项“拿国家钱、种自家树、造子孙福”的政策。
  近两年来,山丹县退耕还林24万亩,带动林草间作、套复种优质牧饲草八万亩。在8年内,每年为6万多退耕群众带来3102万公斤粮食和310万元的现金收入,不仅有效缓解了沿山2万多群众的生活困难问题,解放了部分劳动力,而且带动了以舍饲科学养殖为主的草畜产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羊产业发展迅速,从去年的42.6万只增加到目前的50万只以上,出栏销售由去年的17万只增加到20万只,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种植业水平的提高。该县花寨子乡集中精力做强以脱毒马铃薯、纤用亚麻、花卉制种为主的精细订单农业,建起制种花卉大棚52座,收益较好的30座大棚年均收入1万元以上,种植业效益不断提高。退耕还林工程的有效实施,使沿山大多数群众家庭陆续走上了打工、种植、养畜为主的多渠道增收格局,劳力资源得以优化配量。随着该县重要水源涵养地——大黄山跟山区全部退耕还林,也必将有效缓解干旱缺水的现状,被群众公认为“穷山里崛起的绿色希望”。如今,该县退耕还林群众都高兴地说:“怀揣绿本本(林权证),心里不发慌,脱贫致富有信心。”
  (原载《甘肃日报》2004年3月5日七版)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