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植树造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781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植树造林
分类号: S725.71
页数: 4
页码: 352-355
摘要: 本节山丹县志1989-2013年的林业的植树造林的树苗、义务植树、县城园林绿化、村镇绿化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山丹县 林业 植树造林

内容

第一节 种苗
  种苗生产 林木种苗生产起步较早,但由于管理粗放、水利条件差、苗木质量低,至20世纪60年代初,全县仅能出圃少量苗木。1962年,县城北苗圃被确定为永久性苗圃,育苗面积220亩。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国营林场、苗圃和乡村集体苗圃为骨干,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办苗圃,县绿化委员会为鼓励发展苗木生产,每育一亩苗补助50元。此后,全县每年可出圃苗木100万株—150万株,除经济林苗木从外地引进外,杨树苗木自给有余。1983年,县政府为鼓励全县林木种苗生产,决定河水灌区的农户育苗凭林业部门的验收卡片,由水利部门免费配给三轮水。位奇、陈户公社除落实县政府的决定外,还对育苗农户进行补助。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县各国营林场、苗圃大力发展育苗生产,引进新疆杨、中林10号杨、青海云杉、祁连圆柏、华北落叶松、中国沙棘等10多个绿化苗木新品种和葡萄、李子、杏等20多个经济林苗木品种,采取种子育苗及营养繁殖育苗等多种方式进行育苗及引种试验,取得了显著成绩。至2013年,全县建成育苗基地1200亩,形成集绿化苗木、防护林苗木、经济林苗木以及花灌木为一体的育苗产业,每年平均新育苗300亩,年均出圃苗木400多万株。
  花卉培育 花卉产业起步较晚。1990年,各国营林场和苗圃陆续从省内外引入月季、郁金香、大丽花、菊花、三角梅等鲜花开展培育推广。1995年起,一些温室大棚、个体花卉经营者,调入唐昌蒲、百合花、金钱树、君子兰、发财树、文竹、对红等花卉进行培育和经营,但因经济状况和气候条件制约,花卉产业发展速度慢、规模小。至2004年,全县露地花卉栽植面积20亩,保护地种植面积10亩,花卉培育基地10余处。2008年以来,引进荷兰菊、月季、大花萱草、福禄考、牡丹、芍药、三叶草、波斯菊、大花天仁菊、粉萼鼠尾草、欧洲玫瑰等20多个品种在南湖生态植物示范园内试验并成功种植。2011—2012年,十里堡林场建成智能化育苗温室1座2160平方米,引进万寿菊、四季海棠、仙客来、非洲凤仙、芍药等18个品系30个品种,培育各类花卉14.72万株。
  第二节 义务植树
  20世纪80年代中期,县上把领导办绿化点同城区职工开展义务植树相结合,县委书记、县长和主管林业的副县长选择难度大的重点工程,各办一个固定绿化点,县四大班子其他领导按照每年造林绿化安排,抓一个重点村的造林绿化。
  20世纪90年代初期,县上统一规划植树地点,重点是马营河、官坝湾、山马公路沿线、山羊堡滩等地段。县政府确定义务植树资金筹措办法:行政事业单位职工每人缴纳绿化费1元;省、地及县属企业职工按人口划分,由企业统一购苗,分区定植,保栽保活;各乡除向职工收取绿化费外,并从乡镇企业筹集部分资金用于重点村造林补助。具体办法是:企业年产值在20万元以下的交绿化费200元;20万元—50万元的交500元;50万元—100万元的交1000元;100万元以上的交2000元。县绿化委员会组织各乡以社规划、以房前屋后和路旁、渠旁、沟旁为重点,进行义务植树和四旁绿化。一些社队还制定了单项奖惩制度,把任务落实到户到人:位奇乡少栽1株树,罚款0.5元,多完成水利工3个,计价8元;东乐乡对村社干部实行岗位责任制,把完成植树造林工作好坏,作为基层干部年终报酬总分的15%进行评定,乡上干部也列为年终评奖的内容之一,奖罚分明,任务到人,年终兑现;红寺湖乡实行“三包”(包栽包活包管护)责任制,坚持边栽树、边围墙的办法,一栽就管。陈户乡寺沟村、大马营乡磨湾村一直坚持先围墙后栽树的原则,做到栽一片、活一片、管一片,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片树。
  1989—1998年,全县建成义务植树基地7个,造林绿化面积3263.7亩。其中,官坝湾255亩,已郁郁成林;山马公路营造防护林带32公里255亩;马营河1030亩;山羊堡滩开发区营造防护林1350亩;丰城堡滩开发区营造防护林300亩;312国道造林绿化23.7公里;拾号沙产业开发区造林绿化50亩。
  2000年以来,以县乡公路、国营林场、乡村林场、重点开发区、312国道沿线、有条件植树的河滩等地段为重点,落实谁造林、谁负责的政策,县上领导亲自参加植树活动,无特殊原因,杜绝出现义务植树以资代劳现象;乡镇制定完善林木管护制度,成立专业护林队伍,通过实行集体统一管理和农户承包经营管理相结合的办法,确保造林苗木的成活率,提高义务植树工作质量。截至2013年,全县建成高标准义务植树基地35个,完成义务植树1238.7万株,年参加植树人数10.2万人次,尽责率达95%以上。
  第三节 县城园林绿化
  山丹县城区绿化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的主干道东西大街、南北大街两旁全部栽植杨树,单位驻地、办公室前后、路边也都以杨树为主进行绿化。20世纪80年代初期,城区建设开始总体规划,城市绿化提上议事日程,并明确由县城市建设局统管城区绿化和林木管护。1984年,县上提出“砍掉杨家将、请进花木兰”的城区绿化总体思路,将城区东大街原有的杨树全部砍伐,栽植国槐,县城绿化由单一杨树向国槐、垂柳等多树种发展,并在城镇绿化中落实相关林业政策:在不影响城镇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凡是便于群众经营的荒滩道路、空地都划给群众种草种树,有多少划多少,不受数量限制,职工家属和居民在自己的房前屋后栽植的林木和群众承包的地段,谁经营谁受益,长期不变,允许继承,也可以折价转让,但不准开荒种粮,否则一律收回,重新安排;厂矿、机关、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周围的“三荒地”,由各单位承包绿化,使用权、经营权归承包单位;单位自行栽植树木,由单位所有,本着谁种谁有的原则,收入归己,也可折价转让;若要采伐“三木”和其他林木时,必须由单位申请,由城建部门和林业部门审批后发放“林木采伐证”方可采伐。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07年,依据城镇总体规划,将11条主要街道确定以国槐为主要树种,逐年进行绿化;各机关、厂矿、学校单位驻地,均进行规划设计和绿化美化。以城区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等主要街道及南湖公园和一些单位驻地院内的绿化、美化为重点,栽植国槐、青海云杉、侧柏、油松等各类苗木。落实“门前三包”制度,主要街道和单位门前实行分段管理,建立和签订双轨合同,对无故不栽、只种不管和任意砍伐损毁树木或因管护不好而使树木死亡的单位,每株罚交绿化费5元。期间相继建成县政府大院、粮食局、文化馆、博物馆、焦化厂、山丹化工厂、山丹水泥厂、山丹培黎学校、公路段、乡镇企业局、城建局、公安局、农技中心、种子公司、龙首化工厂、县医院等16个县级园林化达标单位。但由于管理部门不明确、绿化监管不及时等原因,城区绿地面积小,绿化档次低,绿化树种单一。至2008年,全县建成区绿地面积1717.9亩,绿化覆盖面积1951.64亩,建成区绿地率14.8%,绿化覆盖率16.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仅3.3平方米。
  2007年后,由城市园林绿化局负责全县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相继完成城区各街道行道树补植、部分街道绿化改造、城西绿化及植物园建设、国道312线城区过境段绿化、“五彩山丹”主题广场及城区各类绿地建设、佛山景区绿化、城市新区绿化等任务。至2013年,城市绿地总面积2490亩,比2008年新增772.1亩,城市绿地率21.4%,绿化覆盖率27.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04平方米。比2008年的14.8%增长6.6个百分点;比2008年的16.7%增长10.4个百分点;比2008年增加3.63平方米。
  第四节 村镇绿化
  1990年以前,全县乡村绿化主要在农村居民房前屋后栽植以杨树、沙枣、榆树为主的小片林、窝窝林和零星树,乡镇政府所在地主要道路栽植以杨树为主的行道树,部分乡镇在其驻地栽植以榆树为主的绿篱。1991—1995年,乡村绿化由栽植二白杨转变为营造家庭小果园。在农村居民庭院及四周栽植以苹果梨、李、杏、葡萄为主的多种果树,树下套种蔬菜。东乐、清泉乡实现了人均1亩园,户均5亩园的绿化目标。1996—2000年,乡镇驻地街道、居民点采用多林种、多树种栽植,乔灌草花立体配置,营造乡镇小绿地、小公园,全县大部分乡镇驻地林木覆盖率达20%以上;村社居民在房前屋后植树造林和发展庭院经济林,达了增加收入和绿化美化环境的双重效果。2001—2008年,部分乡镇驻地开辟大片的小广场、小绿地,居民院内也营造小花池,栽植各种花卉。至2008年,全县乡镇、村绿化总面积9.04万亩,绿化覆盖率12.5%,其中村庄公共绿地面积28.76万平方米(431.4亩),农村居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9平方米。一类地区30个村平均绿化覆盖率12.2%;二类地区31个村平均绿化覆盖率12.8%;三类地区54个村平均绿化覆盖率12.6%。2009—2013年,结合新农村建设,全县建成绿化村59个,绿化道路309.877公里,渠道35公里,营造农田林网1.55万亩,栽植杨树、沙枣、白榆、金叶榆、圆冠榆、垂榆、国槐、垂柳、云杉、圆柏、樟子松、馒头柳等各类树木676.76万株,户均114株。至2013年,完成乡镇驻地绿化5370亩,村庄房前屋后植树造林1.8万亩,发展庭院经济林510亩,农田林网更新改造7995亩,绿化居民区道路60公里。全县8个乡镇驻地绿化覆盖率达33.8%,110个行政村中有83个村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位奇镇芦堡村、东乐乡山羊堡村、清泉镇郇庄村等16个村建成省级绿化模范村,绿化覆盖率均达35%以上。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