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草原管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77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草原管护
分类号: F307.3
页数: 2
页码: 346-347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89-2013年,山丹县2007年被国家列为第二批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项目县,2010年被省上列为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县等草原管护情况的简介。
关键词: 山丹县 养殖业 草原管护

内容

域内天然草原面积554万亩,其中县属365万亩,中牧山丹马场189万亩。草原南与祁连山相连,北与巴丹吉林沙漠相接,是沙漠通往内陆的天然屏障。1989年8月成立县草原监理站,承担全县草原管护工作。1997年,开始推行草原有偿承包责任制,对在天然草原打沙柴、拾发菜、开垦、乱开矿等破坏行为进行制止。1998—2001年,实施草原无鼠害示范区建设、牧区开发示范项目,在北山草原建设草原无鼠害示范区60万亩。2002年,山丹县被列为全国第三批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项目县,启动实施总投资1000万元,建设期两年的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项目,在老军乡、位奇镇、红寺湖乡、县卡拉库尔种羊场建设人工饲草料基地1万亩,围栏改良草场4.8万亩,基本草地建设0.5万亩。通过项目建设,围栏改良草场亩产鲜草由过去的210公斤增加到370公斤,亩增160公斤,年增768万公斤。人工饲草料地亩产优质鲜草2500公斤,年增2500万公斤。基本草地建设亩产鲜草1300公斤,年增650万公斤。改建暖棚羊舍后,出栏育肥羊年增1.6万只,育肥牛出栏年增500头。
  2007年,山丹县被国家列为第二批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项目县,涉及全县8个乡镇、110个行政村,完成投资8410万元(中央投资6310万元、市县自有及群众自筹共2100万元),建成围栏面积350万亩(禁牧围栏150万亩、休牧围栏200万亩),完成草原补播改良141.6万亩。通过四年项目实施,草原植被自然恢复能力明显增强。
  2010年,山丹县被省上列为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县,核定县辖草原面积365.83万亩,可利用草原面积317.97万亩(禁牧面积180万亩、草畜平衡面积137.97万亩、人工种草面积18.04万亩),核定以草原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和经济收入来源的牧户5359户,全县享受补奖政策农牧户共37594户,每年发放补奖资金1548.65万元,5年一个周期。各乡镇和县机关牧场站在划定基本草原的基础上,以分户承包经营的方式,开展草原规范化承包,承包草原总户数37594户,签订“草原承包经营权证”37594份,颁发“草原使用权证”114份,草原承包合同书112782份(每户一式三份),草原承包到户率100%。为防治鼠虫害,在草原上修建招鹰墩1200多座,建立招鹰灭鼠示范区,有效控制面积60多万亩,示范区内基本达有鼠无害、长期控制的目的。2010年5月2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对招鹰灭鼠情况进行报道。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