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食用菌、葡萄栽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75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食用菌、葡萄栽培
分类号: F303
页数: 2
页码: 330-331
摘要: 本节记述了山丹县2007年到2013年食用菌、葡萄栽培情况。
关键词: 农业经济 栽培 山丹县

内容

食用菌、葡萄栽培主要通过设施农业来完成。
  食用菌 山丹有野生蘑菇资源17种,可食用的有16种,主要以粗柄蘑菇、田野蘑菇、假根蘑菇、白鳞蘑菇、加州蘑菇等菌类为主。沿祁连山冷凉灌区,夏秋气候凉爽,年均气温较平川区低1℃—3℃,适宜双孢菇人工栽培。2007年引进永昌县双孢菇种植经验试种2棚成功,李桥乡东沟村发展双孢菇大棚20座,并延伸到相邻的巴寨村以及其他乡镇。建成甘肃宏武、甘肃丹霞菌业等龙头开发企业,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12年兴建山丹爱福食用菌循环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建成占地面积5000亩的西北最大食用菌产业生产基地。地处城郊北部寒旱区的润丰农业合作社建成太阳能立体菇棚8座,年产1.5万吨的双孢菇培养料隧道式发酵车间2栋。全县双孢菇产业逐步走上正规化发展轨道。2013年全县建成设施双孢菇栽培大棚2349亩,其中单棚投资1.5万左右的简易菇棚2229亩、单棚投资25万元的“爱尔兰模式”智能菇棚20座、单棚投资12万元的第三代太阳能菇棚40座,年双孢菇栽培面积165万平方米,总产量1万吨左右;建成年产60万袋菌种场1座、年产1万吨隧道式培养料发酵厂3家、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场1处,设施双孢菇栽培逐步走上产业化发展轨道。
  葡萄 山丹气候干旱,降雨稀少,日照长,太阳辐射强,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而集中,位于世界公认的最佳葡萄生态地带北纬38°带(北纬37°50'—39°03'),具备葡萄栽培的优势,是有机红提葡萄的最佳种植区域之一。
  20世纪90年代,引进扎马特、巨峰、龙眼、无核白、京亚、京秀、香妃、非红、红指、紫荆、水红、龙宝、京玉、金星无核、晚红、秋红、秋黑、黑奥林、红提、圆白等新品种20多个,主要用于发展庭院经济。2007年,县委、县政府把设施葡萄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引进设施红提葡萄在清泉镇西街村进行试验示范。2008年开始推广种植设施葡萄,主要栽培藤稔、夏黑、矢富罗莎、摩尔多瓦、金手指、克瑞森无核等10多个早、中、晚熟品种。2009—2012年,引进维多利亚、奥古斯特、碧香无核、香悦、黑峰、无核寒香蜜、弗雷无核等10多个早、中、晚熟品种,主要用于设施大棚栽培。
  2008年以来,不同海拔区域的清泉、位奇、陈户、李桥、大马营等乡镇建成16个设施葡萄生产基地。2013年有挂果棚1038座,其中盛果期800座,初果期238座,果品产量800吨以上。2008年清泉镇西街村生产的“红地球”葡萄获得首届张掖市设施葡萄科技竞赛“最大果穗一、二、三等奖”“综合质量奖三等奖”等9个奖项。2010年12月,在张掖市举办的全国设施葡萄研讨会上,位奇镇高寨村生产的“红地球”葡萄获得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授予的“全国设施晚熟葡萄评比金奖”,清泉镇西街村、山丹县金丹庄园葡萄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红地球”葡萄获得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全国设施晚熟葡萄评比银奖”,陈户乡陈户村、焉支山庄科技示范园、清泉镇拾号村济民沙产业葡萄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红地球”获“全国设施晚熟葡萄评比优秀奖”。2011年11月,在张掖市举办的全国设施葡萄营销推介会上,大马营乡花寨村,位奇镇高寨村、四坝村,金丹庄园葡萄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红地球”葡萄获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葡萄分会“全国设施延后葡萄产品评比金奖”,位奇镇十里堡村、十里堡林场生产的“红地球”葡萄获得“全国设施延后葡萄产品评比优质奖”。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