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机技术推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74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农机技术推广
分类号: S23
页数: 2
页码: 316-317
摘要: 本节记述山丹县农机技术推广,其中包括马铃薯生产技术、油菜联合收割技术、垄作沟灌节水技术、牧草收获技术、日光温室卷帘技术、深松整地作业技术。
关键词: 山丹县 农机技术推广 农业机械

内容

马铃薯生产技术 长期以来,全县马铃薯生产一直采用传统的人工开沟、点种、挖掘、捡拾的耕作方式,费时费工、劳动强度大、投入高,制约了马铃薯的规模化发展。2002年首次引进马铃薯机械化作业技术,先从定西和省推广总站引进德国产马铃薯双行起垄播种机和国产马铃薯播种机各一台,在陈户和花寨子乡进行试验,次年在李桥乡东沟村示范推广,完成马铃薯机械化播种750亩,马铃薯体现出茎壮叶茂的特点。同年秋季又引进2台临洮中兴机械厂生产的洋芋收获机。2007年引进起垄施肥播种机、中耕培土机、收获机等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提高产量15%—30%,节约种子5%—10%,节约劳动力30%。与人畜作业相比,收获期短,作业效率每小时1.5—2亩,明薯率大于96%,损伤率小于3%,损失率小于2%。
  油菜联合收割技术 多年以来,以山丹军马场为代表的油菜机械化收获采取先割晒后拾禾的方式进行,工序多、损耗大,不利于油菜丰产丰收。2011年引进油菜割晒机、油菜联合收割机等油菜机械化联合收获技术,每小时可收获油菜5—8亩,比人工收获提高工效40倍以上,亩节省劳动力3个以上,同时减少了人工收获油菜割晒、打捆、运输等十多个工序和机械分段收获油菜铺放、捡拾、脱粒等六个环节的籽粒损失,减少籽粒损失30公斤以上。新技术明显缩短收获时间、减少作业环节、降低损失、节约生产成本,减轻了劳动强度。
  保护性耕作技术 2004年,山丹县被农业部确定为“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示范县,引进全方位深松机、铲式深松机、免耕播种机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清泉、位奇、李桥3个乡镇的15个村建立示范点26个,与农户签订保护性耕作技术核心示范面积2万多亩,建设500亩以上连片示范区点5个。至2013年,完成示范面积15万亩,通过测产对比,小麦、大麦亩增产13%,亩增产值25元,亩节水50—100立方米,节约用工近60%。该技术能使农田少耕、免耕,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
  垄作沟灌节水技术 2011—2012年,开展垄作沟灌节水农业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引进垄作沟灌分层施肥播种机8台,在位奇镇和东乐乡建立示范点2个,完成示范面积240亩,全县辐射推广面积8000亩以上。垄作沟灌节水技术作为一项重点农田节水技术,是将传统的平作改为垄作,将作物种在垄上,实现垄作和沟灌技术有机结合,改善田间通风透光特性,增强作物抗倒伏和抗病能力,改大水漫灌为沟内渗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具有节水、省工、省种、增产的效果。与常规种植大麦、小麦方式相比,减少田间作业次数3—4次,亩节水40—80立方米,大麦、小麦增产3.6%—5.3%。
  日光温室卷帘技术 传统温室大棚的卷放帘一直由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为有效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设施农业的投入产出率,2001年引进日光温室机械化卷帘技术。该技术将电机和卷杆合理配套并组合起来,只需1人8—10分钟可完成卷帘、放帘工序,比人工操作(2人)节约时间2小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工省时的特点。至2013年,全县共安装日光温室大棚卷帘机310台,为全县推广该技术打开局面。
  牧草收获技术 2003年,全县示范推广牧草收获机械化技术,引进旋转式单圆盘牧草收割机20台,完成牧草机械化收割面积4500亩。2006—2010年,推广多功能铡草粉碎揉草机、铡草粉碎机、秸秆切碎揉丝机、揉草粉碎机等牧草、秸秆生产加工机具185台,示范推广牧草机械化收割面积5万亩以上,全县标准化养牛、养羊小区饲草成套加工机械配套率达71%,建立标准化养殖机械化示范点1个。牧草机械化收获每小时可达3—5亩,亩节约人工3人以上,提高工效30倍以上,收割质量好、损失率低。
  深松整地作业技术 1999年引进机械化深松整地作业技术。该项技术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是改造低产田、提高旱地作物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适应在县境内大面积推广。深松作业后的土地种植小麦、大麦,亩可增产15—20公斤;种植马铃薯亩增产200—300公斤。至2013年,全县推广面积5.8万亩。
  机械化残膜捡拾回收技术 2012年以来针对覆膜栽培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项配套技术,主要是通过机械方法将覆膜种植用过的破损地膜在苗期或收获后进行捡拾、收集。主要是对马铃薯、洋葱、地膜油菜等作物不同时期的残膜回收,重点包括膜土分离、降低伤苗率及秋后残膜回收工艺、茎秆处理等关键技术问题,从而形成成熟的适用技术,主要用于秋后残膜回收,亦可用于蔬菜种植中的残膜回收。该项技术实施后,明显减少田间地头塑膜废弃量,较好控制农田废膜污染。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