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业机械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73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农业机械发展
分类号: S22
页数: 4
页码: 312-315
摘要: 本节记述山丹县农业机械发展,其中包括了传统农具、现代农业机械、农业作业水平、综合机械化水平。
关键词: 山丹县 农村工作 农业机械

内容

1970年成立山丹县农业机械局,管理全县农业机械化工作。1983年改为县农业机械管理站,归口农业局管理。1987年3月恢复县农业机械管理局,统一管理农业机械的经营、培训、推广供应等工作。1997年成为县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内设综合办公室、农业机械管理股、推广培训股、农机监理站4个股室(站)。2010年6月,确定农机监理站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传统农具 山丹县传统耕作农具主要有犁、耧、耙、耱、石磙、石碾、木轮大车等;用于收获的有镰刀、磙子、杈、木锨等;用于运输的有架子车、皮车等;用于木工工具的有锛、木锯、推刨等。
  犁 以翻土为主要功能并具有松土、碎土作用的土壤耕作农具,主要有铧式犁、直辕犁、曲辕犁等。由犁铧、犁把、犁杆三部分组成。犁深3—5寸,一般用1—2头役畜牵引,1人扶犁。后拖拉机广泛普及应用,畜力犁逐年减少。
  耙 有木制和铁制两种,横“目”字形,齿面为耙,反面为耱,体形较大,可灭茬、碎土、整平土地、播前保墒及整理苗床。耕作深度一般不超过15厘米。还有一种九钉耙,由木把、耙头组成,耙头装有铁齿(农村中的铁匠、木匠都能制作),多用于平地碎土、耙土、耙草、平整菜园等。翻地时,农民手握木把的一端,把耙举过头先往后,再往前甩,铁齿由于甩劲插入泥土,然后向后拉耙把土翻松。还有一种犁耙,体形较大,一般由大牲畜或者机械牵引,用以平整规模较大的土地。
  耧 由牲畜牵引、人工掌控播种的木制农具。制作工艺较为复杂,主要由耧斗、耧台、耧管、耧铧组成。
  拉排 山地使用的拉运农具。由于山地坡陡,不能行车,庄稼人就制作拉排代替车辆,运肥、拉田等。用两根长约1.5米、直径20厘米左右,且一头翘起的圆木做底,再用3根1.5米长的衬木将圆木用隼卯平行穿联,做成一个状似龙舟的长方形木排。上面放一个大柳筐,拴上绳索,套上牛、驴、马等就可往地里运粪、运红灰等。两边的圆木着地,滑行。拉排重心低,不易翻倒,大下坡没有失控的危险。非常适用山地短途运输。随着山旱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拉排已于20世纪80年代前后淘汰。
  石磨 加工面粉的工具。采用山中石料经石匠凿刻而成。石磨根据动力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水磨,用水的冲击力带动;二是畜力磨,用驴骡拉动;三是手推磨,人可以推转。石磨原型分上下扇(或上下盘),中间有轴套合,合面有齿纹,上盘有磨眼,粮食从中流入,磨成粉状,从周围出来。水磨是上扇固定,下扇转动,畜力磨、人力磨反之。产量水磨最大,畜力次之,人力最小。20世纪70年代逐渐被机器磨取代而退出历史舞台。
  碾子 用人力或畜力把高粱、谷子等谷物脱壳的石制工具,一般由碾台、碾盘、碾磙和碾架等组成。碾盘中心设竖轴,连碾架,架中装碾磙子,多以人推或畜拉,碾盘和碾磙为石头制成,上面分别由石匠凿刻有规则的纹理,其目的是增加碾制粮食时的摩擦力,通过碾磙子在碾盘上的滚动达到碾轧加工粮食作物的目的。
  磙子 有石磙、铁磙两种,按形状又分圆磙和棱磙,主要用于压地保墒和打麦场上打碾脱粒和农作物秸秆、饲草料粉碎作业。大滚用机械带动,小磙用畜力带动。
  独轮车 俗称“手推车”,因其车厢、车排底部只安装一个木制轱辘而得名。20世纪60年代前是山丹农村常见农具,用以载土、载物,轻巧平稳,现已少见。
  架子车 农村常用的运输工具,轻便灵活、人畜混用。由车排、车厢和铁制车轴加两个橡胶轮胎的车轮构成。用于载土、载物,以人力推拉为主,也可以牛、马役使,平稳轻巧。
  大轱辘车 农村常用的运输工具,轮子由榆木制成,直径1.2—1.7米不等。中间小圆为毂,外圆为辋,毂上18根辐条呈放射形与辋连接。辋的两侧各嵌168个铁钉加固,辋碾用铁皮包裹,用大铁钉固定。毂中间为轴孔。两轮用轴穿连,是为底盘。上安置车厢、车辕。用牛或骡马为动力。用铁皮加工、包装后也称皮车(也有胶胎车轮的),可乘人或载物,速度快于木轱辘车。20世纪60年代末还有使用,后被胶轮车替代。
  铁锨 农村最常用也最普遍的农具,用于挖土、浇水、翻地、装车等。铁锨一般由锨把和锨头组成,分圆头锨、方锨、条锨等。圆头锨适宜较硬土壤和开沟挖穴,方锨用于较软土壤装卸,条锨用于开挖硬质土壤。
  镢头 用来刨土、挖药、刨柴的农具,均装木柄,其制相同,外形和锄头类似,比锄头厚重结实、锋利。镢头在山区使用广泛,也可用来捣粪、挖沟、收获根茎作物。
  锄头 长柄农具,农村最常用的工具之一。用于耕耘、除草、疏松植株周围的土壤。比镢头轻巧。目前使用的有圆肩、平肩等。
  杵头 也称夯,旧时用来夯筑土质墙体或建筑物地基的工具。有杵头和杵柄组成,杵头一般为石制,杵柄为木制。
  榔头 又称长把榔头,全木质结构。用硬木段做头,安上长木柄,用来打碎地里的土块;安上短把,用来捶芨芨等。
  铲子 由金属制作的铲头、铲柄和木制铲把组成,种类繁多,大小不一,是除草、松土、间苗、移植、挖穴点种和挖掘收获根茎植物的工具。
  镰刀 农村收割庄稼和割草的农具,由刀头、刀刃和木把构成,多为全铁制刀头、木制把,刀片一般呈弯月状,是农村人工收割庄稼和割草的农具。
  木锨 形状与铁锨类似,锨头用薄木板或五合板做成,是扬场的专用工具。木锨一般长158厘米,锨头长方形,为35厘米×25厘米,板厚1厘米,锨头磨损后可更换使用。
  推板 碾场使用的农具。用一块宽10厘米、厚5厘米—6厘米、长60厘米—80厘米的木方,中间开凿斜眼,装上长木柄,把碾好的麦子推堆便于扬场。
  杈(叉) 用来扬场或装草的工具,有木杈、铁叉两种。木杈多为红柳木制成,一般为四股、六股。用硬木枝做四或六个齿,穿在杈档里,用生牛皮缠紧,然后安上长把即成。木叉使用轻巧灵便,不伤场面。铁杈由叉头和木柄构成,一般为四股、五股,主要用于打碾脱粒时茎秆的清理、堆积、翻晒、分级、搬运等。
  鞍子 放在牲口背上驮运东西或供人骑坐的器具,多由皮革或木头加棉垫制成。
  臃子 马、驴、骡拉车或碾场时套在脖子上的挽具,用皮革加布料制成,内装棕、麻等。通常和夹板配合使用。有的地方也称为套包。
  夹板 马、驴、骡等拉车或拉犁时夹在脖颈上的挽具,通常和臃子配套使用。夹板一般是在两根长短一致、粗细均匀的圆木中间打眼穿绳套而制成。使用时,先把臃子套在牲畜肩上,然后用夹板夹住,可使其不直接摩擦两肩,既可有效保护牲畜,又能使其在拉车拉犁时用力更大。
  筐 用芨芨或柳条等编成的盛东西的器具。常见的有手提筐、挑筐和驮筐等,现今农村中仍较常见。
  筛子 用竹蔑编制的底部整齐排列小孔的器具,圆形,有大小之分。把碎细的东西漏下去,粗大的东西留在筛上,用以分离胡麻、菜籽等的器具。也有用芨芨、柳条等编制,常用来盛晒麦子、谷物等。20世纪60年代后逐步改为木制边框,钢丝筛网制作。
  锛 用来削平木料的木工工具。由锛头和木柄组成。用时向下向内用力砍。
  木锯 用来截断木料的木工工具。分大锯、二链锯、小锯、鱼肚锯、圆盘锯、手锯、钢锯、刀锯等。锯条钢质带齿,用来切断木料。
  推刨 用来刨光和平整木料的木工工具。由刨床和刨刃组成。
  现代农业机械 现代农业机械是在农业生产中代替人力和畜力来进行农业耕作的现代化装备,用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传统农业的劳动强度,县境内广泛推广使用的有十大类。
  动力机械 从手扶拖拉机到小型250型轮式拖拉机再到2104型大型轮式拖拉机。
  耕整地机械 翻转犁、旋耕机、微耕机、田园管理机、开沟机、深松机、联合整地机、圆盘耙、起垄机、灭茬机、平地机(激光平地机)。
  种植施肥机械 条播机、穴播机、根茎类种子播种机、免耕播种机、旋耕播种机、施肥机(化肥)、撒肥机(厩肥)、追肥机(液肥)、地膜覆盖机、残膜回收机。
  田间管理机械 中耕机、培土机、机动喷雾喷粉机、动力喷雾机。
  收获机械 自走轮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割晒机、背负式玉米收获机、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油菜籽收获机、薯类收获机、青饲料收获机、牧草收获机、割草机、搂草机、捡拾压捆机、压捆机、饲草裹包机、秸秆粉碎还田机、高秆作物割晒机、果类蔬菜收获机。
  收获后处理机械 稻麦脱粒机、玉米脱粒机、粮食清选机、干坚果脱壳机、粮食烘干机、简易保鲜储藏设备、磨粉机。
  畜牧养殖机械 青贮切碎机、铡草机、揉丝机、饲料粉碎机、饲料混合机、饲料搅拌机、颗粒饲料压制机、喂料机、挤奶机、贮奶罐。
  农产品初加工机械 碾米机械、磨粉(浆)机械、果蔬加工机械、茶叶加工机械、剑麻加工机械、天然橡胶初加工专用机械。
  排灌机械 水泵、喷灌机械设备、其他排灌机械。
  设施农业装备 卷帘机、加温系统、农业用北斗终端。
  新机具 1989年以来,随着包产到户的稳定和劳动生产率的逐步提高,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的农业新技术、新机具逐步推广。播种机、小型收割机、拖拉机、割晒机等新型农机具大量使用。2000年后,小麦覆膜穴播机、全方位深松机、地膜穴播机、马铃薯播种机、马铃薯收获机、牧草收割机也逐步推广开来,并随着土地流转规模的增大,机具数量逐增,效能不断提高。
  农机作业水平 1989年前后开始推广半机械化耕、播、收技术,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不断引进推广并投入农田作业,农机作业面积和作业水平快速提升。2000年前后,农机作业从半机械化向全程机械化转变,特别是大麦、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农机作业链条得到延伸,从原来的耕、播、收环节向产前、产中、产后作业环节延伸;农机作业范围扩大,从种植业向畜牧业、草业、林果业、渔业、设施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等领域拓展。2005年,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山丹县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机械总值及拖拉机拥有量快速增长。
  与1989年相比,2013年全县农机作业水平由机耕21万亩增加到48.3万亩,机播由20万亩增加到46.83万亩,机收由3.7万亩增加到34.15万亩。全县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从1989年的28%提高到2013年的73%。
  综合机械化水平 2006年,农机管理部门抓住春耕、“三夏”“三秋”关键农时季节,组织引导农业机械投入农田作业,增加农机作业面积,提高农机化综合水平。2006年全县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500多台、联合收割机150台,农机经营总收入超过7300万元。全县主要农作物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3%。至2013年,全县拥有拖拉机16165台、各种农业机械25575台件,分别是1989年的3.75倍和5.0倍。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