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农村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736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农村建设
分类号: F321
页数: 3
页码: 303-305
摘要: 本章记述山丹县农村建设,其中包括了小康建设、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
关键词: 山丹县 农村工作 农村建设

内容

第一节 小康建设
  1994年,山丹县农村小康建设拉开序幕。按照省上确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住房比重等六大类17项指标,围绕提高人的素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三项重点开展工作,全县农村小康建设经历了修路、改善环境面貌、住房建设三个阶段。到1997年,除老军等乡的14个相对贫困村外,全县整体达初级小康,成为全省22个率先实现初级小康建设目标的县份。同年作出建设宽裕型小康的决策,提出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宽裕型小康的奋斗目标和主要措施。
  修路 1994—1995年,主要组织实施“百村千里”道路改造。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乡村自筹、群众投劳等形式,以改造村社主街道为重点,全县农村大规模铺筑整修乡村道路,解决行路问题。1994年砂化道路120公里,硬化主街道15公里,美化12公里。此后几年,一直把乡村道路改造作为农村小康建设的重要方面,从路基平整到铺沙硬化,坚持不懈地搞。1999年整修乡村道路925公里,铺油或混凝土硬化80公里。2000年整修乡村道路285条305公里(铺油、混凝土硬化6条16公里),2001年37条151.5公里,2002年160公里(铺油、混凝土硬化18公里)。至2003年底,全县砂化农村道路近650公里,硬化主街道260公里,硬化乡村道路9.5公里,初步改善农村道路状况。
  改善环境面貌 1996—1997年,组织实施“百村千巷”村镇面貌改造。从治理村镇建设规划混乱、农民建房设计随意、农村环境脏乱差入手,统一规划设计,群众自筹为主,政府适当补助,开展大规模的门面改造,全县农村改造门面1.5万户。1999年绿化美化居民点巷道158条93公里,2001年绿化美化居民点道路18条6公里。
  住房建设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从1998年开始,重点组织实施住房改造工程,开展了“百村千户”等活动,把农户住宅改造和村镇建设作为宽裕型小康建设重中之重,鼓励农民加大建房投入,掀起村镇建设和住房改造高潮。县委、县政府下发《山丹县加快农村住宅改造步伐的意见》,从土地审批、规划设计、补助资金等方面出台10条优惠政策,调动农民建房的积极性。通过建点示范、整体推动,县城建局、小康办对村镇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免费为农户提供住宅设计图纸和技术服务,土地实行优先审批建设用地和宅基地,对集中连片修建20户以上楼房的示范点,县上为每户协调贷款2万元,贴息两年,农户建房的积极性日渐高涨。1999年,全县投入补助资金230多万元,建成高标准示范点41个,示范点户数达2035户。涌现出清泉镇祁店、北滩、郑庄、清泉村,位奇镇芦堡、二十里堡村,东乐乡静安村,花寨子乡城南、新泉、高湖村等先进典型。全县新建农户住宅4250户,完成住宅改造9250户。2000年新建改建住宅1289户。2001年启动东乐乡西屯村、清泉镇北滩村、位奇镇位奇村等10个高标准住宅改造示范点,带动全县新建改建砖木、砖混高标准农宅1163户。2002年建成高标准住宅1162户,102个村完成宽裕型小康发展规划,占总数的88.6%。2003年完成农宅改造1006户。至2004年,全县有2.45万户农民建成砖木、砖混结构的高标准住宅,占全县总农户的63%。霍城镇西关村一农户投资100余万元建起农家庄园,建筑面积达600多平方米,建筑规模为全县农宅之最。
  2010年,开工建设农村小康住宅1773户(农民住宅楼20栋844户),示范点10个(50户以上示范点9个)。全县小康住宅建设项目补助资金约680万元,住宅建设至少拉动农村投资2亿元以上,资金拉动比达1∶20以上。2011年,开工建设农村小康住宅3464户,全县启动30户以上小康住宅示范点12个(楼房示范点9个,平房住宅示范点3个)。以城中村改造为主的西街村、以集镇建设为主的东关村和以移民搬迁整村推进的岸头村3个精品小康示范村典型示范作用明显。
  2000—2013年,主要实施宽裕型小康建设中的农村住宅改造、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美化等工作,全县建成农村小康住宅31970户。
  第二节 新农村建设
  2006年,县委、县政府启动新农村建设工作,由县农村小康建设办公室负责实施。同年,全县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启动,9个试点村(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位奇镇芦堡村;市级试点村位奇镇十里堡村;县级试点村东乐乡西屯村、清泉镇南关村;乡级试点村李桥乡高庙村、霍城镇刘庄村、陈户乡西门村、大马营乡花寨村、老军乡硖口村)群众自发投工投劳2650个,开工各类项目20个,投入资金3591.26万元(其中省市县投入155万元,市县帮扶单位帮扶30.32万元,项目及企业投资2429.43万元,群众自筹976.51万元)从事道路修建等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新增市级相对贫困村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东乐乡山羊堡村。10个试点村共完成建设项目35个,投入资金1765.5万元(省市县补助资金130万元,部门及项目资金1015.45万元)。省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完成试点建设任务并通过省市考核,芦堡村获得省委、省政府表彰奖励。
  2009年,山丹县被确定为全省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县,确定1个园区(山丹县寒旱区现代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2个乡镇(清泉、位奇镇)、18个试点村(东乐乡城东、城西、山羊堡村;清泉镇东街、南关、郇庄村;位奇镇芦堡、十里堡、高寨村;李桥乡巴寨村;霍城镇东关、西关村;大马营乡马营、花寨村;陈户乡东门、西门、盘山村;老军乡焦湾村)作为试点,省上安排试点补助资金4000万元。全县以双孢菇、红地球葡萄和精细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从无到有,达4826亩。建成规模化养殖小区46个;建成通村道路526公里,硬化居民点巷道82公里,通村道路硬化率达63.4%;衬砌渠道459公里。农田灌溉水资源利用率达50%;完成安全饮用水入户5829户,自来水普及率达96%;新建沼气池6500户,改建卫生厕所6100座,农村沼气、卫生厕所入户率达68.9%;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12829户,开工建设农民住宅楼2724户,农村砖木砖混结构住房比例达89.7%。有19个村实施中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位奇、清泉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芦堡村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村”,花寨等6个村被评为省市级生态村。
  2010年,全县完成通村道路110公里,硬化居民点巷道31.37公里;衬砌渠道107公里;建设沼气池500户,改建卫生厕所3650座;改造农村危旧房2855户(单元式楼房1152户),整修巷道60多条。绿化村庄道路45公里,栽植各类苗木3.8万余株,建成垃圾处理点166个,人居环境得到改善。落实“两免一补”资金1159万元,整合农村小学11所;新建村卫生所4个;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5个。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率达75%以上,电话入户率95%以上。
  到2013年,18个试点村栽植各类绿化苗木11.3万株,建成垃圾处理点417个,安装太阳能路灯260盏。投资1.3亿元建成高标准育才中学,实现农村初级中学整合。整体改造扩建乡镇卫生院8个,建成村级标准化卫生所86个。建起县级中心敬老院1所,五保老人得到供养。4年举办各类培训2004场次42168人,培训率达82%。全县评选文明户1.15万户,表彰“五星级”文明户1520户,“五星”文明户参评率达95%。各行政村普遍成立农民业余演出队,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360多场次。2012年,芦堡村被中央文明委表彰为“全国文明村镇”,山羊堡村被中组部表彰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县80%以上的村新建、改建村级活动及办公场所,“村财乡管村用”制度全面推行。
  第三节 扶贫开发
  20世纪90年代前后,山丹县作为全省18个干旱县之一,扶贫攻坚任务繁重。1983—1992年,“三西”(甘肃河西、定西和宁夏西海固)建设10年,国家向山丹县投入专项资金1454.6万元,主要进行以农田水利为主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1994年前后,山丹县被列为全省“四县一片”(古浪、民勤、民乐、山丹)干旱区。1994—2000年,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105.86万元,扶持发展福利水泥厂、包装箱厂、交电材料厂、茂源粮油加工厂等乡镇企业,新建山羊堡滩、丰城堡滩、王城滩移民基地,在大马营乡圈沟村、老军乡羊虎沟村、陈户乡张庄村和清泉镇建设人饮工程4处。县内外安置移民7079人,安置劳务移民10660人。在霍城、老军和大马营乡建立油料基地及贫困村养殖场。到1997年,山丹县与省内其他21个县率先实现初级小康目标。1998年,山丹县被省上取消省级扶贫重点县政策待遇。2001—2010年,省上仍有零星扶贫资金用于扶贫建设,全县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439.59万元,与第一个十年计划(1983—1992年)基本持平,只占到“八七”扶贫计划期间的68.4%。
  2011年,国家重新划定贫困人口收入线标准,按照2300元的国家新标准,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有12622户43654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28.4%。其中享受国家民政救助的五保户、低保户和扶贫低保户有5617户19404人,占到44.4%;纳入扶贫政策支持的有7005户24250人,占55.6%。
  2013年,山丹县被省上列为全省17个国家片区外“插花型”贫困片带扶持县份之一,又一次被省上确定为全省7个利用国开行贷款推进基础设施扶贫攻坚试点县之一。利用一年半时间,完成投资1.39亿元,建设通村道路48条252公里,全县所有建制村道路通畅率达100%;完成投资2.37亿元,新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0处,解决90936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省上安排“三西”专项扶贫资金871万元,其中老军乡整乡推进扶贫资金400万元。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