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马营河灌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72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马营河灌区
分类号: S274.2
页数: 3
页码: 284-286
摘要: 本节记述山丹县马营河灌区辖原马营河灌区和祁家店灌区,有干渠15条229.16公里;支渠33条167.254公里,干支渠建筑物1510座;斗农渠2379条1426.1公里,各类建筑物10819座。至2013年,共改建干渠6条89.76公里,建筑物167座;改建支渠7条41.217公里,建筑物274座。
关键词: 山丹县 引水 马营河灌区

内容

马营河灌区辖原马营河灌区和祁家店灌区,有干渠15条229.16公里;支渠33条167.254公里,干支渠建筑物1510座;斗农渠2379条1426.1公里,各类建筑物10819座。至2013年,共改建干渠6条89.76公里,建筑物167座;改建支渠7条41.217公里,建筑物274座。
  马营河灌区 以马营河地表径流为主,系山丹河支流。马营河古有白石崖、石泉、蔡家湖、大黄山坝、暖泉等渠坝,属降水径流及泉水灌区。20世纪50年代兴建白石崖渠,大黄山坝改建为支渠。李桥水库建成后,由暖泉渠所属五闸分别改建为东干渠、西干渠和东一分干渠。共有干渠6条142.427公里,全部衬砌,建筑物234座;支渠22条136.454公里,衬砌95.939公里,建筑物521座;斗农渠1796条1048公里,衬砌625公里,配套建筑物4680座。
  白石崖渠道工程 白石崖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系马营河主要支流之一,与下游李桥水库共同构成山丹县“上引下蓄”的灌溉格局。整个渠线南北走向,穿越大马营滩至双泉村汇入马营河,引水渠区间海拔2500—3200米,处于高寒阴湿山区,由位奇、陈户、东乐、清泉、大马营等6个乡镇41个村及山丹军马二场、山丹农场、十里堡林场3个国营农林场受益,控制灌溉面积14.48万亩。白石崖出山口年径流量4379万立方米,通过该渠每年可向李桥水库输水2000万立方米,占水库年蓄水量的40%。
  白石崖旧渠 由大马营滩六墩渠首引水向北而下至大马营乡双泉村汇入马营河。1956年3月开工建设,全县抽调劳力2500多人,7月竣工。渠道设计为窄深式梯形断面,红黏土垫层防渗,干砌卵石护面,胡麻秆塞缝,设计流量5.5秒立方米。共完成渠道衬砌31.4公里,修建建筑物14座,完成国家投资73.92万元。新渠建成后,该渠主要为应急备用,每年行水时间较短,只进行小修小补维持现状。
  白石崖新渠 1965年5月开工建设,从白石崖西岔沟以上80米处与旧渠分流,平行旧渠而下的浆砌卵石梯形断面渠道,1966年7月完工,全长28.448公里,设计流量12秒立方米。完成钢筋砼渠首1座,其他建筑物27座,工程量48万立方米,劳动工日53.5万个,完成国家投资193.77万元。1994年4月,改建维修加固,在原渠上套砌梯形断面成形块石,1996年6月竣工。完成渠道衬砌27.95公里,维修渠道1公里,改建维修各类建筑物23座,新建管理道路22公里,维修道路8公里,修复防洪堤2.3公里,设计流量6.5秒立方米,加大流量8.5秒立方米。完成工程量30万立方米,劳动工日104万个,投资3200万元(国家投资1160万元,群众投劳折资2040万元)。建成后新增保灌面积1.5万亩,改善面积2.5万亩。
  李桥水库总干渠 由李桥水库输水洞引水至东西干渠分水闸,全长0.88公里,设计流量25秒立方米。始建于1957年,从梁家湾马营河西岸兴建混凝土渠首,至张家磨全长7.5公里,为红胶泥干砌石渠道。1969年李桥水库再建时,从水库输水洞连接干砌石衬护。1981年二次改建为浆砌石梯形断面渠,置纵横排水设施。1994年第三次改建,在原渠道断面上采用浆砌成形块石套砌,改为梯形断面弧形坡脚结构。衬砌长度0.931公里,配套建筑物3座,完成工程量1.56万立方米,劳动工日4.06万个,投资26万元。
  李桥水库东干渠 是古暖泉渠头、二、三闸合并新建的渠道。从总干渠分水,经山湾、尚庄、上王城、王磨村,穿孙家营滩,过沙河、甘新公路,至清泉镇北滩村,全长34.8公里,灌溉陈户乡、位奇、清泉镇的22个村,有效灌溉面积5.21万亩,辖支渠10条。历经1958年、1974年、1980年三次改建。2009年完成渠道改建17.2公里,2010年改建9.1公里,采用在原渠道上套衬,全断面现浇混凝土衬砌的弧梯形形式,渠道设计流量为5.5秒立方米。改建配套建筑物39座,完成工程量23.75万立方米,投资1860.38万元。
  李桥水库西干渠 是古暖泉渠四、五闸合并渠。从总干渠引水沿马营河西岸平行山马公路向北,经杨坝村的张家磨和位奇镇的朱湾、柳荫、位奇、四坝村及山丹农场至山丹河床,全长29.36公里,设计流量2.4秒立方米,灌溉李桥、位奇、陈户、清泉等乡镇的11个村和国营山丹农场,灌溉面积2.98万亩。1956—1957年,采用红胶泥卵石衬砌渠道;1964—1965年,将上段3.94公里改建为浆砌块(卵);1974—1975年,用混凝土预制砖衬渠坡、浆砌石渠底形式改建渠道17公里;1979—1984年,又改建成细粒混凝土块石砌渠底、水泥砂浆料石边坡的弧形断面,共改建渠道20.18公里。为提高渠系水利用率,2004—2005年,在原料石渠道上全断面现浇混凝土套砌,弧梯形断面。改建渠道14.3公里设计流量2.0秒立方米,该渠下段8.65公里原为干砌石,渠道变形、坍塌严重,2008年、2009年两次进行改建,改建配套建筑物62座,完成工程量12.486万立方米,投资822.83万元。
  李桥水库东—分干渠 由东干渠五支分水闸引水,含原东干五支和十支渠。经暖泉、孙家营、马寨、永兴、高寨至十里铺西大地,全长16.65公里。有效灌溉面积1.35万亩,设计引水流量2.1秒立方米。1987—1988年建成,采用料石边坡、浆砌石弧形渠底和全断面料石弧形衬砌。完成工程量50.16万立方米,劳动工日106.7万个,投资130.58万元。2013年3月至10月,从分水闸开始,采取基土置换、砼套衬等技术改建衬砌渠道10公里,为原渠道上现浇砼弧梯形断面,改建配套建筑物60座,完成工程量12.65万立方米,投资623.5万元。
  祁家店灌区 属山丹河流域,古时称草湖坝,分南草湖、西草湖,包括东乐渠21坝,为泉水灌区,渠道依泉源所建。至2013年,全灌区有干渠9条86.73公里;支渠11条30.8公里,干支渠建筑物746座;斗农渠583条375.1公里,各类建筑物9570座。随着上游李桥、寺沟等水库的建成运行及大规模打井提取地下水,使清泉南湖一带泉源干涸,原建成的山丹河小坝、二坝、三坝、四坝、五坝及六坝渠等6条干渠均变为机井汇流渠,原受益区域不变,灌溉面积2.4896万亩。灌溉面积严重萎缩,实际运行效益远小于设计效益。
  祁家店总干渠 从祁家店水库输水洞引水,由东向西经清泉镇祁店村至东乐乡静安村南北干渠分水闸,全长7.5公里。由祁店村、静安村和南北干渠所辖村社受益。受水源条件限制,干渠年引水量由20世纪50年代末的3000余万立方米减少至80年代末的1000万立方米左右,2013年仅为480万立方米左右,有效灌溉面积由50年代3.27万亩减少至80年代末的2.52万亩,2013年不足0.8万亩。1959年建成土渠。1965—1967年改建为浆砌石底、混凝土预制砖和浆砌石衬砌的梯形断面渠道,设计流量6秒立方米。在总干渠5公里处设直属支渠1条,长7.6公里,过水流量1.5秒立方米,1977年建成;直属斗渠11条12.57公里,为土渠。直接灌溉面积0.707万亩。2013年,从输水洞开始改建渠道0.78公里,采用直径为600毫米的钢筋混凝土输水管,设计流量0.4秒立方米,完成工程量2.62万立方米,投资56.3万元。
  祁家店南干渠 从总干渠分水闸引水后,沿南西方向至东乐城西村,全长13.5公里,设计灌溉面积1.38万亩。1959年建成土渠。1974年改建,用细粒混凝土块石砌底,混凝土预制砖砌渠坡。所属支渠1条,长3.5公里;斗渠36条,长37.37公里,多为土渠。后因祁家店水库水量减少,灌溉面积萎缩,再未改建。
  祁家店北干渠 从总干渠分水闸引水,沿北西方向至张掖甲子墩,全长23.54公里,设计灌溉面积1.81万亩,设计过水流量1.0—2.5秒立方米。1967年完成3.24公里,1969—1971年完成16.8公里,1977年完成3.5公里。用细粒混凝土块石底、混凝土预制砖砌边坡,斗渠35条,长26.7公里,多为土渠。后因祁家店水库供水量减少、灌溉面积萎缩及投资政策等因素,至今再未改建。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