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引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721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引水
分类号: TV67
页数: 6
页码: 284-289
摘要: 本章记述山丹县引水,其中包括了马营河灌区、霍城河灌区、寺沟、老军灌区。
关键词: 山丹县 水利 引水

内容

第一节 马营河灌区
  马营河灌区辖原马营河灌区和祁家店灌区,有干渠15条229.16公里;支渠33条167.254公里,干支渠建筑物1510座;斗农渠2379条1426.1公里,各类建筑物10819座。至2013年,共改建干渠6条89.76公里,建筑物167座;改建支渠7条41.217公里,建筑物274座。
  马营河灌区 以马营河地表径流为主,系山丹河支流。马营河古有白石崖、石泉、蔡家湖、大黄山坝、暖泉等渠坝,属降水径流及泉水灌区。20世纪50年代兴建白石崖渠,大黄山坝改建为支渠。李桥水库建成后,由暖泉渠所属五闸分别改建为东干渠、西干渠和东一分干渠。共有干渠6条142.427公里,全部衬砌,建筑物234座;支渠22条136.454公里,衬砌95.939公里,建筑物521座;斗农渠1796条1048公里,衬砌625公里,配套建筑物4680座。
  白石崖渠道工程 白石崖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系马营河主要支流之一,与下游李桥水库共同构成山丹县“上引下蓄”的灌溉格局。整个渠线南北走向,穿越大马营滩至双泉村汇入马营河,引水渠区间海拔2500—3200米,处于高寒阴湿山区,由位奇、陈户、东乐、清泉、大马营等6个乡镇41个村及山丹军马二场、山丹农场、十里堡林场3个国营农林场受益,控制灌溉面积14.48万亩。白石崖出山口年径流量4379万立方米,通过该渠每年可向李桥水库输水2000万立方米,占水库年蓄水量的40%。
  白石崖旧渠 由大马营滩六墩渠首引水向北而下至大马营乡双泉村汇入马营河。1956年3月开工建设,全县抽调劳力2500多人,7月竣工。渠道设计为窄深式梯形断面,红黏土垫层防渗,干砌卵石护面,胡麻秆塞缝,设计流量5.5秒立方米。共完成渠道衬砌31.4公里,修建建筑物14座,完成国家投资73.92万元。新渠建成后,该渠主要为应急备用,每年行水时间较短,只进行小修小补维持现状。
  白石崖新渠 1965年5月开工建设,从白石崖西岔沟以上80米处与旧渠分流,平行旧渠而下的浆砌卵石梯形断面渠道,1966年7月完工,全长28.448公里,设计流量12秒立方米。完成钢筋砼渠首1座,其他建筑物27座,工程量48万立方米,劳动工日53.5万个,完成国家投资193.77万元。1994年4月,改建维修加固,在原渠上套砌梯形断面成形块石,1996年6月竣工。完成渠道衬砌27.95公里,维修渠道1公里,改建维修各类建筑物23座,新建管理道路22公里,维修道路8公里,修复防洪堤2.3公里,设计流量6.5秒立方米,加大流量8.5秒立方米。完成工程量30万立方米,劳动工日104万个,投资3200万元(国家投资1160万元,群众投劳折资2040万元)。建成后新增保灌面积1.5万亩,改善面积2.5万亩。
  李桥水库总干渠 由李桥水库输水洞引水至东西干渠分水闸,全长0.88公里,设计流量25秒立方米。始建于1957年,从梁家湾马营河西岸兴建混凝土渠首,至张家磨全长7.5公里,为红胶泥干砌石渠道。1969年李桥水库再建时,从水库输水洞连接干砌石衬护。1981年二次改建为浆砌石梯形断面渠,置纵横排水设施。1994年第三次改建,在原渠道断面上采用浆砌成形块石套砌,改为梯形断面弧形坡脚结构。衬砌长度0.931公里,配套建筑物3座,完成工程量1.56万立方米,劳动工日4.06万个,投资26万元。
  李桥水库东干渠 是古暖泉渠头、二、三闸合并新建的渠道。从总干渠分水,经山湾、尚庄、上王城、王磨村,穿孙家营滩,过沙河、甘新公路,至清泉镇北滩村,全长34.8公里,灌溉陈户乡、位奇、清泉镇的22个村,有效灌溉面积5.21万亩,辖支渠10条。历经1958年、1974年、1980年三次改建。2009年完成渠道改建17.2公里,2010年改建9.1公里,采用在原渠道上套衬,全断面现浇混凝土衬砌的弧梯形形式,渠道设计流量为5.5秒立方米。改建配套建筑物39座,完成工程量23.75万立方米,投资1860.38万元。
  李桥水库西干渠 是古暖泉渠四、五闸合并渠。从总干渠引水沿马营河西岸平行山马公路向北,经杨坝村的张家磨和位奇镇的朱湾、柳荫、位奇、四坝村及山丹农场至山丹河床,全长29.36公里,设计流量2.4秒立方米,灌溉李桥、位奇、陈户、清泉等乡镇的11个村和国营山丹农场,灌溉面积2.98万亩。1956—1957年,采用红胶泥卵石衬砌渠道;1964—1965年,将上段3.94公里改建为浆砌块(卵);1974—1975年,用混凝土预制砖衬渠坡、浆砌石渠底形式改建渠道17公里;1979—1984年,又改建成细粒混凝土块石砌渠底、水泥砂浆料石边坡的弧形断面,共改建渠道20.18公里。为提高渠系水利用率,2004—2005年,在原料石渠道上全断面现浇混凝土套砌,弧梯形断面。改建渠道14.3公里设计流量2.0秒立方米,该渠下段8.65公里原为干砌石,渠道变形、坍塌严重,2008年、2009年两次进行改建,改建配套建筑物62座,完成工程量12.486万立方米,投资822.83万元。
  李桥水库东—分干渠 由东干渠五支分水闸引水,含原东干五支和十支渠。经暖泉、孙家营、马寨、永兴、高寨至十里铺西大地,全长16.65公里。有效灌溉面积1.35万亩,设计引水流量2.1秒立方米。1987—1988年建成,采用料石边坡、浆砌石弧形渠底和全断面料石弧形衬砌。完成工程量50.16万立方米,劳动工日106.7万个,投资130.58万元。2013年3月至10月,从分水闸开始,采取基土置换、砼套衬等技术改建衬砌渠道10公里,为原渠道上现浇砼弧梯形断面,改建配套建筑物60座,完成工程量12.65万立方米,投资623.5万元。
  祁家店灌区 属山丹河流域,古时称草湖坝,分南草湖、西草湖,包括东乐渠21坝,为泉水灌区,渠道依泉源所建。至2013年,全灌区有干渠9条86.73公里;支渠11条30.8公里,干支渠建筑物746座;斗农渠583条375.1公里,各类建筑物9570座。随着上游李桥、寺沟等水库的建成运行及大规模打井提取地下水,使清泉南湖一带泉源干涸,原建成的山丹河小坝、二坝、三坝、四坝、五坝及六坝渠等6条干渠均变为机井汇流渠,原受益区域不变,灌溉面积2.4896万亩。灌溉面积严重萎缩,实际运行效益远小于设计效益。
  祁家店总干渠 从祁家店水库输水洞引水,由东向西经清泉镇祁店村至东乐乡静安村南北干渠分水闸,全长7.5公里。由祁店村、静安村和南北干渠所辖村社受益。受水源条件限制,干渠年引水量由20世纪50年代末的3000余万立方米减少至80年代末的1000万立方米左右,2013年仅为480万立方米左右,有效灌溉面积由50年代3.27万亩减少至80年代末的2.52万亩,2013年不足0.8万亩。1959年建成土渠。1965—1967年改建为浆砌石底、混凝土预制砖和浆砌石衬砌的梯形断面渠道,设计流量6秒立方米。在总干渠5公里处设直属支渠1条,长7.6公里,过水流量1.5秒立方米,1977年建成;直属斗渠11条12.57公里,为土渠。直接灌溉面积0.707万亩。2013年,从输水洞开始改建渠道0.78公里,采用直径为600毫米的钢筋混凝土输水管,设计流量0.4秒立方米,完成工程量2.62万立方米,投资56.3万元。
  祁家店南干渠 从总干渠分水闸引水后,沿南西方向至东乐城西村,全长13.5公里,设计灌溉面积1.38万亩。1959年建成土渠。1974年改建,用细粒混凝土块石砌底,混凝土预制砖砌渠坡。所属支渠1条,长3.5公里;斗渠36条,长37.37公里,多为土渠。后因祁家店水库水量减少,灌溉面积萎缩,再未改建。
  祁家店北干渠 从总干渠分水闸引水,沿北西方向至张掖甲子墩,全长23.54公里,设计灌溉面积1.81万亩,设计过水流量1.0—2.5秒立方米。1967年完成3.24公里,1969—1971年完成16.8公里,1977年完成3.5公里。用细粒混凝土块石底、混凝土预制砖砌边坡,斗渠35条,长26.7公里,多为土渠。后因祁家店水库供水量减少、灌溉面积萎缩及投资政策等因素,至今再未改建。
  第二节 霍城河灌区
  霍城河灌区属霍城河流域,是马营河的支流,有13条独立引水坝系。古时为东中渠兼东山、西山坝等9渠和土军沟渠。1949年后,对灌区渠道工程进行改建衬砌,有独立引水干渠18条256.89公里、衬砌17条209.87公里,引水管道1条37.4公里,支渠11条25.54公里,衬砌25.5公里,斗渠153条238公里,农渠893条350.3公里。该灌区主要引东湾湖、西湾湖等沼泽泉水,沿用历史方法独立引水、自流灌溉。至2013年,投资542.55万元对石沟河水库、三坝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投资6115.11万元,在红岩坝、东山柏家坝、大独沟等坝系建成北台子、东湾湖、东沟3座小型水库,改变霍城河灌区无坝引水的现状。并改建干渠11条75.3公里,配套建筑物399座;改建支渠1条2.7公里,配套建筑物12座。
  后稍沟旧渠 源于祁连山后稍沟南岔,由南向北经霍城大草滩至霍城镇泉头村。始建于1966年,当年开挖土渠22公里,浆砌卵石梯形断面衬砌2.3公里。1973年建成浆砌石渠道3.3公里。1974年全部建成浆砌石渠底,混凝土预制砖衬砌渠坡。全长36.14公里。设计流量2.5秒立方米,配套建筑物31座。1982年在出山口建成钢筋混凝土渠首1座。1983年又在西岔出山口埋设钢筋混凝土输水暗管2.0公里,修建浆砌石引水渠2.2公里。2007—2008年对该渠段进行改建,配套建筑物9座,完成工程量6.29万立方米,投资515.92万元。改建后的渠道与原旧渠、新渠及管道联合运行,提高输水安全水的利用率。
  后稍沟新渠 为提升渠道引输水能力,1987年在维修使用旧渠的前提下,修建后稍沟新渠。1988—1989年,从后稍沟南岔、西岔汇流处引水,在旧渠左侧相距8米处,建成与旧渠平行而下的5公里浆砌石渠、16公里的浆砌料石渠道,于皇马坝分水口以下500米处汇流入旧渠。设计流量2—1.44秒立方米。1996年5月,在原弧形渠底上套衬厚度为0.25米左右的浆砌石进行加固维修,其渠道断面由弧梯形变为梯形断面,过水断面面积减少约8%,完成工程量3.2万立方米,投资35.6万元。
  后稍沟管道 1997年采用钢筋砼管道无压输水方式,重新改建后稍沟引水渠。该管网工程与后稍沟渠系布置形式一致,由南往北,分总干、一干及二干管道,整个管道均埋入冻土层以下坐落在砂砾石基础上。1998年4月开工建设后二干管道下段工程(原建新渠末端至西沟湖脑),次年8月完工,全长10公里,整个管线沿原旧渠渠线布置,铺设管道直径300—400毫米,设计流量0.34秒立方米。1999年5月启动后一干管道工程,次年10月完工,管道起始于红石崖分水闸,平行于旧渠且相距50—100米,穿霍城大草滩至黄马坝分水口处汇入旧渠内,全长9.7公里,管道直径600毫米,设计流量0.86秒立方米。2001年7月开工建设总干管道,次年12月完工,从后稍沟南岔、西岔汇流处引水,至红石崖分水闸,全长10.7公里,管道直径800毫米,设计引水流量1.2秒立方米。2010年将后二干上段(红石崖分水闸至东山村分水口)列入改建计划,利用原旧渠道砌石基础,沿原渠线铺设直径为400毫米的钢筋砼输水管道7公里,基本形成后稍沟输水管网,全长37.4公里,配套建筑物41座,完成工程量87.46万立方米,投入资金1511.2万元。建成后,水的利用率由48%提高到95%以上,改善灌溉面积4.3万亩,同时改善和解决霍城、李桥、位奇3个乡镇1.8万人及3.3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和问题。后受地震影响,管道接头裂缝30多处,管道断裂33处,部分地段形成冲坑。管理单位组织人员对损坏管道进行全面恢复处理,开挖回填管道2520米,更换管道900米,完成工程量3.61万立方米,投入资金72万元。
  后二干新渠 从后稍沟旧渠红石崖分水闸引水,与右侧的后二干旧渠平行而下,1987年规划建设长度15公里。1988一1989年建成浆砌料石弧形断面渠道7.8公里,于东山分水口处汇入旧渠,配套建筑物12座,渠道设计引水流量1.0秒立方米。完成投资26.73万元,劳动工日12.79万个,完成工程量5.66万立方米。该渠道与1999年11月建成的管道工程联合运行,发挥效益。
  红岩坝干渠 古称红崖泉渠,由西湾湖与王林坝同泉引水,经霍城镇河西、周庄、沙沟至金牛寺旧址与王林坝分水,沿西山东坡脚北下,经霍城镇新庄村的陈家泉湾、李桥乡的巴寨、吴宁至位奇镇的候山村,全长16.9公里,由新庄、巴寨、吴宁、候山等4个村16个社受益,灌溉面积1.15万亩。1960年,用草皮衬砌金牛寺原址以上渠段。1973—1978年改建金牛寺以下渠段,为浆砌石渠底、混凝土预制砖砌坡,梯形断面。2007年,从原改建渠段末端(红岩坝一支分水闸)开始,向下延伸改建衬砌4公里。2009年,在此基础上又向北延伸续建4公里,为全断面现浇混凝土弧梯形渠道。2012年,从北台子水库输水洞至原红岩坝渠首,南北走向铺设直径800毫米的钢筋砼管道1.2公里。2013年续建6.4公里,其中铺设直径800毫米的钢筋砼管道1.2公里,现浇砼渠底、预制砖砌渠坡的弧梯形断面渠道5.2公里。整个渠道设计流量0.8—0.5秒立方米,共配套建筑物78座,完成工程量11.35万立方米,投资750万元。
  新开坝干渠 由西湾湖与西山坝同泉引水,经河西闸沟山与民乐县龙山村分水后,入石沟河谷至位奇镇新开村,全长45公里。1981年改建石沟河以下5公里,为浆砌石渠底、混凝土预制砖砌渠坡的梯形断面。为缩短渠线,凿山洞13处1.6公里,设排架结构的U型薄壳渡槽1处120米,砌石支墩结构的U型渡槽1处40米,共有建筑物31座,设计流量1秒立方米。1991年,在原预制板衬砌的梯形渠道上,用浆砌料石衬砌为弧梯形断面渠道2.3公里,新建由进水闸、泄水闸、溢流坝组成的引水渠首1座,配套建筑物13座,当年完成工程量2.31万立方米,投资8.86万元。2012年,利用马营河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从石沟河水库输水洞开始,沿原渠线改建干渠7.75公里,配套建筑物60座,其中安装直径600毫米钢筋砼管道6.14公里,修建砼弧梯形断面渠道1.61公里,设计流量0.3秒立方米,当年完成工程量22.35万立方米,投资607.82万元。
  东山柏家坝总干渠 由霍城东沙河鸡儿坝引水,沿三场公路而下,至西关村南的东山、柏家坝分水闸处,全长1.82公里。1967年建成,1974年第一次改建。1984年第二次改建为大块混凝土预制件衬砌的抛物线形断面渠道,设计流量2.0秒立方米,配套建筑物5座。因东山柏家坝分水闸受地下水位和冻胀破坏等因素,多次进行维修加固处理。2002年投资8万元,拆除原闸改建为现浇混凝土、浆砌石复合结构,完成工程量1.85万立方米。2012年东湾湖水库建成后,从原东山柏家坝渠首开始,沿原渠线铺设直径500毫米的钢筋混凝土输水管道1.82公里,配套建筑物4座,设计输水流量0.8秒立方米,完成工程量3.24万立方米,投资152.62万元。本次改建将总干渠输水流量由原来的2秒立方米调整为0.8秒立方米,东山坝、柏家坝渠道由原来的1秒立方米调整为0.3秒立方米。
  柏家坝干渠 由东山柏家坝总干渠分水闸引水,沿李霍公路北下,经霍城镇西关、沙沟至双湖村,全长6.43公里,由沿途经过的村社受益,灌溉面积0.8万亩。1975年第一次改建为浆砌石渠底、混凝土预制砖渠坡的梯形断面渠道,配套建筑物34座。1986年二次改建2.3公里,为大块混凝土预制件衬砌的抛物线形断面渠道,设计流量1秒立方米。东湾湖水库建成后,2012年在改建总干渠的同时,在原渠线上采用直径400毫米的钢筋混凝土输水管道改建,铺设管道2.16公里,配套建筑物9座。当年完成工程量3.68万立方米,投资175.33万元。
  东山坝干渠 从东山柏家坝总干渠分水闸引水,向东过三场公路折东北经霍城镇的东关、沙沟、双湖、新庄至李桥乡的河湾村,全长9.52公里,由沿途村社受益,灌溉面积0.65万亩。1976年首次改建为浆砌石渠底、混凝土预制砖砌渠坡的梯形断面渠道,建筑物47座,设计流量1.0秒立方米。2012年进行全面改建,衬砌9.5公里。根据工程地质地形及灌溉实际,将6.4公里的渠段改建为现浇混凝土渠底、预制砖砌渠坡的弧梯形断面,3.1公里的渠段改建为直径400毫米的钢筋砼输水管道,设计流量0.3秒立方米,改建配套建筑物93座,完成工程量6.35万立方米,投资523.76万元。
  西山坝干渠 由西湾湖引水,经霍城镇的河西、周庄、上西山至下西山村,全长17公里,由沿途村社受益,灌溉面积0.76万亩。1980年建成,浆砌石渠底、混凝土预制砖砌渠坡的梯形断面渠道,配套建筑物82座。2009年、2010年,从西湾湖开始,沿西沙河边缘,经上河西、下河西、周庄至上西山村,建成直径600毫米的钢筋砼管道8.2公里,并修建引水首工程1座,配套建筑物28座,设计流量0.3秒立方米,完成工程量15.62万立方米,投资589.92万元。
  三坝干渠 原引霍城新庄村一带出露地表的三坝湖泉水,现从三坝水库引水,沿李霍公路经李桥乡河湾村的周家西庄子、吴宁、高庙至杨坝村,全长11公里。1973年改建9.54公里,为浆砌石渠底砼预制砖砌渠坡的梯形断面。1985年改建李家河湾以下3公里,为U型砼预制槽上加衬20厘米高砼预制块直墙断面。1998年投资4.026万元改建李家河湾1.76公里,为浆砌石梯形断面,完成工程量0.77万立方米,完成工日1.35万个。2011年、2012年对该渠道彻底改建。根据灌溉实际用水状况,整个工程布设形式为从水库输水洞至红崖头段为现浇砼弧梯形断面渠道1.0公里,从红崖头开始,沿李霍公路而下,经河湾周家西庄子、朱家墩至河湾大湖湾4.7公里,铺设直径600毫米的钢筋砼输水管,大湖湾以下5.15公里为现浇砼渠底、砼预制砖衬砌渠坡的弧梯形断面。管道为无压输水,沿途设减压、排气井,埋深在冻土层以下。设计流量0.5秒立方米,共改建长度10.85公里,配套建筑物46座,完成工程量12.58万立方米,投资543.83万元。
  皇马坝干渠 由霍城皇马坝湖引水,经刘庄、杜庄至西关,包括从后稍沟分水口至皇马坝引水渠首,全长11.06公里。1978年建成,为浆砌石、砼预制板衬砌的梯形断面,设计流量0.5秒立方米。由霍城镇的刘庄、杜庄、东关、西关等村受益,灌溉面积0.37万亩。2013年8月,从后稍沟皇马坝分水口开始,穿大草滩后,沿军马三场场部南墙由西向东后至皇马坝湖,铺设直径400毫米的钢筋砼输水管道6.18公里,配套建筑物10座,设计流量0.3秒立方米,完成工程量11.84万立方米,投资302.83万元。
  东达达坝干渠 属东中渠。从东湾湖引水,沿驼铃山东山脚经刘庄、王庄、周庄至西关,全长5.4公里。1977年建成。为浆砌石渠底、砼预制砖砌渠坡的梯形断面渠道,设计流量0.4秒立方米,建筑物37座,灌溉面积0.29万亩。2013年采用直径500毫米的钢筋砼管道改建2.27公里,改建配套建筑物16座,设计流量0.3秒立方米。完成工程量3.23万立方米,投资146.8万元。
  王林坝干渠 从常家湖东引水,经周庄至沙沟北台子,长4.32公里。1978年改建为浆砌石渠底、砼预制砖砌渠坡的梯形断面渠道。1984年以砼U型槽改建衬砌1.86公里,整修土渠1.2公里,建筑物76座,设计流量0.3秒立方米,由霍城的刘庄、西坡、王庄、周庄、沙沟等村受益,灌溉面积0.335万亩。该渠道老化严重,输水能力很差,基本为土渠运行。
  西达达坝干渠 由西湾湖西达达泉引水,沿驼铃山西侧山脚经西坡至王庄村,长4.16公里。1978年改建为浆砌石渠底、砼预制砖砌渠坡的梯形断面渠道,设计流量0.3秒立方米,建筑物88座,由西坡、王庄村受益,灌溉面积0.16万亩。2007—2008年,霍城镇政府筹措资金60万元,改建为现浇砼的弧梯形断面渠道2.16公里,配套建筑物46座,工程量2.86万立方米,投资35万元。
  大独坝干渠 古称土军沟。从西沟泉引水,经西沟、周庄,汇合东沟泉水后流经上下寨至河湾村,长6公里。1973年改建为浆砌石渠底、砼预制砖砌渠坡的梯形断面渠道,设计流量0.6秒立方米,沿途村社受益,灌溉面积1.16万亩。1998年以干砌石衬砌方式改建,完成工程量1.86万立方米,投资1.5万元。
  皇马圈干渠 古属东中渠。由霍城新庄村北侧的皇马圈泉引水,沿霍城河东岸至李桥乡河湾村,全长3.4公里。1979年以砼预制砖衬砌0.84公里,其余为草皮衬砌,设计流量0.2秒立方米。由李桥乡河湾村受益,灌溉面积1300亩。
  盛家沟渠 由东山塘坝引水至盛家沟口,长2公里,为土渠。1986年修建东山塘坝时整修配套,灌溉面积200万亩,由霍城镇东山、东关村受益。
  第三节 寺沟、老军灌区
  寺沟灌区有干渠2条12.37公里;支渠8条21.46公里,干支渠建筑物77座;斗农渠133条119.7公里。至2013年底,灌区共改建干渠2条15.46公里,建筑物55座;支渠5条17.124公里,建筑物52座。
  寺沟总干渠 由三十六道沟水库引水与寺沟水库输水渠在周家磨旧址汇流,是两座水库汇流输水渠。长2.72公里,浆砌石梯形断面,建筑物8座,设计流量1.8秒立方米,1977年建成,由陈户乡的范营、张庄、崖头和边山沟干渠所辖村社受益,灌溉面积0.86万亩。2003年改建衬砌渠道2.73公里,配套建筑物14座,完成工程量2.61万立方米,投资207.22万元。
  边山沟干渠 接寺沟总干渠引水,沿大黄山北麓绕山而行,经寺沟、盘山、周坑过老军沙河至黄草坝滩。1973—1974年建成6.57公里,建筑物17座。设计流量1.8—1.5秒立方米,灌溉面积1.15万亩。2003年改建衬砌渠道12.73公里,配套建筑物41座,完成工程量6.83万立方米,投资465.18万元。
  老军灌区有干渠3条,建筑物97座;支渠12条12.85公里,建筑物58座。至2013年底,共改建干渠3条18.73公里,配套建筑物137座;支渠12条12.85公里,配套建筑物136座。
  流水沟干渠 从流水口水库输水洞引水,经祝庄至孙庄村以下。原渠于20世纪50年代采用干砌石部分改建衬砌。1976年流水口水库竣工后,废旧建新,至1977年,建成浆砌石梯形断面渠道4.36公里,设计流量1.5秒立方米,配套建筑物26座。老军乡的祝庄、老军、孙庄、焦湾、丰城村受益,灌溉面积0.93万亩。2003年改建衬砌渠道4.38公里,配套建筑物30座,完成工程量4.35万立方米,投资215.94万元。
  大口子河干渠 从流水口水库东侧一山之隔的大口子河田家圈引水至李泉村,长7.8公里,1975年建成,浆砌卵石梯形断面,设计流量1.5秒立方米,配套建筑物9座。由老军乡祝庄、李泉村受益,灌溉面积4200万亩。2014年改建衬砌渠道7.8公里,配套建筑物18座,完成工程量4.69万立方米,投资285.03万元。
  瓷窑口干渠 从瓷窑口水库输水洞引水,经潘庄村向北过312线至硖口村,长6.55公里。1980年建成,浆砌石梯形断面,设立流量1.0—0.7秒立方米,建筑物56座。由老军乡潘庄村、硖口村受益,灌溉面积3600亩。2004年改建衬砌渠道6.53公里,配套建筑物34座,完成工程量4.53万立方米,投资198.52万元。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