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塘坝 截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71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塘坝 截引
分类号: TV64
页数: 1
页码: 283
摘要: 本节记述山丹县建成塘坝26座,总容量71.54万立方米,这些塘坝大都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经过多年运行,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依据各地饮用水源条件,在霍城新庄、大马营圈沟、老军火烧沟、红寺湖等地兴建截引工程11处,解决3273户1.5万人、5.2万头(匹)牲畜饮水困难或饮水安全问题。
关键词: 山丹县 水利 塘坝

内容

塘坝 至2013年,全县建成塘坝26座,总容量71.54万立方米,其中清泉镇17座34.5万立方米、霍城镇4座16.24万立方米、李桥乡1座9.8万立方米、大马营乡4座11万立方米,可解决0.59万亩耕地灌溉用水和0.16万人的饮水问题。这些塘坝大都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经过多年运行,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1994年投资1.59万元(地包干1.09万元,自筹0.5万元),对霍城镇东关塘坝维修加固,完成工程量1.39万立方米。1992年建成李桥牛家崖塘坝。1998年7月,因局地暴雨形成的山洪夹带大量泥沙入库,使牛家崖塘坝输水洞堵塞,坝内淤积严重,有效库容减少至不足1万立方米。为此乡政府筹资5万元,组织受益群众投工投劳重新修建启闭控制设施,在溢洪道上用黏土筑0.8米高的挡水坝,使库容维持在1.5万立方米左右。2008年,县水务局筹资36万元,对东山塘坝进行维修加固,改建溢洪道,疏通输水设施,加固坝体,改善安全运行条件。2011年、2012年,筹资近50万元,对红寺湖4座小型塘坝进行维修加固,确保辖区内人畜用水。2013年筹资7.6万元,对大马营新泉塘坝进行维修加固,配套输水设施,塘坝正常发挥效益。
  截引 山丹最早的截引工程是1947年由国民政府拨款,在县城南川口沙河修建的专供培黎学校农场灌溉之用的川口截引。经1970年、1985年维修,用于南湖林场灌溉。1969年,红寺湖三社在茨湖东南的黑山兴建截引工程一处,引水流量0.02秒立方米。1970—1972年,全县掀起建设高潮,在有浅层地表水的山谷、河坝、沟口和湖区大建地下水截引工程,由于工程建设质量及设计规划、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后大多废弃。从2000年开始,随着农村饮水工程项目的实施,依据各地饮用水源条件,在霍城新庄、大马营圈沟、老军火烧沟、红寺湖等地兴建截引工程11处,解决3273户1.5万人、5.2万头(匹)牲畜饮水困难或饮水安全问题。1996—1997年,在白石崖东岔建成以现浇砼截水墙为主的东岔截引。该工程于1998年5月投入运行,引水流量0.22秒立方米。截引坝长150米,铺设引水管道260米,浆砌石梯形渠道560米,各类建筑物5座,完成工程量4.145万立方米、劳动工日6.565万个,投资210万元,使白石崖输水渠年径流量增加318万立方米,最大限度利用水资源。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