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编 环境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684
颗粒名称: 第十四编 环境保护
分类号: X321
页数: 8
页码: 251-258
摘要: 本编记述了1989-2013年,山丹县环境污染、环境治理、环境管理工作的概述。
关键词: 山丹县 环境保护

内容

山丹县境内南北高山对峙,中间低缓开阔。受全县地形地势和东南偏东主导风向的影响,县内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全县环境污染的大气污染、水源污染等经历了一个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气候干旱加剧,马营河上游的大马营草原滥垦,水土流失严重,山丹河主流河床变窄,其他小河小溪流量变小,断流时间加长,许多泉源干涸,地表水减少,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县域地貌、气候、水资源和动物生存环境均发生了很大变化,昔日的野兽候鸟基本不见踪迹。
  1958年后工业发展较快,主要有国有山丹煤矿、山丹焦化厂、山丹水泥厂、山丹铁厂、山丹化工厂、东水泉煤矿等工业企业,但产量小、发展慢,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小。80年代后,又有几家小水泥厂上马,加之原有水泥厂产量增大、焦化厂下马后又引入硅铁等高耗能生产线,工业企业外排废气、锅炉、烟粉尘等成为最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又因供热分散,人口增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城区,由于地处山坳,烟尘不易扩散,每到冬季,污染较重。全县环境污染由重到轻依次为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源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
  面对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实际,从2002年开始,通过强化源头控制、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实施污染整治和减排项目挂靠包项、推行强制性生产审核、调整产业结构、严格执法检查等措施,开展污染整治和减排治理工作。2002—2013年,全县投资1.28亿元,开展大气、水、噪声、固废、农村生态和核与辐射污染防治工作,陆续关停了多家小炼焦、小炼钢、小造纸、小化工等企业,环境污染势头得以遏制。全县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控制在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内,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连续稳定达标。通过十多年的退耕还林,森林覆盖率上升,空气质量改善。烟控面积扩大到4平方公里,覆盖率达65%。2010年前后,县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中有增,空气优良指数逐年上升,城区空气质量好于Ⅱ以上优良天数连续稳定达85%以上,未发生严重环境违法行为和重大环境违法事件。截至2013年,成功创建省、市级生态乡镇8个、生态村41个,完成30个行政村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位奇镇和芦堡村成为国家级生态乡镇、生态村。
  第一章 环境污染
  第一节 大气、水污染
  山丹县是张掖市的老工业基地,环保历史欠账多。县内污染源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
  城区大气环境 城区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SO₂)、氮氧化物(NOx)、总悬浮颗粒物(TSP)。大气污染来源主要以工业企业外排废气、锅炉烟粉尘、机动车尾气和渣土堆场、建筑施工企业、餐饮炉灶等粉尘油烟污染为主。2008—2013年监测数据显示(表14—1),大气中二氧化硫(SO₂)、氮氧化物(NOx)、总悬浮颗粒物(TSP)年平均每立方米浓度0.027毫克、0.018毫克、0.228毫克,属二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城区大气中二氧化硫(SO₂)、氮氧化物(NOx)、总悬浮颗粒物(TSP)三类污染物在不同季节单位浓度有所差异。根据大气环境质量季节变化(表14—2)统计数据,大气环境质量冬春季节较差、夏秋季节良好。冬春季节空气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是供热锅炉运行,煤炭消耗量增加,以及与降水少、风向的不同有关。
  水环境质量 2001—2013年,全县污水排放量达2374.06万吨,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生活污水1801.85万吨、工业废水572.21万吨。从统计数据看,全县外排污水中,城区居民和餐饮企业的生活污水排放量占废水排放总量的75.9%,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均属有机型或生活型污染。
  第二节 固体物、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从历年投诉的环境噪声案件分析,城区重于农村,部分上宅下店住宅区产生的社会生活(娱乐)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居民区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噪声污染较重,群众反映大、投诉多。其次为交通噪声、工业企业生产噪声和冬季供暖锅炉运行产生的噪声。
  固体废物、农业面源和核与辐射污染 固体废物来源主要为居民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2012—2013年平均每年分别产生30540吨、71030.02吨)、建筑施工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随着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超剂量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田耕作过程中产生的塑料废膜等,致使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县内水泥、硅铁企业和医疗、广电单位使用的3枚放射源、21台射线和电磁辐射装置也存在辐射环境污染。
  第二章 环境治理
  第一节 大气、水污染治理
  大气污染防治 将处于城区的青龙管道公司和龙首化工厂搬迁至城北工业园区;依法关停县陶瓷厂,淘汰2家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铸造厂、1家建材企业的生产线和2座矿热炉,淘汰拆除山泥(集团)、清泉、石燕、福利4家水泥企业的7条落后机立窑生产线。采取限期限产、停产治理等措施,督促甘肃恒泰炉料公司等4家硅铁企业完成11台矿热炉粉尘治理和山丹化工厂4台转炉的污染治理任务;腾达西铁冶金公司4台6300千瓦安矿热炉升级改造为12500千瓦安矿热炉,1台硅铁炉转型为科技含量高、污染物排放少的硅钙产品生产线;山泥(集团)完成1000吨/年水泥生产线低氮燃烧脱硝技改项目;对水泥、硅铁企业的堆煤场、水泥混合材料堆放场和石灰石预均化堆放场等无组织排放点实施堆棚封闭改造。宏定元化工厂、腾达西铁冶金公司和山泥(集团)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为消减煤烟型污染,推进连片连区域供暖和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建设,2013年10月,完成城区集中供热一期工程,安装2台29吨的供暖锅炉,可实现集中供热91万平方米;督促50多台供暖锅炉安装干湿法脱硫除尘设施,拆除合并19台供暖小锅炉。
  水污染防治 依法关闭晋文、文昌等4家造纸企业生产线。日处理7500吨的城区生活污水厂、县城西立交桥废水循环利用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行。山丹马场食品公司、芋兴粉业公司、金山麦芽公司、瑞源啤酒公司4家涉水企业建设4座废水处理站,每天处理废水4100吨。2010年开展城乡饮用水源地调查,2012年完成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现状评估工作。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界(8个乡镇2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技术报告分别于2012年4月、2013年11月通过省市人民政府批复。支持配合县自来水公司争取省级饮用水源地保护专项资金50万元,完成城区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一期工程建设任务。
  第二节 固体物、噪声污染治理
  噪声污染防治 以县城总体规划和环境、经济、社会协调一致发展为指导,依据声源标准值、城区功能区划,将城区划分为环境敏感区、商住区、工业区和交通干线4个区域。县环保、公安、建设、文化广播、工商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山丹县城区环境噪声监管的通告》。通过创建“安静小区”、严格夜间建筑施工审批、责令娱乐场所限期安装消声隔音设施、联合开展执法检查等形式,有效整治和预防噪声污染。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建成有效容量29万吨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并投入运行,督促宏定元公司对露天堆放的硫化碱废渣进行整治,新建总库容21万立方米的新渣场,对旧渣场进行安全封闭。
  核与辐射污染防治 定期开展电磁辐射源和伴生放射性污染源申报、核查及核与辐射安全检查工作,办理17家辐射单位的核与辐射安全许可证和24位辐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片,并定期开展辐射剂量监测工作。与省核与辐射安全局汇报衔接,于2013年6月安全回收县内退役闲置的放射源,县广播电视台委托省核与辐射安全局办理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三章 环境管理
  1988年6月,县城建局内设环境监测站,2001年6月环境保护局成立,下设环境监察大队、环境监测站,统一对县境内的环境进行监管。2007年6月,将甘肃中牧山丹马场环境监督管理权移交山丹。
  第一节 环境监测
  2011年投资103万元,购置紫外线分光光度计、离子色谱仪等监测设备29台(套),配备环境监测车1辆,建成县环境监测站实验室,2011年通过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评审,取得水、气、声69个项目的检验与校准资质,并同步对环境监测人员进行现场操作技能培训,在计量认证范围内正常开展各类监测工作。2011—2013年,投资128万元,配置4辆环境监察执法车,购置环境监察常用的噪声、废水、废气等快速监测仪,配备电脑、便携式打印机、照相机、摄像笔、录音机等执法设备。
  从2002年开始,每年委托市环境监测站对县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开展1次水质监测,监测23项,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2002—2009年,在县政府办公大楼楼顶设立1个大气采样点,委托市环境监测站每年4期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采样监测。2010年每两天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采样监测,在环保门户网站上公布监测结果。2011年,全县确定生态环境监测点位4个(大气监测点位、地表水监测点位各1个,重点污染源企业点位2个),监测项目43项。大气与地表水每月监测1次,每次连续监测5天,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率每季度监测1次。按照监测结果,编制上报2011年度、2012年度、2013年度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自查报告。
  第二节 环保执法
  环保专项行动“十五”计划以来,制定并实施《山丹县烟尘控制区达标建设实施方案》《山丹县“十一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山丹县“十二五”总量控制规划》《山丹县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山丹县环境保护约束激励机制的意见》《山丹县环境保护约谈制度》《山丹县旅游景区环境管理办法》《山丹县城区噪声功能区划方案》《山丹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山丹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运行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2006年起,每年4—10月对中牧山丹马场自然保护区、大黄山自然保护区、龙首山自然保护区以及各类资源开发项目执法检查。2008年,县政府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乡镇、县直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进行年度考核管理。1998—2013年,县级环保部门审核审批349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否决5个小炼焦、小硅铁,督促429个项目落实环评批复,99个建成项目履行竣工环保验收手续。2013年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为腾达西铁冶金公司、山丹农场、马场食品厂、陆丰建材公司、电力公司、奥尔丹牧业公司、品玉养殖场等7家排污单位核发排污许可证,实现污染源单位持证按总量排污。在芋兴粉业公司开展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工作。按照整治范围和内容,开展大气污染源、废水排放企业、建设项目环评、有色金属采选冶炼、饮用水源地保护、重金属排放企业、污染减排项目、风险隐患排查、污染防治设施运转等专项检查。
  现场监督执法 2009—2012年,开展“限塑”联合专项检查,对2家批发零售不合格的塑料店铺进行环保与资源节能知识培训,对商铺现存货物下达下架退货通知。2010年9月,召开由监察、发改等13家监管单位和县域内水泥、硅铁、供热公司和涉水企业参加的污染源治理现场观摩座谈会。2002—2013年,按照污染源分级监管规定和环境现场监督计划,采取联合检查、错时执法、定期巡查、突击检查等形式,对814户次污染源单位开展日常检查和重点检查,纠正环境违规违法行为299起,对6起违法行为按照监管职责移送县直相关部门督促落实,对21起环境违法行为予以行政处罚。
  环境污染普查 2008年完成山丹县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入户普查企业614户。2009年开始,每年1—3月,开展全县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集中式污染处理设施、生活污染源上年度污染源动态更新调查,摸清各年度污染源单位污染防治运转、4项主要污染物排污量和削减量。
  第三节 环境宣传保护
  环境宣传教育 2001年起,每年在“六五”世界环境日、科技宣传周、“12·4”及法制宣传周期间,集中开展3—4次大型环保宣传活动。在山丹电视台、龙首广场电子大屏幕流动播放环境保护公益广告,在《西部山丹》连刊低碳减排、循环经济和环保小常识,在龙首广场、各社区布置环保宣传专栏,张贴宣传画报1000多张,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万余份、宣传手册3000多册,轮回展出环保宣传展牌84块;每年举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万人签名活动、环保法律法规宣传、绿色护考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环保征文等系列宣传活动。2008年起,每年购置3000个环保布袋子,开展送布袋子“进社区、进单位、进家庭”活动;2009年,环保局向县域内所有电信(含小灵通)、移动、联通手机用户发送内容丰富的环境保护知识短信50万条,受众5万多人。2011年启动张掖市环保志愿者服务工作站山丹分站,招募环保志愿者86人,分编为服务社团、科普宣传等5个环保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开展服务活动;组织各社区及县属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举办“环境保护与低碳生活”为主题的“焉支讲坛”培训班。2012年以来,每年邀请市环保、农业部门的专家举办各乡镇长、环保站长、专兼职工作人员参加的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环境保护专题培训班。山丹三中创建为“省级绿色学校”、11所学校成为“市级绿色学校”,丹馨园小区、山丹宾馆创建为“市级绿色文明单位”。
  农村环境保护 2008年10月在乡镇设立环境保护工作站,解决农村环境监管盲区。2008—2013年争取中央和省级“以奖促治”“以奖代补”项目6个,争取资金1767万元,完成芦堡村、高庙村、西关村、花寨村、东门村等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清泉、位奇、大马营3个乡镇16个行政村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2013年争取7个乡镇、9个村连片整治项目1个,争取资金569万元,项目于2014年实施。2010—2013年完成南山综合养殖场、奥尔丹牧业公司、品玉养殖场、新望养殖场、焉支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5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工作。2009年以来,组织全县8个乡镇定期开展农作物秸秆禁烧执法检查,通过举办秸秆还田现场推广会议等形式,严禁秸秆焚烧。
  生态乡镇村建设 2010年,对生态创建工作开展扎实的郇庄村安排“以奖代补”资金0.5万元。从2011年起,每年编制上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山丹县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自查报告》,按照国家生态县建设年度实施方案和年度生态创建计划,开展生态县及生态乡镇村创建。2010年,芦堡村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村;2012年,位奇镇成为国家级生态乡镇。至2013年,26项国家生态县创建指标中有23项基本达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8个、生态村6个,市级生态乡镇8个、生态村35个。
  企业环保管理 对23家污染源单位进行排污申报登记管理。2011年,山泥(集团)、宏定元化工公司、金山麦芽公司等18家污染源单位编制环境应急预案。2011—2012年,支持金山麦芽公司、新龙首山化工有限公司争取省级污染治理补助资金160万元。2013年,支持山泥(集团)、芋兴粉业公司争取省级污染治理专项资金250万元,督促4家企业规范建设排污口、设置排污标识、标明排污路线图,并对废水、废气进行深度治理。腾达西铁冶金公司、山泥(集团)、张掖市山丹铁骑公司3家建材企业和金山麦芽公司、芋兴粉业公司2家涉水企业均安装废气废水在线监控设施。
  2011—2013年,在物华矿业公司、丹马油脂厂、灿兴矿业公司开展尾矿库溃坝、酸油罐失火引发的饮用水及大气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实战演练。2012年指导25家污染源单位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3年完成4家化学品生产企业、文兴纸业公司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更新调查和8家重点环境风险源企业的信息调查工作,督促金山麦芽公司与人保山丹支公司签订3.52万元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合同。
  2002—2013年,受理各类环境污染纠纷429起(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纠纷185件、大气污染纠纷192件、其他污染纠纷52件),全部在规定期限内办结并及时答复信访投诉人。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