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编 军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601
颗粒名称: 第九编 军事
分类号: E289.42
页数: 6
页码: 181-186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9-2013年山丹县军事情况的具体内容介绍,主要介绍了地方武装、民兵、兵役、国防教育等。
关键词: 山丹县 军事 地方军事

内容

山丹地处河西走廊中部蜂腰地带,南屏祁连,北倚龙首,史称“甘凉咽喉,河西锁钥”,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过焉支山抗击匈奴,拒匈奴于千里之外。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驾临焉支山,会见西域27国王公使臣,彰显中原王朝的大国威严,演绎了一段安疆拓边的历史佳话。“三门镇关,控扼甘凉”,境内龙首山耀碑谷(即今龙首山东乐大口子,晋称“三门关”,明代称“铁门关”),山大沟深,地势陡峻,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东晋隆安四年(400年)四月,后凉吕绍、吕纂率兵伐北凉段业于此;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遣将与其幼弟阿里不哥军大战于耀碑谷,俘杀阿兰达尔、浑都海,耀碑谷之战消弭了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兄弟之间的帝王之争,确立了元世祖忽必烈的统治地位;洪武五年(1372年),明将军冯胜定河西后,令师部明军“驻守铁门关以御瓦剌,屯田西屯以济军饷”。清康熙四年(1665年),“王进宝鞭扫大草滩”,奇袭青海、蒙古厄鲁特部首领怀阿尔赖所部占领大草滩(即今山丹马场大草原)之敌,大获全胜。汉明长城横穿山丹东西全境,阅尽无数烽火硝烟。清初,视山丹为军事要地,西疆门户,在境内设置1协6营(永固城协,山丹营、洪水营、大马营、黑城营、硖口堡营、马营墩营)。红西路军征战河西走廊,山丹境内未发生大的战役,但一直是国民党马步芳反动军阀围追堵截红西路军的重要据点。
  1989—2013年,县人民武装部在组织民兵预备役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受到省市的表彰奖励。
  1949年9月成立县公安队。1955年改为山丹县人民警察队,次年隶属县武装部。1976年归公安建制,1982年组建武警山丹县中队。
  第一章 地方武装
  第一节 县人民武装部
  山丹县人民武装部,所辖区域随地方行政区划的变更而变更。1986年6月归地方建制,称甘肃省山丹县人民武装部。1995年1月,由中共山丹县委、县政府领导。
  2003年8月,投资165万元,建成新营区,主体建筑包括办公楼、训练基地、干部职工宿舍,设有办公、生活场所。2007年以来,又筹资30余万元,对营区绿化、美化,配套完善部分办公、生活设施,为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二节 武警部队建设
  武警山丹县中队(简称“县中队”),前身为山丹县公安警卫队,其后多次更名。1982年组建武警山丹县中队。
  1992年9月5日,协助公安机关完成对霍城乡上河西村与民乐县姚寨村因水源发生纠纷事件的处置任务。1995年9月,正在施工的山丹县白石崖输水渠有被洪水冲毁的危险,中队经过20多小时的激烈奋战,排除了险情。1996年、1997年,协助公安机关成功处理东乐乡绑架人质案、抓获11名猎取国家级保护动物猫头鹰的犯罪团伙。2004年4月,武警司令员吴双战视察县中队,对工作给予肯定。2007年7月30日晚,县焦化厂附近村庄遭受因暴雨导致的山洪袭击,经过县中队官兵4个多小时的激烈奋战,排除险情,挽回损失。2012年3月,参与处置李桥水库渗漏应急抢险任务。至2013年,县中队共担负各类临时勤务180余次。
  协助当地民兵开展军训,为机关、学校组织军训,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开展法制教育。县中队多次参加支队技术竞赛,有48人被评为训练尖子。中队党支部两次被总队表彰为“先进党支部”;两次被总队树立为“落实《纲要》达标先进中队”,记集体三等功;11次被总队授予“基层建设标兵中队”称号,8次被张掖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评为“拥政爱民先进单位”,47人被上级评为优秀党员,209人被评为优秀士兵。23人荣立三等功。
  第二章 民兵 兵役
  
  第一节 民兵活动
  1991年4月,根据甘肃省《“八五”期间基干民兵组织发展规划》的规划,全县立足“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的工作思路,对民兵组织建设进行较大调整。1995年1月,全县基干民兵连队全部建起“七有”连部(有房子、牌子、旗子、资料柜和办公设施、健全的工作资料、报刊书籍、专人管理),85%的基干民兵连队进入达标单位行列。2005年5月,张掖市在山丹县召开基层武装部正规建设现场观摩会。2007年3月,县人武部接受全省人武部全面建设检查考评,总评良好。
  2012年以来,全县贯彻落实2011年全国民兵会议精神,推进后备力量调整改革,并坚持按照“应急队伍优先建设、支援队伍长期建设、储备队伍统筹建设”的原则,压缩规模、优化布局、合理编组。
  民兵训练 1991—1995年,根据全省民兵训练改革要求,由过去的普遍训练转变为以民兵应急分队、民兵专业技术兵训练为主,提高训练质量。1996—2000年,改革民兵训练内容。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总结,在保交护路、抢修抢救、抢险救灾等方面初步形成一套新的民兵训练内容体系,增强了训练的针对性和实用性。2001—2005年,参加省民兵应急分队竞赛性考核和县级人武部成建制抽考。2003年建成训练基地,设有综合教室1间、宿舍10间、食堂1间。2008—2011年,县人武部被表彰为“专武干部集训先进单位”等。2012年以来,开展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针对性训练演练,参与李桥水库抢险、花草滩坠井事故等突发事件处置,2次被表彰为“民兵集中训练先进单位”。
  基干民兵政治教育主要结合训练集中实施。普通民兵政治教育主要结合组织整顿、征兵和重大节日活动进行,每年不少于2次。
  民兵参建援建 20世纪90年代,围绕经济建设,以青年“民兵之家”为依托,举办科普培训班120期,95%的民兵掌握了种植、养殖、加工等技术,85%的民兵成为科技示范带头人。以基干民兵为主组建支建小分队,配合地方政府开展修路、修渠、护村、护林和禁毒禁赌等活动,修路30多公里,修渠15公里。
  2000年以来,发动民兵4000多人次,参与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草活动。在城西5公里处、8公里处建有两片“民兵林”,植树6万多株,造林总面积360亩。2004年以来,同老军乡广发小学结成帮扶对子,捐赠课外图书100多册,篮球、足球、乒乓球案等文体器材5件,办公桌椅4套;资助贫困学生30余人次,捐助8000余元现金和学习生活用品。2009年以来,开展复退军人及民兵预备役创业致富带头人扶创活动,扶持培养梁有勤、曹军德、钱红星、张维坤、何志雄、郭吉涛6名在全县有较大影响力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创业致富带头人。2012年以来,在扶贫活动中,为东乐乡小寨村捐赠水泥50吨,帮助改善道路通行状况;人武部党支部与东乐乡小寨村党支部联建联创,开展学习交流活动7次,共同提高党建水平;现役干部与10户贫困家庭建立帮扶关系,赠送价值6000余元的生产资料和4000元慰问金。2013年12月,位奇镇退伍军人梁有勤被甘肃省军地联合表彰为“民兵预备役暨复退军人创业致富带头人先进个人”。
  民兵应急救援 2003年10月25日山丹发生6.1级地震后,县人武部组织民兵应急分队人员抗震救灾,共排除险情60余处,抢救灾民300多人次,运送救灾帐篷130顶,装卸各类物资280吨,拆除危房130间、危墙1300多米,挖建地窝70个。2004年5月23日,山丹县吴涛煤矿透水事故发生后,集结民兵赶赴事故现场,装卸抢险物资,担负巡逻执勤,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2007年7月下旬,山丹县接连发生大马营乡圈沟村地震、青石桥火车碰撞出轨、列巴滩洪水等事件,组织民兵应急分队,紧急奔赴事发现场,参与完成抗震救灾、应急救援和抗洪抢险任务。2010年,组织民兵,参加“4·24”沙尘暴、“4·28”大马营乡融雪性洪水救灾除险工作,抢修加固日光温棚106个、牲畜圈70余个,转移群众130多名,扛运编织袋600余条,抢筑堤坝2道。2012年3月,李桥水库坝体出现多处塌坑,严重威胁下游数万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组织李桥乡等6个乡镇的基干民兵抢险救援,连续奋战半个多月,完成巡坝、转移群众等抢险救灾任务。
  第二节 兵役
  兵员征集 1984年全国推行以义务兵为主体、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即征兵制。1998年12月兵役政策调整,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2012年前,征兵工作集中在第四季度进行。2013年新的《兵役法》颁布施行,义务兵征集工作调整到二、三季度进行,政策规定发生较大变化。县征兵领导小组适应新的形势任务,牢固确立“一季征兵、四季准备”的思想观念,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组织开展兵员潜力调查和兵役登记。指导各单位开展深入持续的宣传教育活动。为将“廉洁征兵”要求落到实处,县乡两级征兵办公室设立举报电话、举报信箱,发送《致应征青年的一封信》,严格落实公开公布制度,增加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没有发生违规违纪问题。
  预备役 1982年,对1980年以前的退伍军人进行补登。1990年以来,全县士兵预备役登记工作主要结合兵役登记和退役士兵报到一并实施,并坚持按照“数量清、专业准,联得上、召得回”的要求,分门别类建立各类卡片和表册,较好地掌握全县兵员情况。
  1980年,全军恢复转业、复员干部的预备役军官登记,山丹县根据要求对历年来转业、复员部队干部进行预备役军官登记,并坚持每年核查一次,及时注销已达最高服役年龄或户口迁往外地的人员。
  第三章 国防教育
  第一节 教育宣传
  1989—1993年,国防教育对党政领导和机关干部,主要是利用正常的政治理论学习时间进行;对民兵、预备役人员,主要是利用民兵政治教育、整组、训练、节日活动时间进行;对学生,主要结合历史、地理、语文、政治、体育等课程的学习,学习相关内容。山丹一中、山丹培校、山丹二中等学校每年通过新生入校进行军训、升降国旗、18岁成人仪式、请部队指导员作报告、观看革命教育题材电影、参观军营等形式进行教育;对群众,主要通过社会宣传舆论达到教育目的,同时利用每年征兵、安置转业、退伍军人优抚和“七一”“八一”“十一”等节日进行教育。1995年组织开展国防教育培训班13期,中学生军训2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40部。1994—1999年,《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颁布后,在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的同时,挖掘山丹历史文化资源,充实完善山丹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艾黎与何克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结合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举办座谈会、演讲比赛、征文和系列节庆活动。2000年后,把国防教育列入各级中心组学习计划、县乡党校干部培训之中。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后,定期举办国防教育知识竞赛和国防教育讲座。2002年开始,把国防教育同“文明一条街”建设结合起来,将国防教育内容制作成宣传画,张贴于村社街道和居民楼院,在县乡道路沿线制作宣传壁、宣传牌,并利用城区广告灯箱广泛张贴宣传内容。2003年9月,开展第三个“全民国防教育日”宣传活动。2004年,西部山丹开辟国防教育专栏,长城陈列馆、艾黎与何克陵园分别被命名为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党员干部、中小学学生和社会各界群众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2005年、2006年,按照《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甘肃省全民国防教育大纲》要求,结合红军长征70周年,把国防教育列入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列入县乡学校干部培训之中,利用政治理论学习时间,对党政领导和机关干部进行国防教育。2008年,在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的同时,挖掘山丹历史文化资源,建起并充实完善山丹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艾黎与何克陵园等教育基地。至2013年,全县建成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艾黎与何克陵园、昭文堂等省、市、县爱国主义基地。
  第二节 人民防空
  山丹县人民防空工作办公室(简称“县人防办”)成立于2005年11月,2006年9月由县政府办公室移交县城建局管理,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正科级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4人。2006—2011年,安装架设防空、手摇警报器。2010年率先在张掖市6县(区)实现人防警报统控。
  县人防办自成立以来,获全省人防工程项目建设先进单位、“十一五”期间全省人民防空先进单位、全省优秀县级人防单位、全市达标先进单位等称号。
  加大对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的人防宣传教育,每年为机关领导赠阅人防杂志240份。利用“5·12”防灾减灾日、“9·18”警报试鸣日、国防宣传日、“12·4”法制宣传日等纪念日开展各种宣传活动30多场次,发放宣传材料35000多份、防灾减灾应急手册25000多册,制作宣传专栏70多块,利用网络新闻媒体宣传人防100多次。为学校购置教学教具80件,免费订购教材10325本,受教育学生24418人次。2007年以来,连续7年在全县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讲解国防形势和人防知识,受教育干部500多人次。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