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县政协常务委员会会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57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县政协常务委员会会议
分类号: D628.42
页数: 3
页码: 160-162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89-2013年,山丹县政协常委会一般每季度进行一次。会前由主席会议拟定会议议程等事宜,提请常委会决定。会议讨论决定县政协及常委会议会务和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听取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关于山丹大政方针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的报告和说明,并进行协商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审议提交县政协委员会全体会议的文件;审查调研报告和视察报告等。1984—2013年,县政协常委会共举行过132次会议,听取和讨论县党政机关的专项报告和重要情况通报21次,审查调研视察报告76件,制定和修订政协规范性文件16项,任免政协机关工作人员75人次。
关键词: 山丹县 政协常务委员会 会议

内容

县政协常委会一般每季度进行一次。会前由主席会议拟定会议议程等事宜,提请常委会决定。会议讨论决定县政协及常委会议会务和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听取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关于山丹大政方针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的报告和说明,并进行协商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审议提交县政协委员会全体会议的文件;审查调研报告和视察报告等。1984—2013年,县政协常委会共举行过132次会议,听取和讨论县党政机关的专项报告和重要情况通报21次,审查调研视察报告76件,制定和修订政协规范性文件16项,任免政协机关工作人员75人次。
  1987年10月,二届五次常委会在原定工作、学习制度的基础上,制定《政协山丹县机关工作规则》《政协山丹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简则》等规章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推进机关工作,转变工作作风。二届十次常委会制定《政协山丹县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实施细则》,对全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目的、意义、内容、形式、程序、要求、办法等作出明确规定,对逐步实现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经常化、制度化起到促进作用。
  1991年8月,县政协召开三届七次常委会,审议上报县委《关于恢复山丹蔬菜种植面积,解决群众吃菜问题的调研报告》《关于振兴山丹经济,实现富民富县情况的调研报告》,其中“恢复山丹蔬菜种植面积,解决群众吃菜问题”的调研报告被列入“八五”计划,并于当年拨专款进行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实验,县委、县政府同时要求有条件种菜的乡镇都要做好此项工作。
  1996年3月,县政协召开四届十八次常委会,讨论《山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草案,对“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意见。
  2002年《关于对全县羊产业、草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上报后,引起县、市领导重视,市长田宝忠作了批示,《张掖工作》全文刊登。
  【调查报告选载】关于对全县羊产业、草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县委:
  为了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万千百”羊产业开发工程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正确处理畜牧业发展与天然草场保护、使用之间的关系,从4月中旬开始,县政协由分管领导牵头,经济科技委员会组织,深入全县有关乡镇,就全县天然草场的保护、使用、建设情况和畜牧业工作有关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天然草场的保护、利用现状
  全县土地总面积810万亩,其中县辖560.3万亩,在县辖面积中,天然草场面积365.83万亩,占65.29%。草场类型分为荒漠草场、荒漠化草原草场、草原草场、草甸草原草场、高山灌丛草甸草场、高山草甸草场六大类,从北向南依次为“北部山地荒漠牧业区:包括红寺湖、东乐、清泉3个乡镇,有天然草场111.32万亩;中部缓坡粮油牧林区:包括陈户、老军、位奇3个乡镇,有天然草场173.57万亩,占全县草原面积的47.45%,有连片大草原多处;南部沿山冷凉粮油牧林区:包括李桥、花寨子、霍城、大马营4个乡镇,草原较少”。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维修新建草原人畜饮水筒井65眼,购置、推广揉草机、粉碎机等牧草加工机械186台(套),修建人工鹰墩(架)760座,围栏草场5.4万亩,修建边界草原管理站房3处6间。并开展了草原鼠虫害综合防治,探索合理利用、保护、开发、改良天然草场的途径。以畜牧高新技术开发区为龙头,辐射带动了全县畜禽良种引进、繁育、推广,特种养殖,舍饲育肥,活畜贩运。使全县畜牧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二、存在问题
  我县天然草场的保护、利用、开发工作,由于多种因素制约,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亟须解决。
  1.中心草场超载过牧严重,牧草难以休养生息和正常生长,严重影响了产草量。如卡羊场滩、大青羊滩、白水泉、马莲井、独峰顶、花草滩、绣花庙滩、阜昌堡滩等连片平坦的主要放牧草场,超载1.5万个羊单位。
  2.草原分户有偿承包作用不落实,所有权和使用权含混不清,抢牧混牧严重,群众对草原只使用不建设。
  3.人为破坏严重。打柴、搂发菜、挖药材、开荒、滥挖羊圈等行为时有发生,使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沙化、碱化、退化,“三化”面积已达180万亩左右。
  4.鼠虫危害严重。害鼠主要有长爪沙鼠、高原鼠兔、中华鼢鼠等20多种;害虫主要有阔胫荧叶甲、无翅大头黄金龟、蝗虫等。
  5.草原水利设施、棚圈、围栏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全县171眼草原人畜饮水井,有46眼水位下降,11眼干涸,致使1.5万只羊饮水发生困难。
  6.技术服务工作薄弱,部分乡镇畜牧站服务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差。如老军乡作为全县的牧业大乡,畜牧站只有2名工作人员,很难承担起全乡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任务。
  7.银行小额贷款难,农户发展养殖缺资金。主要是井灌区发展舍饲养牛养羊缺资金。
  8.对种草养畜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大,群众对种草养畜,特别是耕地种草发展效益畜牧业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
  三、几点建议
  1.大力推广示范农区舍饲养畜模式,减轻天然草场压力。要实施“万千百”羊产业开发工程,依靠天然草场是无法承载的。我县共有耕地面积85.71万亩,年产麦草、玉米秸秆等农副产品近1亿公斤,为舍饲育肥、牧区补饲、缓解草场压力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今后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以天然草场保护、改良与耕地种草、草田轮作、四荒地种草相结合,突出秸秆转化和草产品加工,以农济牧,以牧促农,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天然草场。一是广泛宣传草产业开发的重要意义,大力培养种草养畜的典型,把群众的认识引导到草产业开发上来,由种粮为主转变为粮草并重;二是改良天然草场,转变“重使用轻建管”的不良习惯,采取围栏封育、人工补播牧草、以草定畜、划区轮牧等措施,减轻草场压力,恢复草原植被,遏制草场退化、沙化,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三是大力推广运用草粉加工、青贮氨化、微贮发酵等先进实用技术,指导群众对农作物秸秆进行加工处理,提高其适口性和利用率,为农区舍饲育肥、牧区补饲提供充足饲料;四是兴办牧草加工企业,对优质牧草进行加工处理,逐步生产草捆、草砖、草粉、混配合饲料,减少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2.总结经验,切实推进草场承包工作。实行草场有偿承包,把草场使用者的“责、权、利”和“建、管、用”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广大农牧民科学合理地利用、保护、改良和建设草场的积极性,拓宽建设、开发草原的投资渠道,避免超载过牧、抢牧混牧,改善草原条件,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3.加强草原监理,依法治草兴牧。一方面要广泛宣传《草原法》、国务院关于《禁止采集销售发菜,制止滥挖甘草麻黄草的通知》和农业部《关于制止非法开垦,保护草地资源的通知》等,教育群众自觉保护草原。另一方面,要加大草原执法力度,坚决依法查处在草原上打柴、搂发菜、挖药材、开荒种地、乱开矿、滥挖羊圈等破坏草原植被和设施的违法行为,杜绝人为地破坏草原植被,严格草原征占用审批制度,使草原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4.切实抓好草原鼠虫害的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要依托“山丹—永昌百万亩草原无鼠害示范区建设项目”,尽快协调落实资金,严格按照《甘肃省草地鼠虫害预测预报制度》的要求,定点定期监测,及时上报鼠虫害发生、危害情况。并试验筛选高效低毒的灭治药物,扩大百万亩草场招鹰灭鼠区面积,采用化学药物灭治、生物灭治、人工灭治相结合的方法,及时对草原害鼠、害虫进行灭治,保护草原植被。
  5.加大投入,努力搞好草原水利设施建设。干旱缺水是我县草原畜牧业面临的最严峻问题。因此兴修草原水利设施已成为当务之急,势在必行。根据调查结果,在北山一带严重干旱地段需新打草原人畜饮水筒井14眼,淘挖、维修32眼,在沿山偏远草场修建集雨水窖28眼,预制家畜饮水槽180个,可初步缓解草原人畜饮水问题。
  6.强化乡镇基层畜牧站所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技术指导水平。特别是重点牧业乡镇,要加强对畜牧业工作的领导,调整充实畜牧站技术力量,加快新技术示范样板和基地建设,培育和推广典型,加快成果转化。
  7.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尽量协调小额度支农贷款,为群众发展畜牧业生产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8.通过在张省政协委员向省政协八届四次会议提交的《将山丹县荒漠化治理和天然草场建设与保护纳入全省生态建设重点的建议》,省政协已经立案并转交省政府有关部门办理,县委、县政府应敦促有关部门争取立项。
  9.要逐步引导畜牧养殖示范户走专业化发展的路子,改变小而全、大而全的现状,以利于引进高新技术,提高关系水平。同时,要加大对示范典型的宣传推广力度,发挥示范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
  10.切实加快国内外名优新品种的引进、繁育、推广力度,不断提高全县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
  二〇〇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