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编 人民政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567
颗粒名称: 第七编 人民政协
分类号: D628.42
页数: 12
页码: 153-164
摘要: 本编记述了1989年至2013年间,政协山丹县委员会、政协山丹县常务委员会、重要工作及活动的概述。
关键词: 山丹县 人民政协 地方志

内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山丹县委员会(简称“县政协”),成立于1983年12月,到2013年12月已历八届,走过了31年的历程。第一届—第三届每届任期3年,从第四届起任期5年。
  31年来,县政协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围绕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中心任务,在中共山丹县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政协工作全局,充分发挥政协组织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以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为己任,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围绕县委、县政府不同阶段的中心工作,有效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在推动山丹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等事关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等重大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间举行全体会议31次、常务委员会会议205次、主席会议231次、专题协商会议32次,分别就“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县域经济发展等重大问题,与党政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进行协商讨论,提出了许多前瞻性、可行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1989年以来,把开展视察调查、提案办理、行风评议等作为民主监督的重要抓手,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等开展视察调查,推动相关领域工作的开展。选派政协委员担任司法机关、政府执法部门特邀“四员”(特约监督、行风评议、特约监察、特约检查员),促进有关部门工作改进和作风好转;大力推行提案“四办理”(公开、集中、联合、跟踪办理),提案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日益凸显;积极发挥政协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主动协助县委、县政府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作用;主动将各条战线的精英、新的社会阶层代表吸纳到政协大家庭,充分发挥山丹能人作用,助推全县劳务经济发展;积极开展天然草场保护,草畜产业、羊产业发展等视察调查,及时提出合理意见建议;组织相关界别委员持续开展送医送药、送科技、送文化下乡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帮困和捐资助学活动;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编辑出版文史资料12辑,发挥了政协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
  第一章 政协山丹县委员会
  第一节 县政协委员会组成
  县政协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
  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由各方面代表组成的县政协筹备组协商产生。从第二届委员会起,每届委员均由县政协常务委员会会议协商产生。
  常务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和委员的工作、职务变动情况调整增补。
  政协山丹县第一届委员会由44人组成,其中中共党员17人,占38.6%;党外人士27人,占61.4%;男39人,占88.6%;女5人,占11.4%;知识分子17人(教育界6人、文艺界1人、医药界2人、科技界8人):宗教界3人(伊斯兰教、天主教、佛教界各1人);少数民族2人(回族、满族各1人);港属1人、台属4人、侨眷2人;国民党投诚人员1人;原工商业者1人;农民3人,工人1人,知名人士1人;干部7人;个体工商户1人。
  政协山丹县第二届委员会由50人组成,其中中共党员20名,占40%;党外人士30名,占60%。在15个界别中,共产党员5人,科技界9人,教育界10人,医药卫生界3人,文化艺术界2人,台属4人,港属2人,侨眷2人,宗教界3人,原工商业者1人,群众团体1人,少数民族2人,农民3人,工人2人,个体工商户1人。
  政协山丹县第三届委员会由53人组成,界别人数均遗失。
  政协山丹县第四届委员会由59人组成,分别联系18个界别。其中中共党员23人,占38.6%;党外人士36人,占61.4%。其他界别数字均遗失。平均年龄47.5岁。中专以上文化程度31人,占51%。
  政协山丹县第五届委员会由79人组成,其中中共党员7人,占8.7%;共青团、工会、妇联、工商联、科协、新闻出版、体育、社会救济福利团体各1人,分别占1.27%;文化艺术2人,占2.53%;科学技术4人,占5.1%;农林牧13人,占16.5%;教育9人,占11.4%;医药卫生4人,占5.1%;少数民族2人,占2.53%;台属4人,占5.1%;宗教5人,占6.2%;经济16人,占20%;非公有制经济5人,占6.3%。
  政协山丹县第六届委员会由122人组成,其中中共党员13人,占10.7%;共青团、工会、妇联、体育各1人,分别占0.81%;无党派7人,占5.7%;工商联13人,占10.7%;科协、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台属各2人,分别占1.6%;社会救济福利团体、科学技术、教育各9人,分别占7.4%;经济27人,占22.1%;农林牧15人,占12.3%;医药卫生5人,占4.1%;少数民族3人,占2.5%;宗教5人,占4.1%。
  政协山丹县第七届委员会由135人组成,委员中,30岁以下的3人,占2.2%;31—45岁71人,占52.6%;46岁以上61人,占45.2%。本届委员共设19个界别,具体情况是:中共党员16人,占11.9%;无党派13人,占9.7%;共青团、工会、妇联、科协各1人,分别占0.7%;工商联9人,占6.7%;台属、文化艺术界各2人,分别占1.5%;科学技术界、医疗卫生界各6人,分别占4.4%;经济界43人,占31.9%;农业界14人,占10.4%;教育界、新闻出版界各1人,分别占0.7%;社会福利界2人,占1.5%;少数民族3人,占2.2%;宗教界6人,占4.4%。
  政协山丹县第八届委员会由159人组成,其中中共党员20人,占12.58%;无党派12人,占7.54%;共青团、工会、科协、体育、新闻出版各1人,分别占0.62%;妇联2人,占1.24%;工商联13人,占8.17%;台属、文化艺术各2人,分别占1.24%;科学技术3人,占1.88%;医药卫生6人,占3.44%;经济62人,占38.99%;农业18人,占11.32%;社会福利、少数民族各3人,分别占1.88%;宗教4人,占2.48%。
  甘肃省政协委员 1978—2013年,山丹县产生甘肃省第四届到十一届政协委员8人次。
  张掖市政协委员 2002—2012年,山丹县产生张掖市第一届至第三届政协委员68人次。
  张掖市政协委员
  第二节 县政协全体会议
  县政协委员会每年举行一次全体会议。1983—2013年县政协第一届第八届委员会共举行过30次(六届五次未召开)全体会议。各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分别选举产生本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各次会议都分别听取和审议县政协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县政协提案委员会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列席县人民代表大会,听取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参与对山丹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问题的讨论,提出建议和批评;审议通过相应的决议和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在一些会议上,还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全国政协的重要会议文件和中央领导讲话精神,召开专题协商座谈会。
  县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全体会议
  一届一次会议学习了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和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文件;围绕政协工作进行协商讨论,就种草种树、发展畜牧和重视知识分子工作等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一届二次会议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共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山丹经济大计。
  一届三次会议围绕制订和实施山丹“七五”计划协商讨论,就推进改革、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好转等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会议号召全体委员和各界人士为实现山丹“七五”目标而奋斗。
  县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全体会议
  二届一次会议提出拥护党中央的决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贯彻中央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决定,为山丹两个文明建设献计出力。
  二届二次全体会议、二届三次全体会议资料均缺失。
  县政协第三届委员会全体会议
  三届一次会议(1990年1月15日—20日),出席委员53人,收到提案29件,其中立案12件。会议注重制度建设,充实完善县政协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实施细则、各例会制度,成立了经济科技、文卫群体、提案联络、文史资料4个工作组。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农业生产、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问题进行商讨。
  三届二次会议,收到提案22件,其中立案22件。会议围绕制订和实施山丹“八五”计划献计献策,就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等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三届三次会议,收到提案45件,其中立案12件。会议重点商讨发展和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产品价格和流通体制改革,发展乡镇企业,壮大集体经济等问题。号召全体委员团结各界人士,集中力量发展经济。
  县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
  四届一次会议(1993年1月3日—5日),出席委员59人,收到提案46件,其中立案18件。会议围绕解放思想,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观念进行讨论。会议号召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以“三个有利于”统一思想,用实际行动推进改革开放和山丹经济发展。
  四届二次会议,收到提案55件,其中立案19件。会议强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政协工作放在服务大局、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上来。
  四届三次会议,收到提案43件,其中立案6件。会议对全面完成“八五”计划,推动山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讨论协商。
  四届四次会议,收到提案46件,其中立案15件。会议提出广大委员要把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到“九五”计划和2010远景目标的伟大实践之中。要把农业放在首位,加快农村小康建设。
  四届五次会议,收到提案47件,其中立案14件。会议认为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要发挥政协优势,促进社会繁荣稳定。在小康建设、扶贫开发、高效农业、企业改革等问题方面献计。
  县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全体会议
  五届一次会议(1997年11月24日—27日),出席委员79人,收到提案84件,其中立案25件。会议总结上届县政协的工作和主要经验,以“再造一个山丹”的新目标展开协商讨论。会议号召广大委员,在劳务输出、招商引资等方面发挥自身优势,团结和带领各界人士,努力建设繁荣、富强、文明的新山丹。
  五届二次会议,收到提案61件,其中立案32件。会议就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
  五届三次会议,收到提案48件,其中立案29件。会议围绕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改善生态和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财源建设等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协商。
  五届四次会议,收到提案29件,其中立案22件。会议为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山丹“十五”计划、维护社会稳定建言献策,有12名委员作大会发言。
  五届五次会议,收到提案46件,其中立案27件。会议重点围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工业强县、产业富民、小城镇建设和旅游开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县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全体会议
  六届一次会议(2002年12月20日—23日),出席委员122人,收到提案81件,其中立案29件。会议以营造发展环境,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富民、旅游促进和城镇化建设,加快创新发展进行协商。
  六届二次会议,收到提案64件,其中立案21件。会议提出2004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年。要紧紧围绕项目建设、四大产业开发、震后重建等工作,深入开展专题调研、视察,从多方面提出富民强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对策、新建议。
  六届三次会议,收到提案32件,其中立案18件。会议认为,过去的一年,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工业强县取得突破性进展;灾后重建任务全面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展顺利。会议号召政协委员要为加快山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献计出力。
  六届四次会议,收到提案37件,其中立案22件。会议关注加快项目建设、工业主导型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就发展劳务经济、营造发展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构建和谐山丹等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
  县政协第七届委员会全体会议
  七届一次会议(2007年1月2日—5日),出席委员135人,收到提案54件,其中立案17件。会议围绕落实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团结稳定,实施“十一五”规划进行商讨。会议号召政协委员在劳务输出、城镇化建设、教育卫生事业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切实起到参谋助手作用。
  七届二次会议,收到提案51件,其中立案20件。会议围绕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问题,开展广泛的协商讨论。
  七届三次会议,收到提案68件,其中立案28件。就推进山丹工业强县进程、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工作展开协商。鼓励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引导致富能人招商引资,回乡创业。号召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办企业,促进乡村变城镇,村民变市民,为发展经济、繁荣文化做贡献。
  七届四次会议,收到提案58件,其中立案23件。认为县政协常委会围绕实施能人带动战略,高度关注项目建设、工业经济、劳务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并就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七届五次会议,收到提案58件,其中立案18件。就“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和打造农业重点县、文化大县、旅游大县、通道经济强县建言献策。
  县政协第八届委员会全体会议
  八届一次会议(2011年10月17日—19日),出席委员159人,收到提案64件,其中立案21件。提出广大委员和各界人士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推进项目建设、现代农业建设、旅游产业建设、城市新区建设,引领和促进山丹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八届二次会议(2013年1月9日—10日),收到提案41件,其中立案24件。围绕建设宜居宜游城市、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新型工业和现代农业等重大问题,突出农村土地流转、壮大草畜产业、做强工业园区等重点课题展开讨论,为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建诤言、谋高招。
  第二章 政协山丹县常务委员会
  第一节 县政协常务委员会组成
  县政协委员会设常务委员会(简称“常委会”)主持会务。常委会由县政协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组成,经县政协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县政协委员会全体会议根据工作需要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工作、职务变动情况增选和补选常委会成员。
  第一届常委会由9人组成,届中增选副主席1人。第二届常委会由13人组成。第三届常委会由12人组成,届中因原秘书长病逝,补选秘书长1人。第四届常委会由13人组成,届中补选副主席5人、秘书长1人。第五届常委会由17人组成,届中补选主席1人、副主席1人、常委2人。第六届常委会由25人组成。第七届常委会由25人组成,补选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各1人。第八届常委会由29人组成,补选副主席2人、秘书长1人、常委3人。
  工作机构 1983年12月,政协甘肃省山丹县委员会成立后,下设办公室,承担负责日常秘书、参谋、服务和联络等工作。2013年有主任1人、副主任1人、工作人员5人。1990年1月三届一次全体会议上,成立经济科技、文卫群体、提案联络、文史资料4个工作组;同年12月,设立经济科技委员会、提案民族宗教法制委员会、宣教文史委员会。1992年11月,设立科教文卫体委员会。2013年,四个委员会有主任3人、副主任3人。
  历任科室主要负责人名单
  办公室主任 吴希杰(1983.12—1991.03)、刘永辉(1991.03—1992.01)、李集锦(1992.01—1994.05)、龚朝来(1994.05—1996.09)、李铭(1996.09—1997.11)、朱秉伟(1998.03—2010.06)、郑树柏(2010.06—2012.09)、盛积智(2012.09—2013.12);
  经济科技委员会主任 袁贵璋(1992.11—1996.01)、陈明经(1997.07—2002.06)、李德进(2008.08—2011.10)、刘义国(2013.03—2013.12);
  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 梁豪(1992.11—1997.12)、陈志翔(2000.08—2006.12)、陈顺德(2007.06—2011.10);
  提案法制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 黄之安(1992.11—1997.03)、聂恒山(1997.04—2006.11)、孙佩祥(2008.05—2013.12);
  学习宣传文史委员会主任 张述濂(1994.03—1996.03)、陈志翔(2005.10—2012.09)、苗涛(2012.09—2013.12)。
  工作制度 自成立至今,县政协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推进和完善。1983年,县政协第一届一次会议提出建立委员联系制度、联系群众制度。1990年,县政协总结经验,按照《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暂行规定》实施细则要求,制定各例会制度。1997年,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若干规定、学习制度、岗位责任制等制度。2000年,制定政协常委会工作规则、提案工作实施办法等制度。2013年,修订政协机关财务管理、车辆管理制度,制定《提案工作规程》《关于加强委员履行职责管理的暂行办法》等制度,政协工作更加规范、活跃、有序。
  第二节 县政协常务委员会会议
  县政协常委会一般每季度进行一次。会前由主席会议拟定会议议程等事宜,提请常委会决定。会议讨论决定县政协及常委会议会务和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听取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关于山丹大政方针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的报告和说明,并进行协商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审议提交县政协委员会全体会议的文件;审查调研报告和视察报告等。1984—2013年,县政协常委会共举行过132次会议,听取和讨论县党政机关的专项报告和重要情况通报21次,审查调研视察报告76件,制定和修订政协规范性文件16项,任免政协机关工作人员75人次。
  1987年10月,二届五次常委会在原定工作、学习制度的基础上,制定《政协山丹县机关工作规则》《政协山丹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简则》等规章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推进机关工作,转变工作作风。二届十次常委会制定《政协山丹县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实施细则》,对全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目的、意义、内容、形式、程序、要求、办法等作出明确规定,对逐步实现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经常化、制度化起到促进作用。
  1991年8月,县政协召开三届七次常委会,审议上报县委《关于恢复山丹蔬菜种植面积,解决群众吃菜问题的调研报告》《关于振兴山丹经济,实现富民富县情况的调研报告》,其中“恢复山丹蔬菜种植面积,解决群众吃菜问题”的调研报告被列入“八五”计划,并于当年拨专款进行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实验,县委、县政府同时要求有条件种菜的乡镇都要做好此项工作。
  1996年3月,县政协召开四届十八次常委会,讨论《山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草案,对“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意见。
  2002年《关于对全县羊产业、草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上报后,引起县、市领导重视,市长田宝忠作了批示,《张掖工作》全文刊登。
  【调查报告选载】关于对全县羊产业、草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县委:
  为了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万千百”羊产业开发工程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正确处理畜牧业发展与天然草场保护、使用之间的关系,从4月中旬开始,县政协由分管领导牵头,经济科技委员会组织,深入全县有关乡镇,就全县天然草场的保护、使用、建设情况和畜牧业工作有关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天然草场的保护、利用现状
  全县土地总面积810万亩,其中县辖560.3万亩,在县辖面积中,天然草场面积365.83万亩,占65.29%。草场类型分为荒漠草场、荒漠化草原草场、草原草场、草甸草原草场、高山灌丛草甸草场、高山草甸草场六大类,从北向南依次为“北部山地荒漠牧业区:包括红寺湖、东乐、清泉3个乡镇,有天然草场111.32万亩;中部缓坡粮油牧林区:包括陈户、老军、位奇3个乡镇,有天然草场173.57万亩,占全县草原面积的47.45%,有连片大草原多处;南部沿山冷凉粮油牧林区:包括李桥、花寨子、霍城、大马营4个乡镇,草原较少”。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维修新建草原人畜饮水筒井65眼,购置、推广揉草机、粉碎机等牧草加工机械186台(套),修建人工鹰墩(架)760座,围栏草场5.4万亩,修建边界草原管理站房3处6间。并开展了草原鼠虫害综合防治,探索合理利用、保护、开发、改良天然草场的途径。以畜牧高新技术开发区为龙头,辐射带动了全县畜禽良种引进、繁育、推广,特种养殖,舍饲育肥,活畜贩运。使全县畜牧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二、存在问题
  我县天然草场的保护、利用、开发工作,由于多种因素制约,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亟须解决。
  1.中心草场超载过牧严重,牧草难以休养生息和正常生长,严重影响了产草量。如卡羊场滩、大青羊滩、白水泉、马莲井、独峰顶、花草滩、绣花庙滩、阜昌堡滩等连片平坦的主要放牧草场,超载1.5万个羊单位。
  2.草原分户有偿承包作用不落实,所有权和使用权含混不清,抢牧混牧严重,群众对草原只使用不建设。
  3.人为破坏严重。打柴、搂发菜、挖药材、开荒、滥挖羊圈等行为时有发生,使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沙化、碱化、退化,“三化”面积已达180万亩左右。
  4.鼠虫危害严重。害鼠主要有长爪沙鼠、高原鼠兔、中华鼢鼠等20多种;害虫主要有阔胫荧叶甲、无翅大头黄金龟、蝗虫等。
  5.草原水利设施、棚圈、围栏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全县171眼草原人畜饮水井,有46眼水位下降,11眼干涸,致使1.5万只羊饮水发生困难。
  6.技术服务工作薄弱,部分乡镇畜牧站服务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差。如老军乡作为全县的牧业大乡,畜牧站只有2名工作人员,很难承担起全乡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任务。
  7.银行小额贷款难,农户发展养殖缺资金。主要是井灌区发展舍饲养牛养羊缺资金。
  8.对种草养畜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大,群众对种草养畜,特别是耕地种草发展效益畜牧业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
  三、几点建议
  1.大力推广示范农区舍饲养畜模式,减轻天然草场压力。要实施“万千百”羊产业开发工程,依靠天然草场是无法承载的。我县共有耕地面积85.71万亩,年产麦草、玉米秸秆等农副产品近1亿公斤,为舍饲育肥、牧区补饲、缓解草场压力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今后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以天然草场保护、改良与耕地种草、草田轮作、四荒地种草相结合,突出秸秆转化和草产品加工,以农济牧,以牧促农,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天然草场。一是广泛宣传草产业开发的重要意义,大力培养种草养畜的典型,把群众的认识引导到草产业开发上来,由种粮为主转变为粮草并重;二是改良天然草场,转变“重使用轻建管”的不良习惯,采取围栏封育、人工补播牧草、以草定畜、划区轮牧等措施,减轻草场压力,恢复草原植被,遏制草场退化、沙化,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三是大力推广运用草粉加工、青贮氨化、微贮发酵等先进实用技术,指导群众对农作物秸秆进行加工处理,提高其适口性和利用率,为农区舍饲育肥、牧区补饲提供充足饲料;四是兴办牧草加工企业,对优质牧草进行加工处理,逐步生产草捆、草砖、草粉、混配合饲料,减少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2.总结经验,切实推进草场承包工作。实行草场有偿承包,把草场使用者的“责、权、利”和“建、管、用”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广大农牧民科学合理地利用、保护、改良和建设草场的积极性,拓宽建设、开发草原的投资渠道,避免超载过牧、抢牧混牧,改善草原条件,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3.加强草原监理,依法治草兴牧。一方面要广泛宣传《草原法》、国务院关于《禁止采集销售发菜,制止滥挖甘草麻黄草的通知》和农业部《关于制止非法开垦,保护草地资源的通知》等,教育群众自觉保护草原。另一方面,要加大草原执法力度,坚决依法查处在草原上打柴、搂发菜、挖药材、开荒种地、乱开矿、滥挖羊圈等破坏草原植被和设施的违法行为,杜绝人为地破坏草原植被,严格草原征占用审批制度,使草原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4.切实抓好草原鼠虫害的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要依托“山丹—永昌百万亩草原无鼠害示范区建设项目”,尽快协调落实资金,严格按照《甘肃省草地鼠虫害预测预报制度》的要求,定点定期监测,及时上报鼠虫害发生、危害情况。并试验筛选高效低毒的灭治药物,扩大百万亩草场招鹰灭鼠区面积,采用化学药物灭治、生物灭治、人工灭治相结合的方法,及时对草原害鼠、害虫进行灭治,保护草原植被。
  5.加大投入,努力搞好草原水利设施建设。干旱缺水是我县草原畜牧业面临的最严峻问题。因此兴修草原水利设施已成为当务之急,势在必行。根据调查结果,在北山一带严重干旱地段需新打草原人畜饮水筒井14眼,淘挖、维修32眼,在沿山偏远草场修建集雨水窖28眼,预制家畜饮水槽180个,可初步缓解草原人畜饮水问题。
  6.强化乡镇基层畜牧站所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技术指导水平。特别是重点牧业乡镇,要加强对畜牧业工作的领导,调整充实畜牧站技术力量,加快新技术示范样板和基地建设,培育和推广典型,加快成果转化。
  7.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尽量协调小额度支农贷款,为群众发展畜牧业生产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8.通过在张省政协委员向省政协八届四次会议提交的《将山丹县荒漠化治理和天然草场建设与保护纳入全省生态建设重点的建议》,省政协已经立案并转交省政府有关部门办理,县委、县政府应敦促有关部门争取立项。
  9.要逐步引导畜牧养殖示范户走专业化发展的路子,改变小而全、大而全的现状,以利于引进高新技术,提高关系水平。同时,要加大对示范典型的宣传推广力度,发挥示范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
  10.切实加快国内外名优新品种的引进、繁育、推广力度,不断提高全县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
  二〇〇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第三节 县政协主席会议
  县政协由主席、副主席和秘书长组成主席会议。主席会议一般每月举行一次,讨论处理常委会议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协商讨论山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大政方针及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审查向县委、县政府上报的调研报告、视察报告和其他重要文件;决定常委会议召开的日期并拟定议程,审议提交常委会议的文件;讨论决定委员视察、年度工作计划和其他重要活动。
  1995年6月,为搞好全县花岗岩石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促进石材业稳步发展,县政协主席会议对此进行研究部署。在随后开展的调研活动中,由县政协领导牵头,经济科技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利用15天时间,深入全县25个矿点和16个花岗石板材加工企业,通过走访座谈、听取汇报和实地查看等方式,对近年来全县石材业的开发现状、矿藏资源、发展规模以及资金投入、技术设备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提出6条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县委、县政府很快研究制定出台《关于石材开发的暂行办法》,推动了全县石材业健康发展。
  1996年4月召开主席会议,研究县政协领导联点挂项等事宜,参加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为使白石崖工程如期竣工,发挥效益,政协参与负责此项工程的领导,长期吃住在工地,配合工委会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保证了工程按期完成。
  2007年6月,七届五次主席会议对文史工作进行研究,成立专门机构,组织编纂出版《焉支魂》等系列丛书,为挖掘和抢救山丹民俗文化、弘扬山丹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山丹文化软实力、推动旅游示范县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2008年4月,七届十三次主席会议专题研究教育事业。利用近半年时间,对全县教育工作进行追踪视察,通过召开不同层次的恳谈会、座谈会、征求意见会,与全县教育工作者、基层干部群众共同探讨全县教育发展大计,提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的6条意见建议。县委对视察报告及时作了批转。政协主要领导出面,为山丹教育部门与南京等地的名校发展合作关系牵线搭桥,邀请专家来山丹讲学,选派骨干教师到南京金陵中学、石鼓路小学挂职培训,为提高全县教育教学质量鼓劲出力、献计献策。
  2009年4月,为推进能人带动战略的实施,县政协召开主席会议,对全县实施能人带动战略情况进行研究,从能人队伍现状、能人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实施能人带动战略存在的问题、今后的思路对策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实施能人带动战略,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建议。
  第三章 重要工作及活动
  第一节 提案工作
  县政协重视运用提案履行参政议政职能,通过加强提案的发动撰写、审查立案、交办督办和落实反馈等工作,提高提案工作质量。1983—2013年,收到委员以提案形式的意见建议共1280多件,其中列为提案的560多件。提案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经过党政部门认真办理,被采纳或基本采纳的有459件,占提案总数的81.4%,发挥了提案在政治生活、经济建设和社会事务中的作用。
  1984—1985年,连续两年委员们提出,县城内个体和集体工商业发展很快,没有统一市场,既影响市民生活,又难于管理,需要修建一处规模较大的贸易市场。县政府和工商部门克服困难,筹资15.85万元,规划青年街和仓房街两条街道修建市场,安排集体工商户20户、个体户210户从业。
  1996年,政协委员提出《关于加强城区环境保护》提案,得到县政府和城建、卫生及城关镇的重视,县上制定市民公约,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环卫所和卫生稽查队,购置汽车2辆、垃圾斗20个、果皮箱200个等设施,城市面貌得到改善。
  2001年,委员们提出《建立生态环境示范区》《大力支持退耕还林》《加强对大黄山水资源涵养林及草原生态保护工作》的提案。县委、县政府按照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组织干部群众在适宜地域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全县共退耕还林6.01万亩,封山育林5000亩,建成围栏20公里,治理马营河床2公里。同时成立森林公安分局和专门的林木管护机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第二节 调研视察 资料编辑
  调研视察 县政协把调查研究和视察作为工作重点,每年围绕中心任务、重点工作和群众关心的重要问题组织调研视察,为党政领导机关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其中不少转化为相关部门的工作措施。
  1997年4月,县政协提案法制委员会会同统战、民族宗教、公安部门,对6个乡部分村社和4处宗教场所的宗教活动情况和农村乱建寺庙问题进行视察,提出建议。对农村乱建的11座寺庙的处理意见,县委将视察报告批转全县各乡镇执行。2002年,针对山羊堡滩农业综合开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政协常委对山羊堡滩农业综合开发情况进行视察,讨论形成《关于加强山羊堡滩农业综合开发的建议案》,县委主要领导作出批示,由政府主管部门起草《关于加快山羊堡滩农业综合开发区建设步伐的意见》,为巩固开发成果,加快山羊堡滩农业综合开发起到作用。2003年,组织政协委员对全县劳动力资源开发和优化配置情况进行调查,对全县劳动力资源开发和转移的现状、成效、存在的问题和思路对策等方面进行客观分析和研究探讨,提出4条加快发展的意见建议,被县委批转,《甘肃农业》全文刊登此文。
  2010年,省、市、县政协三级联动,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建惠民言”为主题的惠民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活动,全面了解农村低保、粮食四项补贴、退耕还林等政策落实情况。向省政协调研组汇报山丹干旱缺水情况,提出关于中牧山丹马场退耕还牧有关问题的建议和延长山丹县退耕还林资金补助年限的建议,省政协形成《关于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的建议》,经民盟中央上报,被国务院领导批转调研论证。2012年7月,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带领全国政协“保护长城情况”调研组来山丹调研,对山丹长城保护工作给予肯定。
  县政协通过各种会议、调查、视察和走访等形式,了解社情民意。创办《山丹政协简讯》《送阅件》,成为传递信息、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载体。建立健全主席、副主席约谈制和联系走访委员的制度,制定《关于开展政协委员联系服务群众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委员履行职责管理的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八届政协在委员中开展“为山丹发展献一计、为能人创业解一难、为农民增收引一路、为光彩事业做一事、为困难群众献一心”活动,拓展反映社情民意渠道。每年向各级报刊媒体报送信息文章,1999年,《靠艰苦奋斗创大业,为光彩事业献真情》的稿件被甘肃省政协评为宣传人民政协的好新闻。2013年,向《民主协商报》《张掖政协》《西部山丹报》及山丹电视台等媒体报送政协信息30多条、理论文章8篇,为党委和政府了解民情、体察民意、集中民智,反映政协工作服务。
  文史资料编辑 历届委员会都非常重视文史工作,第三届委员会经主席会议研究,报请县委同意,于1990年成立山丹县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同年12月,经过征稿撰稿和多方筹资,编辑出版8万多字的《山丹文史资料》第一辑。此后,每年坚持开展文史资料的征集出版工作。1997年,制定编辑1949年后文史资料工作的实施方案和选题大纲。到2001年,编辑出版《山丹文史资料》6辑,第一辑成书于1990年12月,收录文章20篇。第二辑《路易·艾黎在山丹专辑》成书于1992年12月,收录文章31篇。第三辑成书于1997年12月,收录文章28篇。第四辑、第五辑成书于1999年4月,第四辑收录文章26篇,第五辑为常正诗集选《祖国风情》。第六辑成书于2001年10月,收录文章41篇。
  出版《艾黎在山丹》《焉支魂》《今日山丹》《山丹文蕴》《能人风采》等专辑,创办《政协园地》广播讲座,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书画展”“全国政协成立50周年图片展”,制作《前进中的政协》电视专题片,全面宣传政协的工作和取得的历史成就。为“存史、资政、团结、育人”,推动山丹发展发挥作用。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