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52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分类号: F121.2
页数: 1
页码: 108
摘要: 本节记述山丹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企业中从事第一产业的有38户,占10.8%;从事第二产业的有102户,占29%;从事第三产业的有212户,占60.2%。活动领域涉及商品批发、餐饮住宿、建筑、采矿、冶炼、化工、交通运输、信息通信、农产品加工、房地产开发等十个类别40余个行业。四是经济贡献率日益提高。
关键词: 山丹县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重要决策

内容

山丹县域内工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大,从业人员多,客观上带动了非公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通过强化组织领导、优化发展环境、落实优惠政策、拓宽发展领域、解决实际问题,大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996年全县有个体工商户2937户,从业人员5869人,注册资金2464万元;有私营企业36户,从业人员2890人,注册资金2586万元。1998年10月出台《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同年11月召开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表彰先进集体43个、先进个人20名。2000年8月出台《山丹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001年9月,县委组织部下发《关于选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和联络员的通知》,选派15人党建指导员和27人党建联络员,联系指导25户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2003年6月召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座谈会,讨论制定《山丹县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意见》。至2004年,全县个体工商户5146户,从业人员9002人,注册资金10209万元;有私营企业139户,从业人员5312人,注册资金7924万元。全县非公有制企业上缴税金1254万元,占财政收入的18%。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4.9亿元,同比增长15%,经济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拉动GDP增长4.5个百分点。
  2012年,县上出台《山丹县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实施意见》,大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呈现六大特点,一是速度不断加快。私营企业692户、注册资本40.24亿元,增长率达44.16%、251.7%;农民专业合作社808户、注册资本55.72亿元,增长率达136.2%、194%;个体工商户6798户、注册资本4.48亿元,增长率达16.8%、18.55%;注册资本在千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9户,1亿元以上的4户。二是经营规模迅速扩大。伴随着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步伐的加快,民间资本参与力度的加大,一大批非公有制经济新项目建成投产,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的企业组织结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涌现出山泥(集团)、金山啤酒大麦原料公司、同翔铁合金厂、瑞达淀粉、金海源文化购物广场等一大批非公有制骨干企业。三是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全县非公有制企业中从事第一产业的有38户,占10.8%;从事第二产业的有102户,占29%;从事第三产业的有212户,占60.2%。活动领域涉及商品批发、餐饮住宿、建筑、采矿、冶炼、化工、交通运输、信息通信、农产品加工、房地产开发等十个类别40余个行业。四是经济贡献率日益提高。全县非公有制企业上缴税金占到财政收入的18%,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5%,拉动GDP增长5个百分点。五是就业渠道明显拓展。全县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达13646人,占社会从业人员的12%。吸纳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664人。六是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山丹羊羔肉、丹马油脂、高原龙食品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在国内占据一定市场,全县有注册商标98件,其中地理证明商标1件、甘肃省著名商标8件,这些商标中有近98%来自非公有制企业。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