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民族宗教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52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民族宗教工作
分类号: D613
页数: 2
页码: 106-107
摘要: 本节记述1984年-2013年山丹县民族宗教工作,组织科技、卫生、文化等部门人员在清泉镇南关村回族群众聚居村社开展“三下乡”活动,发放科技宣传材料600多份。开展法制讲座、法律培训、法制报告会6场次2万多人。
关键词: 山丹县 民族宗教工作 统一战线

内容

1984年,县政府成立民族宗教科。2003年12月,民族宗教科更名为县民族宗教事务局。至2013年底,全县有少数民族10个(回、藏、满、壮、苗、土、土家、裕固、保安、蒙古)774人,主要分布在清泉、位奇、陈户、老军、东乐和大马营等乡镇。境内有佛教、道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五大宗教,有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16处。
  举办少数民族、宗教人士学习班15期。在穆斯林群众的“尔德”节和“古尔邦”节期间,帮助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在佛教的“佛诞节”、天主教“圣诞节”时,走访慰问,学习座谈。在七里墩为基督教徒集中居住的甘泉子打井1眼,完成机井配套设施。1998年6月成立第一个信教群众文化活动阵地“甘泉子文化室”,有图书250余本,并配有电视机和多功能收录机。4次抽调医务人员组成医疗队,为居住在偏僻、生活贫困的老军甘泉子和陈户盘山村信教群众免费治病、送药。
  2000年9月,成立山丹县天主教爱国会。对老军、陈户、清泉乡配备民族宗教专职干部,各乡镇成立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对大佛寺、钟山寺、甘泉子天主教堂和盘山天主教堂等宗教活动场所依法登记。筹资30万元,在王城滩为信教群众打井1眼,开垦耕地300亩,搬迁信教群众46户169人。老军乡潘庄村打井2眼,平整土地800亩,搬迁信教群众68户259人。
  2007年,帮助天主教爱国会制订规章制度,解决办公设施,增选天主教爱国会主任为县政协常委。召开佛教协会第四届代表大会;举办佛教协会、天主教爱国会成员和教职人员学习班,开展宗教法律法规和时事政策教育。协调解决大佛寺用地和吃水问题,修建山门和围墙,拆除收费卡。为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传授羔羊育肥、暖棚养羊、药材种植等农业实用技术。清泉镇南关一社有30户回族群众建起暖棚羊舍100多间,养羊6000只、牛200头,形成颇具规模的皮毛肉南关交易市场。县乡村筹资90多万元,新打机井3眼,新开荒地1200亩,帮扶资金180多万元,搬迁信教群众80户328人。完成盘山村、潘庄村人畜饮水管道14公里,潘庄村修建水窖174眼。支持水泥20吨,修建过水桥涵9座,发动群众整修道路8.5公里,改变渠路不分的历史。争取资金10万元修缮潘庄村甘泉小学,发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捐资4500元,为潘庄村甘泉小学购置液化气炊具、电视、图书和体育器材。
  2012年召开山丹县佛教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县广电局筹资135万元,架通焦化厂至潘庄村有线电视光纤网络,使地处偏远的天主教信教群众及沿线的16个村的群众收看到40多套电视节目。为老军乡广发希望小学争取价值10万元的图书1万多册,建成“心桥图书室”。为盘山村支持水泥,修建U型渠道,购置篮球架。
  2011—2013年,在山丹电视台创建民族团结专栏,展示法制图板16块。组织科技、卫生、文化等部门人员在清泉镇南关村回族群众聚居村社开展“三下乡”活动,发放科技宣传材料600多份。开展法制讲座、法律培训、法制报告会6场次2万多人。争取资金2.16万元,解决爱国宗教团体办公费用。首次为符合条件的34名宗教界人士发放生活补助。对全县91名宗教教职人员进行认定备案。为全县16处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办理土地证、规划证、房产证、消防安全许可证。2011年,宗教界人士为青海玉树地震捐款9186.5元。筹资1000多万元,对大佛寺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维修,大佛寺旅游景区被评为4A级景区,大佛寺被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事务局命名为全国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