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统一战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522
颗粒名称: 第七章 统一战线
分类号: D613
页数: 3
页码: 105-107
摘要: 本章记述山丹县统一战线,其中包括了统战工作、民族宗教工作。
关键词: 山丹县 中国共产党 统一战线

内容

第一节 统战工作
  1990年1月,政协山丹县第三届委员会委员53人,其中无党派人士36人。1992年7月,对统战任务重的清泉、陈户、老军乡和城关镇配备兼职统战干部。1997年,政协委员79人,其中无党派人士49人,占委员总数的62%。2002年,县政协委员有66名党外代表人士,占委员总数的76.6%;2007—2013年,党外政协委员均占委员总数的60%以上。2013年推荐省政协委员2人。
  党外代表人士中,有80人为县政协委员、39人当选县人大代表、53人当选县政协常委、1人当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人当选县政协副主席、14人当选市二届政协委员。有4名党外人士担任政协副主席,有38人担任政府部门副科级以上领导职务,50人进入科级干部后备队伍。39名党外人士走上部门领导岗位(乡镇3人、党政部门28人、司法部门8人);有75人确定为党外后备干部。
  社区统战人员信息库2006年成立县、镇、社区三级社区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对社区少数民族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宗教界人士、非公经济人士等情况调查登记,建起社区统战人员信息库。组织党外人士完成“关于‘三农’问题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报告”“关于全县教育卫生事业的调研视察报告”“关于社情民意的调研报告”“关于实施能人带动战略的调查报告”“关于统战工作进社区的调研与思考”等调研课题。18名党政领导干部与18名党外代表人士建立交友联系。推荐张掖市党外代表人士33人、张掖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4人,聘请“特约四员”(特约检察员、特约监察员、特约审计员和特约教育督导员)16人。
  1989年,建立3个知识分子联系点。2005年以来,确定50名有代表性并有一定影响力的党外知识分子为重点联系对象(医疗卫生界8人、教育界16人、经济界26人)。1989—2013年,召开党外知识分子座谈会25次。
  非公人士捐资捐助 2001年后,周世贵等10名县石棉协会私营矿主为焉支山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00万元;2008年,非公经济人士为四川汶川地震捐资68万元;2013年,投入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光彩事业资金960多万元。1989—2013年,非公有制企业向社会捐资3800万元。在对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综合评价中,9人被评为A级。郇维禄、祝振先、付开其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优秀建设者”,陈永琳被评为“2007感动张掖十大骄子”。
  对台工作 1990年,全县有台属11户83人、侨眷6户,有去台(台湾)人员6人,16人有书信来往或有探亲活动。1998年后,台胞3人病逝。至2013年,全县有台属6户42人,台胞13人。接待来县探亲台胞20次24人,走访慰问“三胞”亲属50次12户,推荐张掖市第一届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代表2人。
  1994年5月,成立县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和接待台胞探亲办公室,接待回乡探亲台胞6人次。8月,对全县16户台属的经济、生活状况进行登记走访。9月,调整对台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县委对台工作办公室。在国庆50周年、60周年举行港澳台代表座谈会。每年春节,县上均拨付专款慰问台属,共慰问50人次,走访台属、侨眷200多次。为一户解决两地分居问题。
  1996年,争取台胞张立方投资1.8万美元(约合10万元人民币)为其亲属张克军解决车辆购置、客运线路开通等问题。2000年,县城建局职工李会英与台湾同胞张天国结婚。2011年6月23日,召开台属侨眷纪念建党90周年座谈会,12名台属代表和4名侨眷参加会议。2011—2013年,为生活困难的3户侨眷争取困难补助1.62万元。
  第二节 民族宗教工作
  1984年,县政府成立民族宗教科。2003年12月,民族宗教科更名为县民族宗教事务局。至2013年底,全县有少数民族10个(回、藏、满、壮、苗、土、土家、裕固、保安、蒙古)774人,主要分布在清泉、位奇、陈户、老军、东乐和大马营等乡镇。境内有佛教、道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五大宗教,有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16处。
  举办少数民族、宗教人士学习班15期。在穆斯林群众的“尔德”节和“古尔邦”节期间,帮助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在佛教的“佛诞节”、天主教“圣诞节”时,走访慰问,学习座谈。在七里墩为基督教徒集中居住的甘泉子打井1眼,完成机井配套设施。1998年6月成立第一个信教群众文化活动阵地“甘泉子文化室”,有图书250余本,并配有电视机和多功能收录机。4次抽调医务人员组成医疗队,为居住在偏僻、生活贫困的老军甘泉子和陈户盘山村信教群众免费治病、送药。
  2000年9月,成立山丹县天主教爱国会。对老军、陈户、清泉乡配备民族宗教专职干部,各乡镇成立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对大佛寺、钟山寺、甘泉子天主教堂和盘山天主教堂等宗教活动场所依法登记。筹资30万元,在王城滩为信教群众打井1眼,开垦耕地300亩,搬迁信教群众46户169人。老军乡潘庄村打井2眼,平整土地800亩,搬迁信教群众68户259人。
  2007年,帮助天主教爱国会制订规章制度,解决办公设施,增选天主教爱国会主任为县政协常委。召开佛教协会第四届代表大会;举办佛教协会、天主教爱国会成员和教职人员学习班,开展宗教法律法规和时事政策教育。协调解决大佛寺用地和吃水问题,修建山门和围墙,拆除收费卡。为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传授羔羊育肥、暖棚养羊、药材种植等农业实用技术。清泉镇南关一社有30户回族群众建起暖棚羊舍100多间,养羊6000只、牛200头,形成颇具规模的皮毛肉南关交易市场。县乡村筹资90多万元,新打机井3眼,新开荒地1200亩,帮扶资金180多万元,搬迁信教群众80户328人。完成盘山村、潘庄村人畜饮水管道14公里,潘庄村修建水窖174眼。支持水泥20吨,修建过水桥涵9座,发动群众整修道路8.5公里,改变渠路不分的历史。争取资金10万元修缮潘庄村甘泉小学,发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捐资4500元,为潘庄村甘泉小学购置液化气炊具、电视、图书和体育器材。
  2012年召开山丹县佛教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县广电局筹资135万元,架通焦化厂至潘庄村有线电视光纤网络,使地处偏远的天主教信教群众及沿线的16个村的群众收看到40多套电视节目。为老军乡广发希望小学争取价值10万元的图书1万多册,建成“心桥图书室”。为盘山村支持水泥,修建U型渠道,购置篮球架。
  2011—2013年,在山丹电视台创建民族团结专栏,展示法制图板16块。组织科技、卫生、文化等部门人员在清泉镇南关村回族群众聚居村社开展“三下乡”活动,发放科技宣传材料600多份。开展法制讲座、法律培训、法制报告会6场次2万多人。争取资金2.16万元,解决爱国宗教团体办公费用。首次为符合条件的34名宗教界人士发放生活补助。对全县91名宗教教职人员进行认定备案。为全县16处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办理土地证、规划证、房产证、消防安全许可证。2011年,宗教界人士为青海玉树地震捐款9186.5元。筹资1000多万元,对大佛寺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维修,大佛寺旅游景区被评为4A级景区,大佛寺被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事务局命名为全国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