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组织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508
颗粒名称: 第三章 组织工作
分类号: D262.2
页数: 9
页码: 86-94
摘要: 本章记述山丹县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其中包括了基层组织建设、干部工作、干部教育培训。
关键词: 山丹县 中国共产党 组织工作

内容

1989年,全县有党组5个、党委14个、总支11个、支部309个、派出工委1个。1999年,有党组7个、派出工委1个。2000—2005年,有机关党组8个。2006—2012年,有党组9个。2013年,全县有党组9个、党委15个、总支32个、支部376个、派出工委2个。
  第一节 基层组织建设
  农村党建 1989年以来,强化县委组织部、乡镇党委、村党支部三级组织的责任,形成三级联动、协同齐抓合力。以多年未发展党员、女党员数量少的村和发展35岁以下优秀青年三方面为重点,改善党员队伍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性别比例和行业分布,保证总体平衡发展。以建好入党分子队伍为突破口,从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农民群众、社会新阶层四个方面拓展入党分子队伍,加强教育培养,严把入党对象公示、支部大会审查、党委审批“三关”,落实发展党员工作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既坚持标准又符合程序,保证新党员质量。2013年,全县农村党员总数5501人,比2012年的5393人增加108人。
  1992年10月,组织开展“争当富民支部、争创文明新村”活动,拍摄专题片《希望之光》。1996年,实施两个村级集体经济上台阶规划(1997—2000年、2001—2005年)和三个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规划(1995—1997年、1998—2000年、2001—2003年);制定《关于开展创建“五好村”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的实施意见》,强化“五好”村(支部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组织建设好、活动开展好、群众反映好)巩固提高,整顿转化相对后进村,逐步推行政(村)务公开、服务承诺制度,全县115个行政村村民委员会首次进行直接选举。制定《关于深化党员“双学”活动的实施意见》,召开基层党组织建设研讨会,推广“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经验。1997年,制定《关于在全县开展集体经济“十强乡、百强村”争创活动的实施意见》,在农村党支部和党员中开展“科技兴家”活动。1998年,县委下发《关于加强乡镇党委建设的意见》,召开全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全面推开。1999年,推行乡镇政务公开制度,全县95%的村实行村务公开、90%的乡镇实行政务公开。2000年,建立《基层组织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大问题月报制度》和《后进村整顿责任制》等相关制度。2001年,实行村支部班子成员“公推直选”制度。2004年,采取“公推群议优选”的办法,选拔27名党员致富能人担任党组织负责人,在外地劳务基地成立党总支1个、临时党支部5个、党小组17个。2005年,制定《山丹县创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的意见》,建立县委常委联系示范点、部门帮扶责任和帮扶工作例会制度,培养树立陈户乡西门村、清泉镇南湖村等示范典型12个。2003—2007年,在农村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培养致富带头人、村级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1560人,优化完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2008年10月,确定清泉镇西街、双桥村,东乐乡西屯、山羊堡村,位奇镇芦堡、高寨村,陈户乡范营、西门村和霍城镇西关村作为全省“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试点。至2009年10月,9个试点村60岁以下423名党员普遍掌握3门以上实用技术,其中210人成为农村实用人才、68人成为经纪人、121人成为外出创业能人、104人成为产业化经营带头人、84名贫困党员走上致富之路;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13%,增加450元。2009—2010年,制定出台“双述双评双考”制度,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意识明显增强。2001年7月,芦堡村党支部被中央组织部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013年,山羊堡村党支部被授予全国、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10年,开展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召开年会,收到党代表提案议案124件,办结落实120件,办结率97%;建立党代表工作室64个。2011年,开展统筹城乡基层党建试点工作,建立农村社区化工作委员会12个。2012年,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2013年制定《山丹县实施村干部创业富民工程意见》,组织村干部参加创业培训2期68人次,协调创业贷款680万元,建立村干部创业孵化基地1处。
  “能人进村班子”工程 2009年,县委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确定“抢抓机遇、培育特色、能人带动、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围绕推进“能人带动战略”,组织实施以“把党员培养成能人,把能人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能人村干部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为主要内容的“能人进村班子”工程。2010年,结合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在全县110个行政村全面推行“能人进村班子”工程,把216名致富能人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中,能人村干部比例占72.8%。2013年,围绕县委提出的“选能人配强村级班子、带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总体要求,总结经验,196名致富能人走上村“两委”带头人岗位,能人型村干部占89%;4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两委”正职,20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两委”副职。2011年12月,山丹县“能人进村班子”工程被甘肃省委组织部评为“市县组织工作十项特色成果”之一。
  村干部保障2004年以来,推行村干部结构工资报酬制度,由县财政统筹落实村干部工资报酬。2008年,制定《山丹县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发放办法》,县财政为符合条件的792人离任村干部发放生活补贴50多万元。2009年,为300多名在职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2010年起推荐优秀村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至2013年,有6名能人村干部(张有泽、杜吉仁、杲延善、周兆发、赵世军、钱万福)通过考试被录用为乡镇机关公务员。逐步扩大村干部在各级“两代表一委员”中的比例,搭建村干部参政议政平台,有58名优秀村干部获得县级以上表彰奖励,320名能人村干部担任“两代表一委员”,郇世成、赵世君、张有泽、黄庭海、肖永春、闫向波、宋积英、曹正林、周国璧、吴志国10名成绩突出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被推选为乡镇党委委员。
  机关党建 1989年,全县设立党委13个,总支10个,支部279个。1992年,新增供销社党总支;撤销公安局支部,成立公安局党委,隶属县委管理。1995年,成立文化局、交通局两个党总支。1997年,成立农口系统、经贸局、乡镇企业管理局3个党委,隶属县委管理。农业局党总支、林业局党总支、水务局党总支、畜牧局党总支划归农口系统党委管理。同时撤销经委党总支和商业局党总支,成立城建局党总支。2006年,健全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制度,成立山丹同翔铁合金公司、三建公司、瑞达淀粉公司、福利水泥厂、瑞源麦芽公司5个非公企业党组织。至2013年,全县设15个党委,2个派出工委,32个党总支,376个党支部。
  1996年4月召开县级机关党员代表大会,130名基层党员代表参加会议。1999年、2003年,组织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2000多人参加邓小平理论正规化考试和中共十六大精神理论知识考试,参考率、合格率均达99%以上。1989—2004年,县直机关各党组织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和基层党组织活动记录调阅制度,加强对党员的学习教育和管理;举办各类培训班42期,培训机关干部4856人次。
  2005年,健全完善党委(总支)中心组学习、政治学习日、理论学习考试考核、学习笔记调阅等20多项制度,部分党员干部学习不深入、不系统和学用脱节等问题得到解决。落实领导干部联乡挂项、部门包村帮扶、干部驻村蹲点、记民情日志和联系贫困户等制度,组织党员干部投入项目建设、劳务输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重点工作,为基层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26件。
  2006—2008年,党建主管部门与所属党支部签订年度党建目标责任书,170多个基层党组织和2100多名党员全部纳入目标管理,县委对达标准化要求的84个党支部予以命名。
  2009年6月,承办张掖市、县(区)机关工委第二次机关党建工作研讨会,制作专题片1部、工作展板11块、工作简介1册。举办全县纪念建党88周年“正气颂”文艺晚会,组织机关干部参观“新中国60年甘肃省建设成就展”和张掖红色革命图片展。
  2011年,依托县委党校,分层次培训科级干部、党务干部和后备干部2000多人次;举办新党员和入党分子培训班2期430人,鼓励动员210名机关党员干部参加党校函授、脱产进修、农函大进修、自学考试等形式的学历教育,1900多名党员干部参加各类业务短期培训。
  2013年,重视从青年技术工人、各类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适度控制党员发展规模,优化党员结构,年内有190名优秀机关干部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确定入党积极分子122人,确定发展对象106人,发展预备党员26人。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参与勤廉度网络测评活动,加强机关效能建设。
  企业党建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党建工作领域不断拓宽。1991年8月,县委制定《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意见》《关于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意见》。1996年,在国有企业开展“争一流、做贡献”竞赛活动,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乡镇企业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2001年,制定《关于选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联络员指导员的意见》,首次选派42人干部督促、指导25个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在企业开展以“争做支持党建工作模范企业,创建标兵企业党组织;争做指导党建工作先进个人,创建优秀支部班子;争做发挥先锋作用表率党员,创建示范党员责任岗”为主要内容的“三争三创”活动。其间,四次对党建工作联络员、指导员调整充实。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起党组织33个,管理党员397人。按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的要求,在具备条件的敦煌、阿克塞等80多个固定劳务基地,建立党总支1个(敦煌石棉党总支)、临时党支部7个(青藏铁路劳务基地党支部,花土沟建筑队、青海铁路、阿克塞劳务基地、敦煌石棉基地、阿克塞薛应祥石棉矿、石文南建筑队),四次调整充实53名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系指导44个企业和劳务基地,保证50名员工以上企业都有1名党建指导员。指导33个企业投资30多万元,为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活动室和办公场地。2006年,制定《山丹县选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从机关党务干部、经济主管部门的业务骨干中选派65人,帮助指导5个行业和57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展工作。2007年,制订《山丹县2007—2009年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推进计划》,调整设置党组织,按照属地管理、行业管理、园区管理、基地管理等管理模式,明确隶属管理关系。2009—2010年,在全市率先成立县非公企业党工委;在山丹宏定元化工公司等5家非公企业中探索开展以“项目管理、效益核算”为主要特点的“项目工作法”试点工作,使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采取独立、联合、挂靠、改建、派入等方式,在甘肃恒泰炉料公司、瑞源啤酒原料公司等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委1个、总支3个、支部17个,非公企业党组织应建率达100%。2013年,围绕非公党建“作用发挥年”活动,组织开展“立足岗位做贡献、同步小康当先锋”党性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履行“一岗双责”,夯实非公企业党组织基础,规范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社区党建 为适应城市工作需要,2001年成立社区。2001—2004年,在社区党组织中开展“争标兵”“一个党员一面旗”等活动,形成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其间,按照“一居一支”的要求,城关镇在新成立的6个社区居委会全部设立党支部,选派6名优秀乡镇干部到社区党支部任职,从居民中选聘8名群众拥护、年富力强者进入居委会班子,续聘下岗职工党员、30名复退军人担任社区居民小组长,优化配强班子。2005年,开展居民党员和离退休党员“服务在社区”、下岗职工党员和流动党员“创业在社区”、在职党员“奉献在社区”等主题党性实践活动。2006年,通过新建、购买等方式,多渠道筹资160多万元,解决长城等5个社区的办公场地,每个社区拥有200平方米以上活动场所并拥有自主产权。2007年,推行党总支建在社区、党支部建在小区和“两新”组织、党小组建在楼院、责任区设在楼栋的组织体系,6个社区党支部升格改建为党总支,下设党支部17个,实现社区组织全覆盖和工作全覆盖。2009—2010年,健全社区干部工资待遇保障机制,6名社区党总支书记全部定为事业单位编制,享受副科级待遇,工资实行财政全额拨付,其他社区干部在享受经济补助的基础上提供养老、医疗保险补助,实现“有人管事”。2011—2012年,按照社区党建“三有一化”(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地议事)要求,将社区党建专项经费由1万元提升至5万元,并列入财政预算,实现“有钱办事”。2013年,选聘社区兼职委员18人,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6人,公开考录社区专职副书记6人,选聘大学生工作人员22人,为77名社区工作人员办理医疗、养老等相关保险。
  创先争优活动 2010—2012年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县级领导干部30人联系乡镇和分管行业,召开点评会288场,点评基层党组织384个、党员2480人,为基层和党员解决难题96件。在县级领导的带动下,全县基层党组织召开点评会1200多场,8700多人党员参与点评,填写点评意见表2340份,下发整改通知书192份。召开党员互评大会420多场,查找问题625条,落实整改594条。基层单位召开组织生活会680场次,组织党员群众对680多项重大事项进行评议,发放群众满意度调查表2.8万份,满意率达95%以上。187个部门单位、1756名机关干部同110个村、6个社区、20多家工矿企业、2590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与困难群众结帮扶对子9000多个,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3000多件。
  第二节 干部工作2013年,全县共有在职干部4727人,比1989年增加2314人,是1989年的1.96倍;县(处)级干部32人,增加7人,是1989年的1.28倍;科级干部860人,比1989年增加454人,是1989年的2.12倍;一般干部3867人,比1989年增加1885人。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队伍不断壮大,基层干部力量充实。
  干部选拔任用 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要求,对1200多名交流提拔的干部进行票决,对340多名在同一乡镇、部门单位和同一职位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进行异地交流或岗位交流,对540多名拟任免干部进行任前公示。坚持备用结合、动态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后备干部的选拔和教育管理,公开选拔412名正副科级后备干部,建立正副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后备干部学历、年龄等结构优化。坚持完善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办法,实行系统内专业技术岗位公选、党政部门重要岗位推选、单位中层岗位竞选模式,在林业、卫生、水务、建设、政法等大口系统进行中层领导干部竞争性公选,76名干部走上领导岗位。
  干部监督管理 制定《关于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征求纪委意见的具体办法》《民主推荐领导干部》《干部考察预告》《考察结果会审》等多项制度。不断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坚持“凡离必审”制度,加大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力度,对122名领导干部进行离任审计和任中审计,对108个班子、有苗头性问题的286名干部谈话提醒,并对在民主评议活动中排名靠后的36个部门、单位党政“一把手”进行谈话警示。
  老干部工作 1989年初,全县共有离休老干部105人(行政机关49人、事业单位21人、企业单位35人),其中红军时期参加革命2人、抗战时期23人、解放战争时期80人。易地安置23人。建有支部1个,党员78人。2008年,马场学区、山丹煤矿12人离休干部移交县上管理。
  至2013年,全县有离休干部29人(行政机关13人、事业单位10人、企业供养6人),年龄最大的89岁,易地安置9人。抗战时期参加革命2人,解放战争时期27人;建有支部1个,党员28人。
  1999年,全县18名企业离休老干部享受县财政每人每年1000元的医药费补助;2006年,改制企业13名离休干部在定点医院持卡就诊,医药费报销转入县财政,与行政事业单位30名离休干部一并据实报销。从2007年1月起,企业老干部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由财政按标准核拨发放。
  文化活动 1989年、1990年建党日,组织老干部精心编排舞蹈《欢天喜地庆七一》等节目参加演出,举办全县离退休干部运动会、庆七一离退休干部书画展,征集书画53条幅。1995年5月1日,组织离退休62名老干部参加乒乓球、象棋等比赛。2004年9月中旬,参加张掖市第一届运动会。2008年组建“夕阳红舞蹈队”、太极拳剑组、健身舞组、书画协会等活动小组,参加“五一”老干部门球赛和象棋、乒乓球比赛,举办门球赛、书画展、麻将赛、桌球赛等活动6场次,参加健步走活动。2013年3月,山丹老年大学增设音乐、舞蹈、书法、美术4个专业,学员140多人;从5月21日开始,在城区7所中小学开展历时一周的“我的中国梦”宣讲活动,7000多名师生聆听报告;10月举办“老人节”老干部书画展,征集书画作品56幅。
  老有所为 老干部中有32人被法院、公安局等单位聘为执法监督员、物价监督员、廉政建设监督员等;离退休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人被聘为县委、县政府科技顾问;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70人参与34个重点项目的论证、咨询工作;老党员14人担任社区纠纷调解员、治安联防员、政策宣传员、卫生管理员,排查调处矛盾130多起。老干部报告团为乡镇中小学作党史、县情、社会发展史等报告120多场次,参加师生12万多人次。
  关心下一代工作 1999年7月成立山丹县关工委。2000年,全县成立关工委机构26个,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小组258个,分布县直各部门、8个乡镇115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及各中小学校,形成辐射全县范围的组织网络。县乡关工委成员165人,乡村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小组成员574人;聘请从教育、卫生、农、林、水、牧、公检法等部门离退休的80名老同志担任辅导员。2003年9月,聘请29名县乡政法干部担任全县城乡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和辅导员。2008年,全县聘请关心下一代工作老干部835人,其中老干部474人、老战士165人、老教师191人、老劳模5人。建成挂牌活动的家长学校15所;建成农家书屋16个,藏书10多万册。
  2000—2013年,老干部分赴学校、机关、企业作“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感恩教育”“党史教育”“我的中国梦”等专题报告60多场次,10万多人次参加。以校外辅导员身份,举办后进生辅导班25期、科技讲座16次、法制教育讲座35场次。每年清明节,组织青少年到艾黎与何克陵园、昭文堂红军西路军纪念厅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参加师生5万多人次。在建党86周年、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组织报告团为8个乡镇的6000多名干部、师生作了题为《走向辉煌》的党史报告。2010年,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被授予“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县关工委主任罗登先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老干部王明理、姜多茂获“全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称号。2013年,东街小学关工委被评为全国“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
  第三节 干部教育培训
  干部教育培训主要依托县委党校完成。2004年7月,县委党校干部培训楼落成,开设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史、中共党史、党的建设和法学等7个学科,县委党员电化教育中心、县团员青年教育培训中心、县妇女培训中心、县法制教育基地等都整合到党校,形成了以党员干部主体班次培训为主、社会化培训为辅、中央党校和省委党校函授教育相结合的办学格局。2007年投资13万元,在县委党校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2009年起,县委党校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每年拨款15万元。2011年起,县财政每年列支15万元经费用于全县党政干部培训。
  县委党校主体班次 主体班次培训班始于1958年,从1989年逐步进入正规化。主要培训科级领导干部、党务干部、新任正副科级干部、正副科级后备干部、中青年后备干部、乡镇领导干部、村级干部、入党分子、妇女干部、青年团员、大学生村官,同时培训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优秀专家、致富能人等。主体班次每年培训党员领导干部18—20期,每期培训100人左右。承办社会培训每年8—10期,每期培训200人左右。基层理论宣讲对谈活动每年进行2—3次,每次培训2000人左右。至2013年,培训党员领导干部近10万人次。
  1989—2013年,共举办全县党务干部培训班25期,内容为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精神,加强党务干部作风建设、廉政准则、纪律条例、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等专题。举办全县新提拔副科级干部岗位进修班、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25期,系统培训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执政能力建设、党性教育、领导科学、全国“两会”精神解读、党章、党风廉政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红色经典教育等专题。举办全县正副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41期,培训内容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专题。举办全县乡镇领导干部培训班41期,培训内容为和谐社会的党群关系、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等专题。举办全县村级干部培训班25期,培训内容为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解读、新农村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专题。举办全县入党分子、妇女干部、青年团员培训班各25期,培训内容为党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妇女工作、共青团工作、人口资源环境与计划生育、致富技能等专题。
  行政干部学校培训班次 培训班次始于1997年,主要是国家公务员初级培训(10天)、国家公务员任职培训(30天)、国家公务员专门业务培训、国家公务员更新知识和提高能力培训。干校年培训国家公务员3—5期,每期培训100人左右。至2013年,累积培训国家公务员近8000人次。
  “菜单式”创新培训 “菜单式”培训始于2006年,是县委党校创新教学方式的大胆尝试,每周利用晚上8点到10点以电化教学的形式,开展政治理论、历史文化、业务知识等培训。2008—2010年,全县干部“菜单式”培训学习推广到县直机关、乡镇、企事业单位,由各党委、总支、支部具体负责实施,培训干部10.2万人次,成为全县部门、单位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自觉行动,兄弟院校前来取经学习,受到省委组织部的肯定。县直部门、单位“菜单式”全员轮训班450期,培训干部9.8万人次;各大口系统举办培训班1080期,培训干部6.48万人次;乡镇干部“菜单式”培训班1920期,培训干部15.36万人次。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 2004年起,县委党校承担张掖市人社局委托的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320期,培训2.56万人次。至2013年,共举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修课培训班10期,培训1.5万人次。
  挂职培训 从2006年开始,由组织部每年选派年轻干部三四十人到县直综合部门跟班学习,每年组织干部三四十人赴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家重点院校的培训机构进修,每年选派后备干部四五十人到信访部门轮岗锻炼和到乡镇、村(社区)、企业挂职锻炼,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至2013年,共培训4910人次。
  函授教育 函授教育是党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渠道培训在职党员干部的有效途径。1985—1991年,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山丹县委党校工作站举办党政管理专业和财会专业大专班2期,毕业大专学员81人。1998—2004年,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和省委党校在县委党校教学点举办党政管理专业和法律专业本科班3期、经济管理专业大专班6期,共毕业中央党校函授、省委党校函授本科学员96人,专科学员365人。函授教育因中央、省委的有关规定于2004年停办。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山丹县志(1989—2013)》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共37编,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建置,人口与居民,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民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村工作,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劳务经济等。反映的是1989-2013年25年间山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