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培黎学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424
颗粒名称: 第七章 培黎学校
分类号: D630.1
页数: 2
页码: 79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丹县培黎学校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培黎工艺学校、甘肃省山丹培黎农林牧学校。
关键词: 山丹县 培黎学校 艺校

内容

第一节 培黎工艺学校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创办的培黎工艺学校,原在陕西省凤县双石铺。1944年,迁校来山丹。10月,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西北区办事处委托新西兰籍顾问路易·艾黎来山丹,与山丹县政府洽商迁校事宜,校址定于隍庙(今祁连堂)、发塔寺(今县人民医院)。迁校后由路易·艾黎任校长,英籍乔治·何克任教导主任。
  培黎工艺学校学生多为沦陷区儿童与贫苦子女,生活费用由学校支付。办学形式为半工半读,坚持“创造分析”的校训。所设课程主要有机械制图、簿记、算学、工业常识、理论基础、经济地理、历史、国文和英语等。为便于学生实习,设有动力、制毯、纺织、玻璃、陶瓷、造纸、印染、化工、皮革、测绘、铸铁、冶炼、机械、制糖、医院、农场、牧场和煤矿等小型实验场地。教师主要聘自国内,外籍教师有美机械工程师易斯莱、加拿大电气工程师严立地、新西兰医生斯潘塞、农业专家魏美斯及艾启赫、日本陶瓷专家野口胜、奥地利纺织专家哈德等。学校经费由“工合”支付,其中一部分为欧美亚太国家的进步团体和友好人士捐助之机器、种羊及生活物资等。学生由迁校时的60余名发展到500余人。1953年8月,改名为“培黎石油技工学校”,是年迁往兰州,改称西北石油技工学校。
  第二节 甘肃省山丹培黎农林牧学校
  1985年,由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倡议,省人民政府筹建甘肃省山丹培黎农林牧学校。规格为中等专业学校,但国家不包分配。1986年,由甘肃省农业、畜牧、教育诸厅筹拨经费,兴建校舍,次年招生。
  一、机构学校属甘肃省农业委员会领导。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李屺阳任董事长,艾黎为名誉校长。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副委员长习仲勋任名誉校长。
  设校务委员会,下有行政办公室,教务、学生、总务3科和试验实习农场。校党委下设党委办公室、工会、团委。
  校长倪才旺(河南开封人,1987—1989年)。
  宋启超(四川乐山人,1990—1991.5)
  校党委书记 王克强(甘肃山丹人,1987—1992年)
  1988年,全校教师共26人,多数为上级分配的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及张掖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间有新西兰籍教师来校任教。
  二、学制 1987年,招收农学、园艺、畜牧3个中专班共79人,学制4年,学生来源于武威、张掖、酒泉、金昌、嘉峪关等地市的初中毕业生。同年招职业班82人,主要为山丹籍小学毕业生,学制5年。1988年,招收农学、畜牧2个中专班共76人,学制4年。
  课程设置与其他中等专业学校有关专业基本相同。
  三、校舍建设校址位于北大路东侧,占地104亩。自1986年始,经数年营建,主要建筑物有:大礼堂,进校门正中约100米处,砖混结构、跨度16米钢架人字梁瓦面屋顶。面积1041平方米,内设舞台。耗资29万元,其中有新西兰友人捐资,故命名“中新友好厅”。教学楼,位于校园北部,4层,面积3728平方米。砖混结构,钢窗木门,木龙骨框架纤维板顶棚。楼正面有20米长的雨廊,下撑大理石镶面巨柱6根,前厅为水磨石地面,宽面双分楼梯,内有24座教室及办公用房,工程造价65万元。楼前陈列“艾黎、何克与中国孩子”巨型石雕。学生宿舍楼,在校园西南角,3层,砖混结构,面积2698平方米,均系单间宿舍,工程费用45万元。校园东部为操场,操场之东为仿雷坛修建的“艾黎故居”,——1944年,艾黎利用城隍庙侧的“雷台”遗址,建房数间,供他起居办公之用——台基451平方米,高4.5米,上建砖木结构平房6间,天棚小院,建筑面积90平方米,院正中用聚氯乙烯雕塑艾黎与学生的坐像,上悬“回忆与展望——艾黎精神永葆青春”的小匾。房西侧耳墙上南北各镶嵌大理石碑1块,南为中文,北为英文,镌刻雷台历史和艾黎生平。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

《山丹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叙了甘肃省山丹县大事记、自然地理、建置、经济管理、农林牧水、工业交通邮电、商业、财政税务金融、城乡建设、政权、政法、党派群团、军事、教育科技、医药卫生、文化、艺文、民族宗教人口、民俗方言、人物、山丹军马场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