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环境治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418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环境治理
分类号: D630.1
页数: 2
页码: 789-79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丹水泥厂环境治理的基本情况。建厂以来还每年投资5000—1万元,专用绿化厂区,目前绿化面积已达总面积的43%,植树育花,年年坚持。
关键词: 山丹县 山丹水泥厂 环境治理

内容

由于厂址变动频繁,“三同时”的工作不能与生产同步发展,环保方面欠帐较多。形成生产区域粉尘浓度大,噪音超标,毒害物的排放控制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在设备管线上跑、冒、滴、漏时有发生,严重的污染环境。化工厂在抓生产的同时,根据自身实际和条件,逐步进行环境治理。学习有关方针、政策及规定,倾听专家、技术人员及广大职工的建议,采取投资治理,革新工艺技术,建立环保制度,树立职工的环保意识,以根治毒害、美化环境相结合的方法,逐年有计划的改造设备,综合治理,收效显著。
  1984年投资11万元将原直喷煤操作改为提升机加储煤仓输煤,缩短输煤距离,随之减少粉尘,节约煤耗。是年又投资16万元在转炉尾部增设4台热锅炉,把原专为浸取生产供热锅炉,改为余热锅炉供热,降低粉尘,减轻污染。在浓缩车间把原5组10圧吹风机强化生产的蒸发锅炉,改为利用自然吹风蒸发,使其噪音由原来的760分贝,降低到86分贝。
  1988年投资4万元改造煤粉系统的绞龙,将原长6米的绞龙缩短2米,减少送煤过程中的煤喷放,还年节约电力4万多度。随之彻底改造硫化碱浸取洗渣工艺,洗泥渣改为两次层层浸洗,改造后排放废渣硫化碱平均含量由原来的6.3%降低到2.4%。按每天排放废渣40吨,每吨按收回硫化碱4%计算,一年可收回205吨。
  对红矾钠生产线所排放的废水废渣、采取用闭路循环工艺,不直接排放废水。车间地面均用三油二毡和20厘米厚的混凝土防止渗漏,废渣的50%经烘干后收回生产系统重复利用,其余在厂区内设堆渣池,一层石灰一层锯渣封闭堆放,使其有毒的Gr+6还原成无毒的Gr+3。
  建厂以来还每年投资5000—1万元,专用绿化厂区,目前绿化面积已达总面积的43%,植树育花,年年坚持。成林的树木有杨、柳、松、榆、沙枣、国槐等。培植苹果梨和经济林木,建成果园65亩,逐年挂果。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

《山丹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叙了甘肃省山丹县大事记、自然地理、建置、经济管理、农林牧水、工业交通邮电、商业、财政税务金融、城乡建设、政权、政法、党派群团、军事、教育科技、医药卫生、文化、艺文、民族宗教人口、民俗方言、人物、山丹军马场等。

阅读

相关机构

山丹水泥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