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种植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38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种植业
分类号: F307.1
页数: 3
页码: 751-759
摘要: 本节记述了山丹县种植业,一方面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平整土地;一方面兴修水利,先后建成三场大小香沟灌渠,二场白石崖灌渠,四场西大河灌渠,并建立了三级渠系条田配套11万多亩。不断探索改进冷凉山区作物栽培措施,在品种引进、选育方面作了大量工作,逐步培育出一批适应场区气候环境的新品种,全场实现了良种化。
关键词: 山丹县 种植业 作物经济

内容

民国29年(1940年)春,奉军政部令增设农事课,次年,开始垦荒573亩。试种豌豆、青稞。至36年底共垦荒7480亩,耕地9720.89亩,当年播种6154亩,施厩肥2000余亩,并进行牧草品种和农作物品种培育试验,收集美国牧草7种,国内品种133个,于4月26日播种,出苗30种,生长良好的7种。38年有耕地9720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场职工不断进行生产改革和良种培育,逐步掌握了高寒地区农作物栽培的规律,种植青稞、大麦、饲草、小麦和油菜,实现了口粮、种子和饲料自给有余,先后为国家提供商品粮油6亿斤。
  1950年,场部设立农事科与农事分场,下设3个农事站。1953年,购置福特和亚夫利小型轮式拖拉机5台,开始小面积机械作业。1954年,播种面积达到7686亩,粮食总产由1950年的9万公斤提高到58.4万公斤,亩产由20.75公斤提高到75.5公斤。
  当年,开始深耕18—22公分,并合理密植。燕麦下种每亩从6公斤提高到7—8公斤,增施厩肥2.42万公斤,施肥面积为581亩。
  1956年,配备大批拖拉机和各种农业机械。1957年初,从华南和东北调入大批技术干部和农机工人,还抽调人员外出培训,建立农机队伍。是年播种2.8951万亩,收回粮料71.4万公斤,青割草76.6万公斤,秸秆62.8万公斤。三分场开始试用分解收割法延长作物后熟期,提高产量。1958年,遵照国务院“要实现口粮、种子、饲料自给有余”的指示,大办农业,大量开荒,耕地面积由上年的5万多亩,增至14万亩。播种面积8.2558万亩,用白石崖渠水灌溉4550亩。播种粮食作物6.2448万亩,总产达518.3万公斤,平均亩产83公斤,比1957年增长2.2倍。油菜总产40.85万公斤,单产45公斤,粮油料自给自足。
  1960年,播种面积19.2725万亩,由于“大跃进”和自然灾害的影响,粮食总产348.3万公斤,亩产仅23公斤。油菜总产1.06万公斤,亩产7.5公斤。是年,仍给国家上交统购粮105万公斤。
  1962年,1—8月份降水仅157.8毫米(干旱的1960年同期降水量252.7毫米),苗期干旱128天。播种16.9179万亩,实收15.5477万亩,受灾无收1.3702万亩。粮食作物实收13.3052万亩,共收粮料388.4万公斤,单产29公斤,完成计划的50.9%;实收油菜5138亩,总产6.1万公斤,完成计划37%。农业亏损227万元。
  1964年,马场进行全场农、牧、工、副业的总体规划,先后建立良种试验站3个,进行大范围引种、系列选育,由单一小麦种植逐步建立多样适宜品种体系。在机械作业方面,职工已能熟练掌握粮、料分解收割和油菜机械收割工艺。由于恢复休耕制度,因地制宜安排作物,贯彻以抗旱为中心的春耕标准作业,试行苗耙,消灭杂草,松土保墒,提高地温,促进了幼苗的发育,达到了增产的效果。播种面积15.3566万亩,粮食作物10.5527万亩,亩产118.2公斤,总产1248万公斤,完成计划168.4%。油料作物4929亩,亩产71.7公斤,总产35.35万公斤。青割燕麦4.1821万亩,平均亩产226公斤,总产945万公斤。是年,农业盈利116万元。
  1967年—1968年,一方面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平整土地;一方面兴修水利,先后建成三场大小香沟灌渠,二场白石崖灌渠,四场西大河灌渠,并建立了三级渠系条田配套11万多亩。不断探索改进冷凉山区作物栽培措施,在品种引进、选育方面作了大量工作,逐步培育出一批适应场区气候环境的新品种,全场实现了良种化。
  此后,调整粮油种植比例,1976年将粮油比例由1966年的65:35调为36:64,当年种植粮食4.35万亩,油菜8.24万亩,饲料作物9.2万亩。同时解决油菜低割、分禾和颗粒肥料制作的技术、设备。1970年以后普遍施用磷肥,推广大面积化学除草工艺和配套农具。使粮油总产达1772万公斤(粮食1202.5万公斤,油菜569.5万公斤)。种植业产值上升到767万元,占全场总产值的37.3%,盈利90.5万元。
  1978年后,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积极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坚持“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生产经营方针,继续调整作物结构,充分发挥小油菜和青稞的优势。突破了油菜大田化学除草的难关。在增施肥料、秸秆还田、深耕改土、提高地力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农业机械更新换代,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农业连续9年丰收。1988年,粮食总产2810万公斤,平均亩产174.3公斤,油菜总产1302万公斤,平均亩产77.2公斤。种植业产值2231.68万元,占总产值5021.1万元的44.5%。每一农业职工生产粮食油料2.2万公斤,创造产值1.1138万元。
  1988年农业机械总动力5.5705万马力,每百亩耕地拥有机械动力14.74马力,每万亩耕地拥有中型拖拉机6.2混合台,自走式联合收割机3台,农业生产全部实现了机械化。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

《山丹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叙了甘肃省山丹县大事记、自然地理、建置、经济管理、农林牧水、工业交通邮电、商业、财政税务金融、城乡建设、政权、政法、党派群团、军事、教育科技、医药卫生、文化、艺文、民族宗教人口、民俗方言、人物、山丹军马场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