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简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365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简介
分类号: K81
页数: 9
页码: 703-7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丹县人物简介的情况。其中包括融魁、杨博、杨斌、刘璋、石永、廖逄节、彭智、智莹等等。
关键词: 山丹县 人物 简介

内容

融魁 元末明初人,原籍湖南湘阴。顺帝末年聚众起义,为义军首领,后为朱元璋收编。明初,率部驻守山丹,入本籍。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以军功授武德将军。自此,定居山丹,子孙繁盛。
  杨博 (?—1574年),字惟约,号虞坡,明代山西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嘉靖八年(1529年)中进士,曾任陕西盩厔(今周至)知县,兵部武库主事等职。在京任职期间,曾随大学士翟鸾巡视九边,到过甘、肃等州,熟知河西山川形势。二十五年任左佥都御史,巡抚甘肃,主持甘、凉、肃军政事务多年。二十六年,督修山丹寺沟水利工程,二十八年主持疏浚山丹大、小慕化渠。凡水利工程,都亲临踏勘,规划督导。曾上疏在县境筑屯庄、墩59处,以利屯田戍边。晚年任吏部尚书,兼太子太师。万历二年(1574年)卒,朝廷追赠为太傅,谥号文敏。
  杨斌 明朝人,宣德、正统年间任山丹卫指挥使。正统三年(1438年)于城南隅建察院,五年创建山丹卫学,六年春至次年底,于城西十里瞭高山脚重建名刹大佛寺。宣德元年(1426年)至正统十二年,与指挥佥事彭智率文武僚属,工匠民伕于城南隅重建发塔寺、真武庙和雷坛庙等寺观坛塔。
  刘璋 明代河南卫辉(今河南汲县)人,曾任甘肃副都御史。弘治十四年(1501年),上疏在县境内开筑老幼寨、范家营、卢真寨、魏机寨、杨家坝、右卫寨、上土军沟、祁家寨、大桥寨、焦家、阎贵寨等堡寨,徙民屯住,使百姓“聚族而耕”,为县境的开发作出贡献。
  石永 明代河北盛县人,嘉靖十一年中进士,曾任甘肃分巡副使。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佐杨博督修山丹大、小慕化、上坝、童子寺东渠、白石崖渠等水利工程,颇有政绩。
  廖逄节 明代河南固始县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中进士,隆庆五年(1571年)任巡抚都御史,巡抚甘肃。任内重视屯垦和边防。万历元年(1573年),在境内开筑石峡口、丰城铺、新河、卢家、花寨等堡寨,募民屯垦。又自卫城(今县城)东教场起东至古城洼界牌止,督筑长一百一十一里三十步之边墙与北山东段各段长城,并在境内督筑屯庄墩六座,以资守望。
  彭智 明代庐江(今安徽庐江市)人,宣德、正统年间任山丹卫指挥佥事。任内重守御,善抚卒,学校、公宇多有增置。宣德元年(1426年)至正统十一年(1446年),与指挥使杨斌在县城东南隅督修雷坛庙。正统十三年,主持完竣发塔寺塑像壁画工程,并请高僧桑尔伽藏卜住持。同年二至六月,创建山丹庙学。正统十四年至景泰元年(1450年),于城北隅建文昌宫。
  智莹 号秀峰,明朝人,出生名族,青年时出家为僧,投本空师受戒,多有造诣。正统五年,受镇守甘肃太监王贵之聘,住持本邑名刹大佛寺。次年,协助山丹卫守备都指挥杨斌重建是寺,景泰元年,立碑载述重修大佛寺事。曾多方募化,重建业已倾圮的马喝喇寺。住持本邑主要寺院多年,为保护寺产,维修寺宇多有贡献。
  马应龙 明代山丹卫人。隆庆初任湖广襄阳府谷城县教谕,任内兴教办学有方,颇有政声。万历元年,钦差提督学校湖广等处提刑按察司副使姚验视察谷城,称赞其才能,特赠锡竹匾额“文宗旌进”以彰其功。
  谢诏 明代山丹卫人。青年时从军入伍,因军功于万历年间任高台游击,时高台黄羊坝、清水堡一带屡遭鞑靼袭扰,民不堪其苦。诏率兵在杨旗堡、水关口一带堵御,保境安民。后率部在漠北与鞑靼作战,所部陷入重围,终因矢尽力孤而死难。
  王从谏字纳忠,明代山丹卫仙堤铺人。青年时代从军入伍,屡徙行阵,勇略过人,以军功任镇番卫蔡旗堡守备。万历年间,北套鞑靼屡犯堡境,从谏率军民筑城浚壕,建营房,修墩汛,绝鞑靼出入之路,边境赖以安谧。后官迁阿坝岭都司,松山游击。晚年,擢升都指挥同知。
  融杰 明代山丹卫人,武德将军融魁之后。青年时代投身行伍,嘉靖十七年(1538年),从游击魏庆出征永昌天涝池,建有军功。二十三年从守备吴鸾出征凉州果园堡,与入侵鞑靼作战,以军功授世袭指挥佥事,后擢任掌印指挥同知。
  谢天宠 明代山丹卫人。嘉靖十九年(1540年),从征永昌,以军功授总旗之职。嘉靖二十五年,率部赴庄浪(今永登)石门峡抵御入侵之鞑靼。二十八年,率部在镇羌堡马鞍山与鞑靼作战,屡建战功。后世为世袭百户。
  祁安期 清代浙江会稽人,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举人。雍正十一年(1733年)至乾隆二年(1737年)任山丹知县。任内重视文教、水利和粮仓建设。于县署东创建书院一处,常视察授课,童生受益甚多。曾亲至大马营考察水利,主持疏浚白石崖渠。督建本城及各堡粮仓、储粮备荒。
  宋瓒 清代山西乐平县人,乾隆二十五年举人。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六年任本县知县。瓒为官清廉,体恤民生,任内整饬吏治,严肃法规,裁撤“所牛所车”之俗。往昔,县署有事,胥吏往往随意在里甲征派车牛,百姓苦于此役。瓒令每里只备公车一辆,胥吏须持县署牌照方可到里甲征用,又规定一车一牛公摊粮二十六石,除此,不得随意加派,滋扰百姓。
  万邦英 字德峰,清代贵州独山州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四十四年,由崇信知县调任山丹知县。邦英居官仁惠,重视文教。四十六年,兰州回军发难,省署檄文各县往省城运粮草。山丹距省城千里,运输维艰,邦英体恤百姓,上书陈情而罢此役。任内曾主持重修文庙、学舍。百姓制锦屏颂其德。
  明福 清代满洲正黄旗人。乾隆五十六年至嘉庆二年出任本县知县。任内重视农垦,崇尚文教。曾上疏在县境内垦荒数顷,徙民经营。于县城文庙东侧创建书院一所,又增各坝学粮,以充书院膏火。
  黎建三 清代广西平南县人,进士。嘉庆三年八月任山丹知县,旋奉委代理安西知州。六年回任,九年离任。建三为官廉洁爱民。任内督修各渠河坝以兴水利,于县城南郊和各坝水渠广植林木。重视教育,创修学校。
  党行义 字双原,清代陕西武功县人。为理学家孙酉峰之高徒,乾隆二十年中举,嘉庆六年出任山丹县教谕。教育思想以敦伦树行为本,明理复性为要,教育生徒先品行而后艺文。任内除主持全县教育工作外,又兼龙峰书院山长(校长)多年。双原品端学粹,纳贽求教者甚多,在任十三年,山丹文风振兴,学子日增。他抄录《甘镇志》中有关山丹史实,又汇辑清代史料,纂成首部山丹县志稿,离任时交本邑士绅王庭三。道光十一年,知县黄璟借鉴此稿,考核润色,撰成《山丹县续志》。双原著有《四书会要》一书。嘉庆十八年因病告归故里。
  颜廷彦 清代贵州遵义县人,嘉庆十年进士。嘉庆二十五年至道光四年三度出任山丹知县。任内重视文教,捐俸银600两,又动员各坝士庶捐资2000多贯,移建龙峰书院于县城东南隅(今县公安局址),扩建后改名仙堤书院。余款发放商人生息,以充书院膏火。任满,擢升固原知州。
  徐辰告 字葆田,清代浙江仁和县人,道光十八年进士,咸丰年间任山丹县知县。莅任初,查知本县约保、公差多有假公肥私之事,他多方制约,防微杜渐,贪墨者有所收敛。时,乡下盗贼出没,劫掠之事,时有所闻,辰告督令各乡整顿团练,严加防范,并亲自操练兵勇,整顿治安,由是民不惊扰,四乡㐅安。在任6年,兴利除害,百姓呼为“徐青天”,镌碑以记其事。
  俞时衡字平甫,清代江苏金山县人,同治年间任山丹县知县。同治十二年(1873年),左宗棠率部西征,令各县百姓捐羊毛以作军需,百姓无力购买,有剪裘毛交纳者,时衡不忍,代为筹办,百姓颂之曰“万家生佛”。
  查之屏清代安徽泾县人,进士。光绪九年(1883年)至十四年任山丹知县,重视农业文教,任内年谷丰裕,百姓安定。十三年,主持重建毁于同治战乱的城西名刹大佛寺,并捐银二千两。次年底工程告竣,亲书“仰之弥高”,匾额悬于正殿。后升任河州知府。
  宋升平 字东轩,清代湖北汉阳县人。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二年任山丹知县,以练达精干著称。彼时,青海回部常袭扰县境,升平率兵民守城不懈。天严寒,升平捐俸银购柴、炭、油、烛等散发城内居民,以御风寒,以此县城免遭兵祸。任内重视教育,常亲临书院视察督导,深受师生称赞。
  毛继武 清代山丹县人,康熙四十四年副榜。曾任陕西澄城县教谕,治学严谨,好学不倦,课士殷勤,成就生徒甚众。
  崔乔楷清代山丹县人,贡生。曾任陕西周至县训导,文而有才,佐理知县均水有功,誉满周至,士民制锦屏颂其德。曾仁 清代本县定羌庙堡人,乾隆三十三年武举,曾任把总。气度温雅,事亲孝谨,虽为武职,而文才出众,文章诗赋脍炙人口。
  张联星 清代山丹县人。少时家贫,为人牧羊,朝夕过学舍,闻先生讲书,辄倾耳细听,及羊去,犹聆听不舍。先生为其情所感,常予以指教。联星勤学苦读,数年后淹贯经史。后补博士弟子员,旋中选,拔为文议。
  何鍸 清代山丹县人。初为营卒,同治年间从征青海,在喜坡为回民军包围,主将下令坚壁弗战,援军不至,军中粮尽,形势危急,鍸与众军士商议,深夜以大炮冲回营,官兵闻炮声驰援,终突围而归,主将赐之金不受,凯旋赐官又不受,一时军中传为佳话。
  释炳霞清代山丹县城人。青年时削发为僧,住持本城发塔寺。炳霞聪慧敏悟,勤学苦读,博通释藏,精于医道,工诗善书,县人以为可与五代前蜀诗画名僧贯休相媲美。
  马良宝 清代山丹县人,青年时为县学庠生,品学兼优。多年主持水利建设,有才干,办事公道,不畏强豪。主管暖五渠时,地方豪强遣人夜送银数锭,意在求其容让,良宝援理譬解,责以大义,使其心折愧服。他按粮均水,一除往昔侵水奸弊,渠民赠“才湛济公”匾额。
  祁斌 祁彦 清代山丹县祁家店人,兄弟二人俱为监生。热心公益事业,曾出资搭浮桥于山丹河,冬架夏拆,以利行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二人出资在山丹河建长桥一座,旋被洪水冲毁,次年,又与庠生李天满、陈维谷、乡民高尚谋等募款重修,名祁家桥。
  王丕美 清代山丹县人。赋性醇笃,孝养父母,家富有,慷慨好施,凡族中孤子孀母,无依无靠者,施以钱物,帮其成家立业。婚丧无力经办者,求之无不资助。遇荒时暴月,常以衣食接济饥民。屡以田产银钱资助学校,又自立学舍,启蒙生童。施舍钱币累计达3000余贯。垂暮之年,将亲友乡邻所欠债券全部焚烧,金额达800余贯。道光十一年,知县黄璟胪列事实,予以旌表。
  王殿士 清代山丹县城人。同治间供职团练,当时,青海回军屡扰县境,殿士率兵勇守城不惮。同治九年农历十月初九日夜,守城军士困倦入睡,回民军由县城东北隅登城,焚烧北城墙三层楼,一时火光烛天。入城回军大开东门,大队人马蜂拥而入,殿士率团勇数十人扼守东街二坝桥,坚持二三时辰,继而各街兵勇纷纷展开巷战,回军败退出城。殿士负伤30余处,后中炮阵亡。
  钱泽身 清代山丹县新开坝人,光绪年间贡生。曾在家乡开设学馆,培养不少人才。又精于歧黄之道,远近求医者络绎不绝。
  刘绩仓 (1837—1897年),东乐堡人,长于饰演老生,曾任东乐戏班艺师,授徒甚多。
  吴成德 字子勉,1896年生于山丹县霍城乡东关村,先后就读于甘肃省立武威中学,兰州地质矿产养成所。1922年于吉鸿昌部任少校秘书,后吉去职出国,所部为蒋介石整编,成德遂弃甲归里。1934年,任本县三区区长,次年去职,旋任县府教育科长。1937年,任第二高等小学(址在芦堡)校长,延请品学兼优的青年教师,改革教材,整顿学风,为芦堡小学的发展作出贡献。1940年与常立纲等筹办霍城中心国民小学,任校长。1945年3月,被土匪烧灼拷掠,医治无效逝世,殁后乡人赠以“名教完人”匾额。
  段毓成 (1903—1969年),山丹县位奇乡侯家山村人。少时家贫,以雇工为生,性强悍,不畏强暴。民国19年(1930年)农历四月十一日,聚众杀死鱼肉乡民的县署稽税委员杨守法、皂班头目张守纲。由此而身陷囹圄,备受酷刑,终赖家乡人民多方营救出狱,里人称为“铁汉”。民间有“民国十九年,官逼民反杀委员”的歌谣,流传久远。
  何传敏 (1905—1976年),字捷三,本县霍城西关人。1925年毕业于本县第一高等小学,无意仕途,以行医为业。他待人宽厚,遇饥荒年景,常以衣食周济穷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拥护共产党,被人民政府定为开明绅士。曾任本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县人民委员会委员,政协甘肃省第四届委员会委员等职。
  薛兴唐 字克武,甘肃宁定县(今广河县)人,甘肃法政专门学校毕业。民国29至34年,两度出任山丹县县长。任内重视教育,创办县立初级中学,督令各乡保建立中心小学和保国民学校数十所。于县城文庙巷文昌宫创办女子小学。常亲临各校检查教学情况。民国29年主持本县首届体育运动会,倡导各校开展文体活动。重视植树,曾提出“保保有学校,村村有苗圃”的口号,每逢春季,率城区学校师生于县城南郊拐坝湾植树,不数年,林木成荫。
  刘元泰 (1885—1956年),东乐堡人,刘绩仓之子。自幼从艺乃父,习旦行,后改武生,又兼扮花脸。曾任六坝、东乐戏班艺师,多才艺,名播梨园。
  钱元亨(1888—1941年),字玉,位奇乡新开村人。自幼喜好曲艺,以扮演净角出名。曾任民乐六坝戏班艺师,育徒甚多。虽目不识丁,但记性惊人,口传许多戏剧脚本。献艺甘、凉等地,颇有名望。
  于广福 (1889—1958年),陈户乡新河堡人。世业兽医,以擅长诊治家畜各类疑难杂病出名。
  兰生英 (1900—1976年),位奇乡侯家山人。自幼喜好曲艺,擅长三弦,以双手击打竹瓦,伴唱眉户,扮演旦角出名。
  王孝 (1900—1962年),字顺天,陈户乡王城村人,国立北京大学美术系毕业,在张掖等地从教多年,长于油画、水粉画。
  王三槐(1900—1968年),县城东街人,生于木工世家,长于古建筑斜梁卧角套制及龙凤图案雕刻,曾主修东关清真寺等寺庙。
  杨智国 (1900—1970年)本县红寺湖乡红寺湖村人,长于诊治骨折扭伤,下手轻而往往收效神奇。
  董国治 (1902—1986年)陈户乡范家营村人,终生从事木工,以擅长古庙寺观建筑,装饰花草图案雕刻出名,且对耧、犁等农具多有改进。
  李逢溢 (1902—1966年),位奇乡任寨村人。1937年2月,多方掩护红军伤员杨春才,躲避敌军搜捕,并为杨治疗伤病,结为兄弟,写有“兰谱”。杨病愈东去归队,李赠给衣服路费,杨留有证明一纸。1949年,山丹县人民政府派李任中山区芦堡乡乡长。
  周尚诗 (1910—1970年),县城北街人,多才艺,长于绘画、雕塑、剪纸,其壁画多传统历史故事。元宵彩灯、龙头的扎制,彩绘、装饰尤为出名。
  何多策 1911年生,霍城乡西坡村人,生于中医世家,长于妇科、伤寒。
  姜学玲甘肃民勤人,1919年生,中共党员,毕业于西北师范学院国文科。1951年起任山丹中学副校长、校长、县教育局长等职。治校严谨,勤俭办学,吃苦耐劳,作风朴实,深受师生爱戴。后任张掖师专副校长。
  曹九龄 1919年生,县城东街人,西北师范学院毕业,从教40余载,长于数学教学,品行高洁,堪为师表,名列《甘肃教育名人录》。
  刘桂玲 (1931—1989年),女,本县霍城乡上西山村人。幼时家境贫寒,随父唱曲谋生,后为县秦剧团主要演员,以扮演青衣出名。曾与夫刘成德自办剧团,育徒传艺。
  王怀璋陕西省志丹县旦八镇人,1920年生。少年时代参加革命,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任山丹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长,主持接管旧政权,建立新政府及区、乡人民政权。组织带领军民剿匪支前,领导民众恢复生产,减租反霸,镇压反革命分子,进行土地改革,为本县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作出贡献。他为政清廉,生活俭朴,平易近人,联系群众,深受人民敬重,1952年11月调任武威县县长。
  苑福 山西省怀仁县鹅毛林乡人,1927年2月生。1946年参加革命,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任县公安队指导员、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等职。1955年4月起,历任山丹县副县长、县长、县委书记处书记。先后主持修建祁家店水库、李桥水库、白石崖干渠水利工程,深入工地指挥,参加劳动,常住在工地,与民工同甘共苦。性鲠直,工作勤奋扎实,任劳任怨,为政清廉,生活俭朴,深受干部群众敬重。
  刘逢皓 甘肃省宁县盘克乡花掌村人,1917年12月生。青年时代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9月至1961年,历任本县县委副书记、书记、第一书记等职。任内兴修祁家店、李桥水库与白石崖渠。开垦四坝滩荒地,兴办农场。重视发展地方工业,先后筹建草沟、王家湾煤矿及炼铁、焦化、水泥、面粉、农具修造、陶瓷、印刷等厂,为本县工业发展铺垫基础。组织县秦剧团,创办《山丹报》,在县城兴建剧院、电影院、展览馆等文化设施和师范、卫校、农校、工校等职业学校。重视市政建设,草拟城区规划。但后期受左倾思想影响,工作多有失误,加之三年自然灾害,致使全县群众生产生活出现严重困难。
  王凤鸣 甘肃武都县人。1973年至1982年,任中共山丹县委副书记、书记等职。任内主持完竣李桥水库与后稍沟干渠续建工程,改建马营河东西干渠。动员全县群众平整条田,并开发山羊堡滩,兴办林场,整修县城通往李桥、霍城、陈户、老军等乡公路。新辟县城文化街、北环路,兴建南湖公园和何克陵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主持落实政策,积极慎重,使冤假错案得以平反昭雪。
  陈集贤 山丹县陈户乡范家营村人,中共党员。1934年5月生,西北农学院毕业。初从事遗传育种和生物统计学教学,之后主要研究作物遗传育种和栽培,对高原生态条件下春小麦高产性状的组合、遗传变异进行了大量研究,在株型育种与高光效育种相结合,培育高产品种方面有独到见解,主持培育的春小麦品种“高原三三八”,在青海、甘肃大面积推广种植,亩产千斤以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农作物丰产栽培应用性成果7项,其中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及省级奖4项。1983年获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称号,次年被评为青海省劳动模范。1990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农业研究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等职。
  裴苍龄 1935年12月生,山丹县花寨子乡花寨村人。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法律系,在延安中级人民法院从事审判工作。1981年调西北政法学院任教,从事民事诉讼法、证据学、刑事诉讼法教学工作,在《法学研究》、《政治与法律》、《法学杂志》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著有《证据法学新论》。1984年起,任该校诉讼法教研室主任,1987年晋升为副教授,1989年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教师。
  赵正 笔名黎泉,1937年10月生于本县东乐堡,1956年就读于西北师范学院。毕业后,历任省博物馆副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省政协委员、省老年大学书画系主任、省书法协会主席等职。自幼酷爱书法,长期从事书法实践和理论探讨,精于汉简书艺,书法界誉为“汉简书杰”。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览,并在日本、西德、芬兰、法国、新加坡、加拿大、香港等地展出。作品除收入《中国书法百家》、《中日书法百家》、《现代书法作品选》、《中国古今书法作品集》外,并为国内外博物馆收藏。1988年,被载入《中国人物年鉴》。
  1988年4月,在兰州举办个人书法义展,所得1.8万元尽数捐赠甘肃省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
  著述有《汉简书法艺术》、《西北汉简书法略述》、《汉简的美学特征》、《汉简书法浅析》等。
  钟璞 1929年12月生,县城南街钟楼巷人,1947年毕业于国立肃州师范。中共党员。1950年至1984年先后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事厅、劳动局等部门工作,50年代,他参与制定的《新疆建筑工程劳动定额》被自治区人民委员会采纳并颁布实施。先后在有关刊物发表《按劳分配史话》、《试谈按劳分配的现实模式》、《试谈货币工资与价值问题》等经济论文多篇。与新疆师范大学副教授沈德仁合写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问题》,在全国公开发行。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新疆劳动学会副会长。
  欧阳义 1926年12月生,山丹县清泉乡城北村人。16岁时为生活所迫,去玉门油矿做工,因领导工潮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并判处死刑,由于矿工抗议而获释。国民党政府崩溃之际,积极投身护矿斗争。194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玉门油矿党委组织部长,工会主席,油建公司经理,党委书记,民兵师师长等职。1960年,率职工3000余人赴黑龙江参加大庆油田开发工作,初任油田会战指挥部指挥兼党委书记,后任副指挥兼油田指挥部指挥、党委书记。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艰苦奋斗,为开发建设大庆油田作出重要贡献。1956年,调任石油工业部基建司副司长,旋赴山东考察胜利油田开发工作,遂留山东,任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副指挥,党委副书记,主持油田基建和炼油厂建设工作。1983年至1986年任山东东营市常务副市长。主持东营市黄河大桥的修建工作,卓有成效。兼山东省油田领导小组组长。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

《山丹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叙了甘肃省山丹县大事记、自然地理、建置、经济管理、农林牧水、工业交通邮电、商业、财政税务金融、城乡建设、政权、政法、党派群团、军事、教育科技、医药卫生、文化、艺文、民族宗教人口、民俗方言、人物、山丹军马场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融魁
相关人物
杨博
相关人物
杨斌
相关人物
刘璋
相关人物
石永
相关人物
廖逄节
相关人物
彭智
相关人物
智莹
相关人物
马应龙
相关人物
谢诏
相关人物
王从谏
相关人物
融杰
相关人物
谢天宠
相关人物
祁安期
相关人物
宋瓒
相关人物
万邦英
相关人物
明福
相关人物
黎建三
相关人物
党行义
相关人物
颜廷彦
相关人物
徐辰告
相关人物
俞时衡
相关人物
查之屏
相关人物
宋升平
相关人物
毛继武
相关人物
崔乔楷
相关人物
张联星
相关人物
何鍸
相关人物
释炳霞
相关人物
马良宝
相关人物
祁斌
相关人物
祁彦
相关人物
王丕美
相关人物
王殿士
相关人物
钱泽身
相关人物
刘绩仓
相关人物
吴成德
相关人物
段毓成
相关人物
何传敏
相关人物
薛兴唐
相关人物
刘元泰
相关人物
钱元亨
相关人物
于广福
相关人物
兰生英
相关人物
王孝
相关人物
王三槐
相关人物
杨智国
相关人物
董国治
相关人物
李逢溢
相关人物
周尚诗
相关人物
何多策
相关人物
姜学玲
相关人物
曹九龄
相关人物
刘桂玲
相关人物
王怀璋
相关人物
苑福
相关人物
刘逢皓
相关人物
王凤鸣
相关人物
陈集贤
相关人物
裴苍龄
相关人物
赵正
相关人物
钟璞
相关人物
欧阳义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