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医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30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医疗
分类号: R197
页数: 3
页码: 534-536
摘要: 本节记述了自明代至1988年甘肃省山丹县医药卫生工作发展情况。
关键词: 医药 医疗卫生 山丹县

内容

中医 县境内中医流传已久。明代县城内就有开店售药,坐堂行医之风,乡间也有售药行医者。清时,发塔寺主持释炳霞(本籍人),除皈法事佛外,兼施医药,为邑人崇敬。药店有“广泰堂”、“同济堂”等。霍城何俊章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开办家庭医药铺,个人行医,医术精湛,深得群众尊崇,晚年著有《家传四要》(现存抄本)。其子何银汉,继承父业,常给当时军马场的官兵治病,曾被授予“五品军医”。孙元玺、曾孙多策,继承家传秘诀,颇有进益。1985年,县卫生局组织专人整理何多策治疗疑难症的方剂和加减配伍,收验方36条,名《医方经验》,油印成册。民国时期,出名的有常立纲、彭玉麟、席汝桥、张世华、侯兴成、彭集仁、杨增福、黄进宝、何元玺、何传敏、甘传道、蔡怀玉、杨守珍、石经义、张登高、高元国、郭修士、王作元、王尚道、陈子谋、郭文元、李生厚、姜维勋等人,分布在全县各村为人民医疗疾病。1952年,几位优秀者被吸收为公职医生,其他的组织联合诊所。1955年提倡西医学习中医,一批西医离职学习中医,并选派热爱中医、基础较好的青年外出进修。内部也采取以师带徒的办法,多方面培养中医中药人材。1980—1987年,先后有27名中医士晋升为中医师,16名中医师晋升为主治中医师。从1958年起,收集整理医案456本,验方1375条。从传统的“望、闻、问、切”到中西结合,科学诊断,并以针灸、按摩、外敷、汤剂、针拨白内障等多种形式施治,满足了患者接受中医治疗的需要。
  1979年成立中医学会,组织全县中医药人员开展学术活动,交流经验,提高医疗水平。县中医院院长王侃,积累融会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编辑《古今中医名言录》、《针灸疑难奇症医案荟萃》、《中医医论医案医方选》等书,撰写论文20多篇,均发表于国家或省级中医报刊。1988年5月,由国家选派为中国第七批援助马达加斯加医疗队医生。
  西医 西医西药于40年代初传入县内。1943年山丹县卫生院成立,开始应用磺胺药及青霉素等部分抗菌素,疗效明显,西医药开始为群众接受。1947年,山丹培黎学校医院开业,主要设备有病床50张、200毫米X光机、高倍显微镜、万能手术床、手术刀包、高压消毒器等。由新西兰医师鲍勃·斯潘塞和夫人芭芭拉负责诊治,在山丹首次开展阑尾切除、剖腹产等手术,治愈了不少危重病人,得到群众的好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医院不仅能治疗常见病、多发病,重点防治急性传染病,并推广封闭疗法、无痛注射法、组织疗法、保护性医疗制度等的临床应用,开展普外手术及一般妇产科手术。1978年以后,现代医疗设备及科学仪器增多,医疗技术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内儿科对疑难复杂的心肌病、冠心病、肺心脑病、肝昏迷等都能采用较先进的方法诊治。对“呼衰”、“心衰”、“肾衰”等内科危重病例的抢救成功率逐年上升。对小儿常见病、中毒性消化不良、中毒性菌痢、肺炎等疗效较高。外科方面能做胆囊切除、胃大部切除、肝修补、肾切除、颅脑手术、脊髓探查等较大手术。麻醉方面,除局麻、腰麻、全麻外,还能掌握硬膜外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静脉复合麻醉等。妇产科能开展剖腹产、子宫全切、输卵管吻合手术,对宫外孕及难产手术也都能安全施治。各乡卫生院都能做阑尾切除和男女结扎绝育手术。县医院先后设置B超、脑电图、心电图、超声波、超声心动图、纤维胃镜、纤维膀胱镜、纤维结肠镜等检查业务。并增加了小儿科、传染科、眼科、口腔科、五官科、理疗室等专项治疗。1988年,全年住院病人达3788人次,门诊10.4万人次。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

《山丹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叙了甘肃省山丹县大事记、自然地理、建置、经济管理、农林牧水、工业交通邮电、商业、财政税务金融、城乡建设、政权、政法、党派群团、军事、教育科技、医药卫生、文化、艺文、民族宗教人口、民俗方言、人物、山丹军马场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