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民兵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28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民兵组织
分类号: E265
页数: 3
页码: 491-492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49年至1986年甘肃省山丹县民兵组织发展情况。
关键词: 民兵 民兵组织 山丹县

内容

1949年9月24日,山丹县建立人民政府,全县各乡开始组建民兵组织,积极参加土地改革,配合人民解放军剿匪肃特,维护地方社会治安,保卫乡村政权。凡年满16—45岁的男性公民及18—35岁的女性公民,政治可靠,身无残疾,本人自愿,经批准均可加入民兵组织。按照民兵人数多少,分别编为班、排、连、营、团,并配相应的正副职干部。暇时进行军事训练,遇重大政治活动,巡逻放哨,担任警戒。业务由县、乡(镇)武装部管理。
  1957年,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精神,将预备役工作与民兵工作合而为一,民兵即是预备役,以复员军人为骨干组成基干民兵,其他不编入基干民兵的适合服预备役的公民则编为普通民兵。山丹县有民兵3558人,分编15个连,105个排,403个班。
  1958年秋,大办民兵师,全县有3.1371万名男女公民参加了民兵,编为两个师、8个团,47个营,227个连,764个排,实现了全民皆兵。1959年1—5月,山丹兵役局进行民兵整组,提高了民兵的政治觉悟和国防观念。
  1962年,上级配发武器150多支,组建山丹县第一批武装基干民兵,训练课目有队列、射击、投弹等。至1964年共训民兵2044人,其中有1094人进行步枪第一练习射击。
  1965年,重新整顿组建民兵师1个,辖10团、30营、83连、593排,在编民兵2.6975万人,其中基干民兵1.5169万人。
  1969年,民兵训练与战备工作紧密结合,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县组建武装民兵独立团的命令》,8月成立山丹县武装民兵独立团,公社建营,大队编连,生产队编班或组,12月,县人民武装部组建民兵战备值班连,共4个排220人,修工事,搞训练,两期轮训民兵400多名。1970年4月解散。
  1971年,山丹县成立战备办公室。9月,县独立团民兵进行以“熟悉地形,研究打法”为目的的拉练,参加民兵1604人。机关、工厂、学校、农村部分生产队,都选择适当地形挖防空洞。到1974年,县城共挖人防地道主巷道长7000多米,其中用石料、砖、水泥被复2000多米。
  1973年,县人武部举办民兵军械员学习班,全县配发武器的54个民兵连派人参加,学习8种武器的战斗性能、构造、用途、分解、结合和一般故障的排除,同时学习弹药识别和保管。
  1974年7月12日至7月15日,县独立团进行了历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拉练演习,13个武装基干连全部参加,共2597人,实到各种武器1400件。
  1976年冬,以公社为单位组织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的平田整地专业队,划分战区,协同作战,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完成条田5.17万亩。
  1981年,调整原来的民兵组织,缩小组建范围,重点在乡镇和厂矿,民兵年龄男性由16—45岁改为18—35岁(其中基干民兵18—28岁),规定了女性民兵的在队比例,简化民兵组织层次。通过调整,全县在编民兵1.5781万人,其中基干民兵5888人,普通民兵9893人,民兵干部565人。民兵军事训练改为按周期进行,每两年为一个周期,至1984年共训练合格民兵8156人。
  1982年,建民兵军事训练基地,辟射击场、战术场,建房24间,建筑面积541平方米。
  1983年,县人武部在全县开展建设“青年民兵之家”活动,建成“青年民兵之家”35个,各级共投资17.3万元,购置图书3600册,文体器材145件,各民兵连利用民兵之家组织青年学习文化和农业科技知识,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促进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
  1985年,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有计划、有重点地调整改革民兵工作,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压缩全县民兵组织,在编民兵1.5192万人;其中基干民兵3600人,普通民兵1.1592万人,至1988年,全县编基干民兵3000人,普通民兵1.247万人。
  1986年,根据上级要求,将民兵武器全部收回县人武部保管,新建武器库一座,保管条件大大改善,确保了民兵武器的安全。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

《山丹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叙了甘肃省山丹县大事记、自然地理、建置、经济管理、农林牧水、工业交通邮电、商业、财政税务金融、城乡建设、政权、政法、党派群团、军事、教育科技、医药卫生、文化、艺文、民族宗教人口、民俗方言、人物、山丹军马场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