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27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分类号: D638
页数: 2
页码: 477-478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民国27年至1988年山丹县妇女联合会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群众团体 山丹县 妇女联合会

内容

民国27年,县政府指令成立山丹县妇女理事会,当时全县仅有女教师2人,无其他女职工,由少数官绅家属和在校女中学生应景选举,未起丝毫作用。
  1950年1月成立山丹县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1952年7月召开山丹县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山丹县民主妇女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号召全县妇女参加反封建斗争和民主改革运动,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保护妇女合法权益。区乡均建了妇女联合会(简称“妇联”)。在抗美援朝中,全县妇女开展做针线包、慰问袋、写慰问信的活动,共做针线包1.36万个,慰问袋62个,写慰问信120封。参加保卫世界和平签名的妇女有1.3302万人,妇女报名参军,母亲送子参军,表现了妇女翻身解放,热爱祖国的热忱。在土地改革中,广大妇女积极学习文化,学习政策,有7002人参加了农会,培养了400多名积极分子,有970人当选为各级妇女代表,992人担任了乡村基层干部。
  1957年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以后,提倡勤俭持家,广大妇女开展了三养(养小、养老、养病)、四给(粮食自给、蔬菜自给、饲料自给、零用钱自给)的活动。是年全县有女副社长27人,女社管委员39人,检查委员16人,女生产队长306人,女党员225人,女团员1354人。1958年,各人民公社建立了妇女委员会,配备专职妇女主任1名,大队成立妇女委员会分会,由女队长或委员担任主任。1963年对农村妇女实行“三调三不调”(孕期调轻不调重,经期调干不调湿;哺乳期调近不调远),保护了妇女的身体健康。“文化大革命”期间,妇女组织陷于瘫痪。1973年4月召开山丹县第六次妇女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山丹县妇女联合会第六届委员会,对全县妇女组织进行了整顿,公社、大队建立了妇女委员会,生产队建立了妇女小组。公社妇女委员会都配备了专职妇女干部,一些厂矿、事业单位也相继建立了妇女组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召开第八、第九次妇女代表大会,县妇联在县委的领导下,团结教育各界各族妇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祖国和平统一,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展争当“三八红旗手”和“五好家庭”的活动。1980年全县树立“三八红旗手”43名,“五好”家庭27个,“三八”先进集体8个,“五好”家庭活动中的先进个人17个。1988年,全县县、乡、镇均设妇联会,有专干16名,18个企业建立妇女委员会和女工小组42个。在“双学”(“学文化、学技术”)、“双比”(“比成绩、比贡献”)活动中,县妇联表彰先进个人4名,“女能人”35名。出席地区的“女能手”11名,妇女干部3名,“三八”红旗手2名,“双学”先进集体3个。省妇联表彰的“三八”红旗手2名,“女能手”2名,女干部2名,先进集体1个。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

《山丹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叙了甘肃省山丹县大事记、自然地理、建置、经济管理、农林牧水、工业交通邮电、商业、财政税务金融、城乡建设、政权、政法、党派群团、军事、教育科技、医药卫生、文化、艺文、民族宗教人口、民俗方言、人物、山丹军马场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