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粮油储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16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粮油储运
分类号: F717
页数: 3
页码: 310-312
摘要: 本节记述了山丹县国营粮食粮油储运的情况,其中包括了仓储、油脂储存、粮油调拨等。
关键词: 粮油储运 商业 山丹县

内容

一、仓储
  1949年,接管民国田赋粮食管理机构时,只有县城一座粮仓,而且容量不大,远远不能适应国家征购储粮需要。县人民政府重视粮仓建设,至1988年,全县共建粮仓43座,仓容量由建国初期的1209吨增加到2.6896万吨。计有基建仓18座,容量1.196万吨;苏式仓16座,容量1.21万吨。简易仓9座,容量2836吨。全县储粮点由建国初期的3个增加到11个,仓库管理从1956年起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普遍开展“四无”活动(无虫、无霉、无鼠雀、无事故)。1985年,被省粮食局命名为“四无”粮仓县。
  二、油脂储存
  油脂储存设备主要是钢板油罐。1988年,粮油转运站有油罐6个,每个容量250吨,榨油厂有油罐11个,每个容量30吨,面粉厂榨油车间有油罐3个,容量15吨2个,25吨1个。
  三、粮油调拨
  (一)平价粮油调拨
  县粮食部门执行国家粮油调拨计划。除1962年困难时期外,粮食多年调出大于调入,油品调出尤多。
  1、粮油调入 调入的粮油主要供应当地驻军和城镇居民。1963年开始从张掖、高台、临泽调入精粉、大豆、大米、小米和其他小杂粮。从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省调入大米等。1963年开始从兰州、张掖等地调入芝麻油。
  2、粮油调出 本县粮食调出始于1953年,主要调往省内兰州、陇西等地和青海、西藏、陕西、河南等省,调出品种有小麦、青稞,而且青稞数量较大。油品调出始于1963年,1983年后调出量剧增。主要调往兰州、天水等地和陕西、湖北等省,品种为亚麻、菜籽油。
  (二)议价粮油调拨
  1963年开展粮油议价购销业务,调出量大于调入量。1963年至1979年粮食省外净调出172.5万公斤。省内净调出1300万公斤。油品(包括油料折油品)省外净调出39.5万公斤,省内净调出120万公斤。
  1、议价粮油调入 议价粮油调入始于1980年,调入品种大部分是本县短缺的大米、糯米。当年从省外调入大米38.5万公斤,花生果0.5万公斤。1980年至1987年从湖南、江西、湖北、四川、安徽等地调入大米165.5万公斤,糯米10万公斤。本省调入的主要是大米、糯米、面粉、绿豆、芝麻油等。1980年至1987年调入粮食56.5万公斤,其中,从兰州调入21.5万公斤,张掖调入35万公斤。
  2、议价粮油调出 1980年至1988年调出粮食2159.5万公斤,其中:调往省外1153.5万公斤,品种是小麦、青稞,分别调往青海、西藏、河南等地,调往省内1006万公斤。调出油品457.265万公斤,其中,调往省外76.58万公斤,分别调往陕西、湖南、湖北、江西等地,调往省内380.685万公斤。1981年以来,共调出油饼2390.5万公斤。其中:调往省内1453万公斤,调往省外426.5万公斤,出口油饼511万公斤,创外汇9.1405万美元。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

《山丹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叙了甘肃省山丹县大事记、自然地理、建置、经济管理、农林牧水、工业交通邮电、商业、财政税务金融、城乡建设、政权、政法、党派群团、军事、教育科技、医药卫生、文化、艺文、民族宗教人口、民俗方言、人物、山丹军马场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