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饮食服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152
颗粒名称: 第四节 饮食服务
分类号: F719.3
页数: 2
页码: 299-300
摘要: 本节记述了山丹县国营商业饮食服务的情况,其中包括了饮食业、服务业等。
关键词: 饮食服务 山丹县 国营商业

内容

一、饮食业
  民国初年,县城设私营饭馆七、八家。民国27年(1938年),兰新公路通车,私营饮食业发展到20余家,多数设在县城东门外、东街、南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镇人口增加,饮食业迅速发展。1955年全县私营饭馆和饮食业摊贩80户,从业109人,1956年组织公私合营、合作饭馆7个,从业39人,经营各种炒菜、传统小吃80余种,全年营业额17.8万元。1958年过渡为国营。1965年国营饭馆减少为4个,从业33人,营业额15.2万元。1980年国营饭馆增加到5个,从业48人,恢复承办筵席。1985年饮食业承包经营,网点调整,国营饭馆减少为3个。从业18人。1988年,全县饮食业发展到358户,从业664人,其中全民2户,37人;集体7户,20人;个体349户,607人。
  二、服务业
  旅店
  民国初年,县城有私营车马店八、九家,集中于南关。民国27年(1938年),南关商务会馆设招待所,专供苏联援华车队停车住宿。民国后期,县城有私营车马店12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县城有私营车马店13家。1957年,组成公私合营旅店,在东街建新民旅社,下属5个车马店,1958年过渡为国营。1961年,从国营旅店中调出原私方人员6人,办车马合作店1个。1970年新建东门、火车站旅社。拆除土炕,设床铺。1988年国营旅店3个,从业14人;合作旅店1个,从业6人。非商业部门办旅店3个,从业22人;个体旅店27个,从业34人。
  理发
  民国末年,县城有私营理发业3户,1956年,组成理发合作社,设3个营业部,从业人员17人。1957年公私合营和平理发店,1958年过渡为国营,服务项目为推剃、吹风、火烫女发。至1988年,全县理发店发展为18个,从业人员36人,其中,国营3个,从业13人;集体1个,从业7人;个体14个,从业16人,新增化学烫发、染发。
  摄影
  民国末年,县城有私营照相馆1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增为2户,从业人员5人。1956年组织照相合作社,1957年公私合营,设红光照相馆,从业者8人,利用自然光摄影。1958年过渡为国营。1962年始,利用灯光摄影。1988年有国营照相馆3个,从业者12人,增设彩照冲洗、放大。个体摄影18户,从业者23人。
  浴池
  1956年,县供销合作社在县城南门外始建大众浴池,设男盆池7个,女盆池2个,男大池1个,有修脚、搓背服务。1970年停办。1973年,县服务公司在县城东南新建浴池,设男盆池8个,女盆池3个,女淋浴2个,床铺30位。1983年拆除,从此,县内只有厂矿企业自设浴池。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

《山丹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叙了甘肃省山丹县大事记、自然地理、建置、经济管理、农林牧水、工业交通邮电、商业、财政税务金融、城乡建设、政权、政法、党派群团、军事、教育科技、医药卫生、文化、艺文、民族宗教人口、民俗方言、人物、山丹军马场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