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商业网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148
颗粒名称: 三、商业网点
分类号: F721
页数: 2
页码: 292-29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丹县商业网点有国营、集体、个体三种所有制,在业务经营上有批发、零售两种经营形式。
关键词: 私营商业 商业网点 山丹县

内容

山丹县商业网点有国营、集体、个体三种所有制,在业务经营上有批发、零售两种经营形式。
  (一)批发部
  1952年,国营商业相继设百货、纺织品两个批发部。1953年秋,国家逐步对粮食、油品、棉花、棉布实行统购统销政策。1955年,县供销合作社设批发部,全部代替了私营商业的批发。1956年,县级各专业公司设百货、食杂、贸易、食盐、生产资料、医药6个批发部。1958年商业、服务、供销、盐务企业合并,批发网点调整,设民用器材、副食品、工业品、医药4个批发部。1962年1月,商业、供销分设,国营商业设百货、烟酒副食、医药3个批发部。1978年设工业品、医药、燃料3个批发部,9个肉食收购调拨站。此后,非商业部门办商业和个体商业户迅速发展,至1988年,县城设批发网点33个,其中,非商业部门办国营商业5个,集体商业5个,个体商业7个,县供销合作社所属企业6个,国营商业设百货、五金交电化工、糖业烟酒3个批发部,7个工业品批零兼营门市部。
  (二)零售网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县零售网点340个,其中,国营商业4个,供销合作社34个,私营商业设门市部及摊点302个。1956年,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部分网点合并,少数私营商业转业歇业。县城设零售网点32个,其中,国营商业8个,供销合作社5个,公私合营、合作商店(组)15个,个体商业4个。
  1958年,部分零售门店和饮食服务网点调整合并,县城只设零售网点17个,比1956年减少15个,群众购买商品,很不方便。1962年1月,商业、供销合作社分设,食品经营机构网点下伸。至1965年,国营商业设零售网点29个,其中零售门市部15个,肉食购销站(组)6个,饮食业3个,服务业5个。另设合作商店(组)3个。1978年,国营零售网点减少为26个。1979年,随着开放、搞活经济政策的贯彻,非商业部门设立国营、集体商店和待业青年商店。同时,城乡个体商业户迅速发展。至1988年,全县零售网点1675个,其中,非商业部门办国营商业38个,集体商业68个,个体商业户设门点1380个,供销合作社所属企业设门点41个,收购点43个,双代点64个,合作商店5个,国营商业设零售网点36个。
  在山丹县人民政府的支持下,1985年,商业局投资45万元,建2005平方米的东街百货大楼,营业人员50名,经营商品5000余种,年销货额500万元,盈利19万多元。1988年投资32万元,建950平方米的南关综合商场,营业人员26名,经营商品2500余种,年销货额200万元,盈利9万元;同年扩建中什字五金交电化工商场,总投资23.7万元,总面积1025平方米,营业人员36名,经营商品3500余种,年销货额210万元,盈利10.2万元。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

《山丹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叙了甘肃省山丹县大事记、自然地理、建置、经济管理、农林牧水、工业交通邮电、商业、财政税务金融、城乡建设、政权、政法、党派群团、军事、教育科技、医药卫生、文化、艺文、民族宗教人口、民俗方言、人物、山丹军马场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