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经营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147
颗粒名称: 二、经营管理
分类号: F721
页数: 2
页码: 291-292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88年山丹县国营商业经营管理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私营商业 经营管理 山丹县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营商业实行资金逐级下拨,销售额逐级上缴的贸易金库回笼制,商品和物资也是统一调拨。1956年,废除了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办法,核定资金,实行经济核算制和利润分成、利润留成、折旧基金按比例留用的办法,资金利用率明显提高。1957年,全年实现利润12.4万元,利润率2.54%,资金周转商业1.22次、服务4.19次。1958年,提出“大购大销”,所属企业盲目追求高指标,购进不少冷背呆滞、质次价高、货不对路的商品。在农副产品收购中,实行“生产什么、收购什么,生产多少、收购多少”。有的农副产品发预购定金,有的粗估冒算付款收购,致使部分商品有帐无货,帐实不符。许多商品保管不善,霉烂变质,短少丢失。同年,从商业企业抽出资金,采取土法上马,大上商办工业,到年底办起炼铁、水泥、化肥、炸药、皮件、酿酒、亚麻等厂69个,因管理不善,技术落后,设备简陋,产品粗糙,不久多数停办,经济损失严重。1962年,根据中央决定,在清商品、清资金、清帐目和改善经营管理的“三清一改”中,县商业系统清理出冷背滞销商品达204万元,占商品库存总额的74.4%,报经上级批准削价、报废、短少、丢失、呆帐等共核销“三清”商品178万元。1963年改善经营管理,全系统实现利润9.7万元,利润率2.88%,资金周转2.39次。1966年以后,许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被破坏,经济核算观念淡薄,企业管理混乱,购进了一些货不对路、冷背滞销的商品,库存逐年增大,造成新的积压。1978年,根据商业部布置,清仓查库,积极处理有问题商品,商品削价损失22万元,处理有问题资金7.2万元。各企业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加强企业管理,当年实现利润34万元。
  1980年起,商业系统逐步推行经营责任制,改变过去在管理上统的过死,权、责、利脱节的局面。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企业内部建立岗位责任制和奖惩办法,调动了职工积极性,服务质量、经济效益较前提高。1985年,推行企业经营责任制。是年,全系统实现利润38.5万元,利润率3.28%。1987年起,推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至1988年,22个商业零售企业改为国家所有集体经营,14个饮食、服务企业由国营转为集体所有制,1个饮食企业租赁给个人经营,4个商办工业企业改为国家所有集体承包经营。商业局下属5个专业公司,2个生产加工企业,已承包经营6个。全系统当年实现利润48.4万元,比1985年增长25.7%。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

《山丹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叙了甘肃省山丹县大事记、自然地理、建置、经济管理、农林牧水、工业交通邮电、商业、财政税务金融、城乡建设、政权、政法、党派群团、军事、教育科技、医药卫生、文化、艺文、民族宗教人口、民俗方言、人物、山丹军马场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