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加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12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加工业
分类号: F426.8
页数: 2
页码: 266-26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丹县乡镇加工业的历史发展情况,其中包含食品加工、粮油加工等。
关键词: 山丹县 乡镇企业 加工业

内容

加工业41个,有农具修造,食品加工、粮油加工等。年加工铁木制农具3.25万件,面粉3万吨,食油2986吨,罐头14吨。
  农具加工 70年代,各公社为适应农业机械修理需要,成立农具厂或加工厂,主要有清泉公社农具厂、花寨公社加工厂、东乐公社综合加工厂、霍城公社农具厂、位奇公社农具厂和1984年投产的大马营乡加工厂。1988年,上述诸厂从业人员62人,年产值23.9万元,固定资产75.4万元,连同其他联办和个体加工户,基本满足县内农机具维修和小农具生产的需求。
  粮油加工 1980年,霍城公社利用当地油菜资源,率先兴办榨油厂。1985年马营乡建榨油厂。1987年,清泉乡西街村建榨油厂。1988年,三厂年产油品600多吨,产值126.6万元,经营收入达203万元。尚有多家家庭经营的小型榨油厂,分布于较大的村镇。全县乡镇企业年加工油品近3000吨。粮食加工主要为村或家庭经营的面粉厂,每村一至数家不等,年加工能力在3万吨以上,可供应全县农业人口所需的面粉。
  其他加工业 霍城乡食品厂,1986年投产,1988年生产酱油、醋、豆腐等4.4吨,销售收入2万元。陈户乡罐头厂,1985年投产,1988年产水果、肉类罐头14吨,产值33万元。清泉乡清泉村布鞋厂,1987年投产,1988年生产布鞋1万双,销售收入4万元。服装加工除城关镇办被服厂外,其他均个体经营。皮革加工有陈户乡办的皮革加工厂,于1986年开始生产,产品有皮夹克、皮鞋等。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

《山丹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叙了甘肃省山丹县大事记、自然地理、建置、经济管理、农林牧水、工业交通邮电、商业、财政税务金融、城乡建设、政权、政法、党派群团、军事、教育科技、医药卫生、文化、艺文、民族宗教人口、民俗方言、人物、山丹军马场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