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电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123
颗粒名称: 第七节 电力
分类号: F426.61
页数: 4
页码: 259-2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丹县国营工业电力厂的历史发展情况。
关键词: 山丹县 国营工业 电力

内容

民国34年(1945年),培黎学校用汽车带动60千瓦发电机组发电,后改用蒸汽机,自发自用。1946年4月正式安装80千瓦蒸汽发电机组2台,除学校用电外,还供县政府、邮电局、银行照明。1946年7月又在四坝滩校办农场安装10马力风力发电机1台,解决农场的照明。
  1955年山丹矿务局筹建山丹电厂。1956年第二季度在县城南碗窑沟鸳鸯河西岸破土动工。由武汉电力设计院设计,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提供设备,并派专家来厂工作,三十三工程处安装。1号机组于1957年5月5日移交生产,容量800千瓦。1958年2号、3号两台800千瓦机组投入运行,1959、1965年4号、5号机组先后投产运行。1970年安装1500千瓦机组1台,最大实际发电量2400千瓦。除对城区机关单位、厂矿企业供电外,并解决位奇公社十里堡、高寨、二十里堡和四坝农场、以及清泉、西街、南湖三个大队的生产生活用电。1979年,刘家峡大电网通电后,由于该厂设备陈旧,装机容量小下马。
  1965到1980年期间,水电局与有关公社利用本县水能资源的有利条件,先后建成小型水力发电站8座。即,祁家店1号电站(1967年建成,装机50千瓦),2号电站(1979年),马营河1号电站(1976年建成,装机84千瓦2台),2号电站(1980年),花寨公社1号电站(1974年),2号电站(1976年),霍城公社河西水电站(1976年),西坡水电站(1977年)。这些小水电站的建设,对当地农副产品加工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未能很好地发挥效益。至1988年,仅存马营河两座,祁家店1座。其中马营河1号电站年发电量为71.9万度,供马营河水管处及其周围的高庙、杨坝、山湾、范营等25个行政村1500户的生活及其农副产品加工用电。1986年,并入李桥变电站,架设10千伏连网线路3公里,10千伏直供线路2条16公里,有10千伏升压变2台,容量为280千伏安。1987—1988年供电量33.5万度。
  刘家峡大电网供电至永昌后,1973年,张掖地区电力局架设由永昌至张掖110千伏输电线路,并同时建成110千伏变电站,主变器容量为1万千伏安。1978年5月,刘家峡水电站送电至山丹,成立山丹县供电所。1985年改名为山丹县电力公司,下辖东乐、崖头、李桥3个35千伏变电站,及城区5条10千伏馈路。崖头变电站建于1979年,李桥建于1985年,东乐建于1988年。1985年建成红寺湖35千伏简易变电站,由红寺湖乡人民政府代管。变电站实行站长负责制,值班长巡视高压维护,负责安装、收费、安全教育。电力公司直辖的城区组主管县城内各部门、企事业单位。清泉组主管清泉、南湾、北湾、双桥、郇庄、祁店、十号等自然村。位奇组主管高寨、列巴滩、十里堡、二十里堡、东湾等村。南湖组主管运输队、陶瓷厂、一四五队、清泉砖厂、南湖砖厂、西街砖厂及平坡小煤矿。水铁组主管山丹水泥厂、山丹化工厂、炭黑厂、汽车站等企业。红寺湖变电站主管红寺湖乡所属各村。崖头电站主管新河、老军、陈户、位奇4条10千伏馈路。李桥变电站主管霍城、花寨、李桥3条10千伏馈路。东乐变电站主管西屯、大寨、五墩3条10千伏馈路。1988年,全系统有职工82人,全县配电线路总长503.25公里,变压器557台,总容量为32640千伏安。
  供电、用电
  60年代全县供电量年均300—400万度,70年代上升到876万度。1988年底供电量增至3334万度,为1978年的4倍,1957年的100多倍。1988年底全县除个别散居山区的农户外,10个乡已村村有电。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

《山丹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叙了甘肃省山丹县大事记、自然地理、建置、经济管理、农林牧水、工业交通邮电、商业、财政税务金融、城乡建设、政权、政法、党派群团、军事、教育科技、医药卫生、文化、艺文、民族宗教人口、民俗方言、人物、山丹军马场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