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采矿、冶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11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采矿、冶炼
分类号: F426.1;F426.3
页数: 3
页码: 249-25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丹县国营工业的采矿、冶炼情况,其中包含煤炭开采、矿体开采等。
关键词: 国营工业 采矿 冶炼

内容

一、煤炭开采
  山丹县煤炭开采较早,明清时农民利用农闲采煤。民国时期城关镇、新河、十里堡、陈户、马营窑坡等地农民土法开采,据1943年统计,原煤产量在6000吨左右,供人民生活和小手工业之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解决城乡人民生活用煤和酒泉钢铁厂所需焦煤,1953年起先后有西北地质局六二五煤田地质勘探队、西北煤田地质局一三三队对山丹煤田进行了勘查。一三三队在东水泉和柴胡沟之间33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进行了普查,在10平方公里的面积上搭钻精查,并对羊户沟煤田进行了普查,相继提出了精查和普查报告。甘肃煤田地质大队一四五队于1972年后对羊户沟煤田、花草滩煤田、长山子煤田先后进行了精查,县境内煤炭储量约为4亿吨。从50年代起,省、地建有山丹煤矿、东水泉煤矿,山丹军马场长山子煤矿。县属煤矿有:
  1、羊户沟煤矿
  羊户沟煤矿地处山丹县县城东南50公里焉支山(又名大黄山)北麓羊户沟煤田。北邻山丹县老军乡羊户沟村,东与永昌县接壤,距甘新公路4.5公里,地质结构为石炭统羊户沟群。煤田共分5个块段,自羊户沟块段始向东延伸分别为井湾块段、黑土泉块段、截大坂块段、骟马墩块段。
  羊户沟煤矿建于煤田西羊户沟块段。1970年11月,县人民政府筹建羊户沟煤矿,1971年请兰州煤矿设计院三队初步设计,可年产3万吨,总投资额为152万元,编员156人,服务年限11.3年。1976年省煤炭局投资99万元,地方财政投资2.2万元。通风、照明、提升均由土法改为机械,增置6160增压柴油发电机组2台。整修由矿区至甘新公路简易公路4.5公里。又在龙口斜井西侧500米处另建羊户沟斜井1口,东翼与龙口斜井贯通。是年,有职工140人。1979年由陈户崖头变电站架送10千伏电线路17公里,将手工攉煤改为17型溜子运输。同年由省煤炭局拨给技措资金29万元,在羊户沟斜井建成容量200立方米中央水仓1座,井下涌水得以解决。1981年羊户沟煤矿开始试行用工改革,招用农民轮换工和合同工,按吨煤价承包工资,成本下降,效益上升。1988年全矿有职工224人,完成原煤产量为2.9万吨,产值82.35万元,吨煤成本24.76元,年实现利润11.7万元。
  首都钢铁公司和兰州煤矿中心试验室化验,羊户沟煤矿原煤为焦肥煤T号,含硫2.4%,灰份17%,含矸率8%,发热量为7640焦耳/公斤,是理想的工业用煤,主要供应张掖、山丹、武威等地地方工业。
  2、西窑、新河煤矿
  西窑煤矿位于山丹煤矿北端,属山丹煤田。新河煤矿位于陈户乡新河村北约5公里。明、清时就有农民在王家湾土法采煤,时断时续,延续至今。1958年“大跃进”,为配合大炼钢铁,将西窑、新河二处小煤窑转为县属国营煤矿,土法生产。西窑煤矿因影响山丹煤矿四号风井的生产,于1961年停产。新河煤矿因井田资料不详,地质结构复杂等原因,1963年停产。
  二、其他矿体开采
  明时,老军瓷窑口、清泉碗窑沟瓷业工人在东水泉、前窑开采粘土,烧制陶瓷。大黄山羊虎沟、李桥石城门、范营红山等地有采银和淘挖砂金的历史,规模产量已无考。
  1、铁矿开采
  全县境内共有9个铁矿点,总储量为80.34万吨,主要分布在龙首山独峰顶、三岔口、大口子、红寺湖、清水井及峡口驿一带。60、70年代曾开采过,现有储量约70万吨。矿床成因为沉积型和热浪充填两类。矿石主要为磁铁矿、赤铁矿和褐铁矿,含量一般在30%,最低28%,最高可达54%。
  民国34年(1945年)高恒山等联营民生铁厂,在县城内后北街土法炼铁,于红寺湖年采矿约千余吨,不久停办。
  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县成立钢铁指挥部,各公社抽调劳力3.5万多名,其中有1.3万多人,在龙首山独峰顶、三岔口、清水井和祁连山北麓酥油口、俄博岭矿点采矿,年采矿量6.86万吨,1960年底停采。
  2、青井子磷矿
  青井子磷矿位于县城北东60公里合黎山旋帽头顶青井子(原属山丹县地界。1950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1972年8月,自筹资金,建山丹县磷肥厂。抽调管理干部3人,正式职工11人,招用合同工30人,于1973年正式采矿投产。1977年由省石化厅投资85万元,新上浮选车间1座,全部为机械操作。1978年10月,完成全部投资额125.5万元。主要设备有26台(件)。修筑从二十里堡桥到青井子磷矿砂石简易公路50公里。年采矿量1.6万吨,选矿量4000吨,全部职工86人。浮选车间由于装机容量小,电源、水源不足,成本高,亏损严重,建成试车后即停产。磷矿终因品位达不到所定25.8%的指标,且矿带紊乱,于1979年停办。
  三、冶炼
  山丹冶炼历史较短。1958年,投资60万元,抽调劳动力1300人,成立山丹县铁厂,建8—28立方米的高炉9座,设计年产1.5万吨生铁。但由于生产条件差,设备落后,技术素质差,产品达不到设计要求,质次价高,严重亏损,1962年下马。1970年,投资70万元恢复生产,于1971年交张掖地区,后转产为山丹化工厂。
  此外,县农修厂于1985年兴建3000千伏安、年产2000吨硅铁的铁合金分厂。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

《山丹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叙了甘肃省山丹县大事记、自然地理、建置、经济管理、农林牧水、工业交通邮电、商业、财政税务金融、城乡建设、政权、政法、党派群团、军事、教育科技、医药卫生、文化、艺文、民族宗教人口、民俗方言、人物、山丹军马场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
羊户沟煤矿
相关地名
西窑、新河煤矿
相关地名
青井子磷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