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畜种改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108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畜种改良
分类号: S813
页数: 2
页码: 214-215
摘要: 本节记述了山丹县设立人工授精站进行畜种改良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畜种改良 概况 饲草料

内容

黄牛1958年开始在陈户、城北、位奇等乡设立黄牛改良人工授精站5处,用秦川牛改良本地黄牛,尔后从东北、陕西、陇东等地引进三合、秦川、旱胜种公牛13头。1981年,采用西门塔尔牛冻精改良母牛,1987年统计,成活杂种牛1152头,占黄牛总数13%。乳肉役兼用西黄杂种牛犊初生重达20公斤,发育良好,体高、体长均有提高。
  马1958年,在霍城、陈户乡建立人工授精站,引进小型阿尔登、弗拉吉米尔、卡拉巴依、顿河种公马10匹,改良当地马匹,产杂种马338匹。1975年,因母马少,技术力量薄弱,终归停顿。1961年,山丹军马场组织院校、科研、生产三方人员,经过20余年选优改良,育成我国第一个军马新品种——山丹马。
  绵羊 1944年培黎学校曾引进土根保山羊30只,高加索细毛羊4只,考力代种公羊8只,在川口试验改良当地土种羊。1952年后,各乡陆续引进种公羊1100只,推广绵羊人工授精改良工作。主要以新疆细毛羊、高加索细毛羊,与土种绵羊进行级进杂交。60年代后期,改良工作时紧时松,杂种数量时增时减。1983年—1988年,种羊公司、种草养畜公司和百万细毛羊选育课题领导小组,共投资100多万元,引进甘肃高山细毛羊400只,重点投放老军、陈户、位奇、马营等乡的重点村、社、户,选配改良。至1988年,全县杂种羊和细毛羊发展到3.1455万只,占绵羊总数15.44%。
  猪 1957年引进盘克、约克、苏大白、长白、内江猪等。1986年引进美国瘦肉型种猪杜洛克2头,汉普夏6头,改良本地猪种。收购活猪平均重1976年为63.5公斤,1982年增加到79公斤。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

《山丹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叙了甘肃省山丹县大事记、自然地理、建置、经济管理、农林牧水、工业交通邮电、商业、财政税务金融、城乡建设、政权、政法、党派群团、军事、教育科技、医药卫生、文化、艺文、民族宗教人口、民俗方言、人物、山丹军马场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