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经济作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08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经济作物
分类号: S56
页数: 3
页码: 178-180
摘要: 本节记述了山丹县经济作物的发展概况,包含了油料作物和蔬菜瓜类
关键词: 农业 经济作物 山丹县

内容

经济作物主要是胡麻和油菜。瓜类、甜菜、蔬菜和大麻则系零星种植。芥麦曾是城郊村、社主要油料作物,进入60年代被胡麻代替。烟叶有20多年的种植历史,1970年后已失种。
  一、油料作物 以往忽视油料生产,胡麻在水地“白水下种”或在半水地种植;二阴山滩旱地种小油菜,仅靠烧红灰作肥料,面积小,产量低,在种植业中的比重甚小。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调整作物布局,三类地区大量推广甘兰型大油菜,一、二类地区扩大胡麻种植面积,并引进良种、增施肥料,推广先进栽培技术,使油料生产成为山丹农业的支柱,仅次于粮食生产。
  1952年,油料面积1.7361万亩,单产39.03公斤,总产67.765万公斤,比1949年增长15.34%。
  1956年,油料面积3.015万亩,单产32.92公斤,总产99.26万公斤,比1952年增长46.47%。
  1965年,油料面积2.78万亩,单产50.825公斤,总产141.29万公斤,比1956年增长42.34%。
  1978年,油料面积3.03万亩,单产30.6公斤,总产92.945万公斤,比1965年减52.01%。
  1979年后,经过多年调整作物布局,至1988年油料面积扩大到12.329万亩,单产116公斤,总产1430.7万公斤,比1978年增长13.37倍。
  二、蔬菜瓜类 蔬菜种植面积小,品种少,主要有白菜、萝卜、韭菜、包心菜、胡萝卜、葱、蒜、芫荽、西红柿等。
  1950年—1954年蔬菜种植面积在333—614亩之间,单产500—750公斤,总产15—30万公斤,1956年达到1447亩。此后逐年增加,1960年为1.2453万亩,单产1000—1500公斤,总产1867.95万公斤。
  60年代,菜田减少,1962年为4833亩,此后8年,在700—2600亩之间徘徊,单产在1000—1500公斤之间。
  80年代,蔬菜面积锐减,1988年仅有216亩,单产856公斤,总产18.5万公斤。城乡居民吃菜主要来源于张掖。
  山丹种瓜历史久远。西屯甜瓜以香甜、适口闻名,60年代后失种。新河、三十里堡一带的旱地砂田西瓜含糖量高,深受人民青睐。但由于铺砂费工多,面积较少,1958年为152亩,较多年份也不过2000亩左右。自1985年起,推广地膜覆盖种植瓜类技术,只起垄铲畎,耕作简便,且产量高,成熟早,一般亩产3000公斤左右,因之种值日广。1988年全县瓜地面积1542亩,产品供本地所需,且有外销者。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

《山丹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叙了甘肃省山丹县大事记、自然地理、建置、经济管理、农林牧水、工业交通邮电、商业、财政税务金融、城乡建设、政权、政法、党派群团、军事、教育科技、医药卫生、文化、艺文、民族宗教人口、民俗方言、人物、山丹军马场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