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风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03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风灾
分类号: X43
页数: 2
页码: 103-10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丹县风灾,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季大风,吹走肥土,地跑墒,影响播种和出苗;夏季大风,常使农作物倒伏,籽粒脱落,造成减产。
关键词: 山丹县 自然灾害 风灾

内容

风灾,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季大风,吹走肥土,地跑墒,影响播种和出苗;夏季大风,常使农作物倒伏,籽粒脱落,造成减产。
  干热风常发生在6月下旬或7月下旬,俗称“火烧风”、“热东风”。此时,正是一、二类区小麦抽穗、灌浆期,所以影响最大。文字记载的风灾有:
  元始祖中统元年(1260年)山丹耀碑谷大风,昼晦。
  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七月十六日,风霾昼晦,色赤复黄。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七月,大风昼晦,逾三、四小时始止。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五月二日下午3时许,大风、暴雨、昼晦。
  民国17年(1928年)4月,东乐,暴风扬尘,飞沙压没农田2100余亩,大损禾苗、蔬果。民国23年(1934年),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成灾甚重。
  1952年4月9日下午4时,黑风由西北来,一霎时暗无天日,伸手不见五指,约50分钟左右。部分地区受灾,牧童堕岸落水的10人,损失耕牛33头,马19匹,驴3头,羊425只,刮倒房屋两间,风后下大雪。
  1954年2月10日,半夜刮黑风,次日上午8时半,发生7.3级地震。
  1977年4月22日傍晚,刮8级“黑风”。
  1981年,刮8级以上的大风17次,比历年同期多7次,严重影响了作物生长。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

《山丹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叙了甘肃省山丹县大事记、自然地理、建置、经济管理、农林牧水、工业交通邮电、商业、财政税务金融、城乡建设、政权、政法、党派群团、军事、教育科技、医药卫生、文化、艺文、民族宗教人口、民俗方言、人物、山丹军马场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