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大事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丹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420020220000009
颗粒名称: 第一编 大事记
分类号: K294.2
页数: 46
页码: 7-52
摘要: 本文记述了从秦到1988年山丹县的历史事件。
关键词: 山丹县 史料 事件

内容


  县境为月氏游牧地。
  西汉
  文帝前元三至四年(前177—前176年)
  月氏被匈奴击破,西迁,县境属匈奴昆邪王地。
  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
  春三月,骠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县境东南大黄山)与匈奴战,斩首八千余级。
  同年夏,霍去病出北地郡,逾居延,与匈奴战于觻得(今张掖县西北)祁连间,经县境东去,获全胜。
  元鼎二年(前115年)
  汉王朝于昆邪王故地置酒泉郡,后又分休屠王故地置武威郡,县境属武威郡。
  元鼎六年(前111年)
  分武威郡地置张掖郡,在今县境置删丹、日勒二县,属张掖郡。
  昭帝始元二年(前85年)
  冬,选发军士屯田张掖郡,删丹始行屯田。
  置日勒都尉,治泽索谷。
  元凤三年(前78年)
  匈奴单于使犁汙王侵入日勒等县,张掖太守、属国都尉发兵抵御,破匈奴,射杀犁汙王。
  王莽新朝
  天凤元年(14年)
  改称删丹为贯虏,日勒为勒治。
  地皇四年(23年)
  隗嚣起兵成纪,自号上将军,遣将攻占陇西、武都、金城及河西四郡,删丹、日勒为嚣割据。
  东汉
  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
  冬十二月,张掖属国都尉窦融自称五郡大将军,割据河西,删丹、日勒属窦融。融政治宽和,重视农业,整顿军备,教习战射,避战乱灾荒的流民,归附者颇多。
  建武十二年(36年)
  冬十月,汉王朝召窦融及五郡太守入朝,删丹始行东汉政令。
  安帝永初二年(108年)
  正月,群羌袭张掖、日勒,适逢西域副校尉梁慬奉召东还,协同地方守军破羌军,乘胜追至昭武(今甘肃高台东)。
  永宁元年(120年)
  上郡沈氏种羌进占武威、删丹,西掠张掖。六月,护羌校尉马贤率万人堵击,初战失利,死数百人。次日复战,获胜,斩首一千八百级,俘千余人,余众皆降。
  桓帝延熹三年(160年)
  青海烧何种羌,出大斗拔谷(今民乐扁都口),入据张掖郡,攻陷删丹城东南的钜鹿坞,被护羌校尉段颎击败。
  延熹五年(162年)
  冬,滇那种羌袭武威、删丹,西进张掖、酒泉,烧民庐舍。次年为陇西太守孙羌击破。
  献帝兴平元年(194年)
  以河西四郡置雍州,分张掖郡地置西郡(治日勒)。删丹、日勒属西郡。
  晋
  武帝咸宁四年(278年)
  鲜卑族秃发树机能部将若罗拔能等进占删丹,杀晋凉州刺史杨欣于丹岭(即山丹岭,今大黄山)。
  某年
  在今县境内置日勒、删丹、仙堤、万岁、兰池五县,属西郡。
  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年)
  前秦苻坚大将吕光自西域东还,入姑臧(今武威),杀前秦凉州刺史梁熙,自称凉州刺史。河西各郡县多数降光,西郡太守宋泮,守城不降,后城破被俘,为吕光所杀,删丹属后凉。
  太元十一年(386年)
  前凉于376年被前秦灭亡,凉王张天锡被俘。其子大豫匿于河西,后聚众与吕光争姑臧,被光击败。十一月,张大豫自西郡去临洮,强迫百姓五千余户东迁。
  太元十二年(387年)
  后凉吕光张掖太守彭晃叛,光亲率骑兵三万,倍道兼行,经删丹境击晃,城破杀晃。
  安帝隆安元年(397年)
  四月,后凉吕光杀尚书沮渠罗仇及其弟沮渠麴粥,罗仇侄沮渠蒙逊叛光,攻占临松郡,屯据金山(《资治通鉴》注:“张掖删丹县有金山”,今属民乐县)。
  五月,吕光遣吕纂在怱谷(在删丹县,确址不详)截击沮渠蒙逊,蒙逊败,逃入山中。
  安帝隆安二年(398年)
  北凉段业遣沮渠蒙逊攻西郡,部将犹疑,蒙逊以西郡扼丹岭要冲,不可不取。蒙逊引水灌城,城溃,俘后凉太守吕纯。自此,删丹属北凉。
  六月,段业攻后凉张掖太守吕弘,弘弃张掖东走,业进驻张掖。业追击吕弘至删丹界,为弘所败。
  段业在西安(今县境西部)筑城,以其将臧莫孩任太守,不久,为后凉吕纂所破。
  安帝隆安三年(399年)
  四月,后凉吕纂率兵伐段业,南凉秃发乌孤派兵援业,双方相持于三门关(今山丹县城西北10余公里处,俗名大口子)。不久,各引兵归。
  隆安五年(401年)
  北凉沮渠蒙逊为西安太守,叛段业,起兵攻破张掖,杀段业,自称凉州牧、张掖公,以田昂为西郡太守。
  安帝元兴元年(402年)
  北凉西郡太守梁中庸叛,奔西凉,沮渠蒙逊送还其家属。
  安帝义熙三年(407年)
  南凉秃发傉檀率五万人伐沮渠蒙逊,战于均石(在删丹境内,确址不详),为蒙逊所败。
  蒙逊进攻南凉西郡太守杨统于日勒,杨统降。
  义熙六年(410年)
  沮渠蒙逊率骑二万东征,驻军丹岭,北方鲜卑酋长思盘率部落三千投降,蒙逊进驻西郡,至显美(今永昌县东南),强行迁徙数千户而还。
  南北朝
  北魏太武帝始光三年(426年)
  八月,西秦乞伏炽磐遣太子乞伏暮末率步骑三万攻西安,不克,东攻番和。沮渠蒙逊请夏主赫连昌出兵,西秦退师。
  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439年)
  北凉沮渠牧犍降魏,魏遣张掖王秃发保周分占各部。
  十一月,秃发保周率鲜卑各部据张掖、删丹等地叛魏。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元年(440年)
  四月,秃发保周屯删丹,北魏遣永昌王拓跋健督诸将讨伐。七月,保周败走,窘迫自杀,删丹属北魏。
  隋
  炀帝大业五年(609年)
  六月,炀帝至张掖,登焉支山,会见突厥及西域二十七国王公使者。七月,经大斗拔谷东还。山路险隘,大风雪,文武官员饥饿沾湿,士卒冻死大半。
  大业某年
  废金山县(今民乐县境),并入删丹县。
  大业十三年(617年)
  武威鹰扬府司马李轨起兵,自称凉王,占有河西五郡之地,县境为轨割据。
  唐
  高祖武德元年(618年)
  突厥族阙可汗与李轨连和,后与隋西戎使者曹琼联合击轨,兵败,逃至大斗拔谷,被李轨消灭。
  武德二年(619年)
  唐安兴贵俘李轨,平河西,删丹入唐帝国版图。
  太宗贞观九年(635年)
  唐将李靖等平定吐谷浑,朝廷在大斗拔谷犒赏将士。
  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
  冬,吐蕃大将悉诺罗攻大斗拔谷,入犯甘州,焚掠而去。
  开元十六年(728年)
  八月,唐左金吾将军杜宾客率强弩手四千,于祁连城(今民乐马营墩)击溃吐蕃军,俘大将一人,残部四散入山。
  代宗广德二年(764年)
  吐蕃围凉州,河西节度使杨志烈不得军心,弃城奔甘州,被西突厥沙陀部杀死,吐蕃占据删丹。
  宣宗大中五年(851年)
  十月,张义潮发兵收复河陇十一州,删丹重归于唐版图。
  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年)
  唐归义军节度使张义潮死,中原动乱,唐政府无暇西顾,回鹘乘虚占甘州、删丹等地。
  宋
  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
  五月,西夏赵德明遣其子元昊率兵袭破回鹘夜洛隔可汗,夺甘州,占删丹。
  仁宗景祐四年(西夏大庆二年,1037年)
  五月,西夏以甘州为镇夷郡,立宣化府,以删丹为甘肃军。
  理宗宝庆二年(蒙古汗国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6年)
  蒙古亲王察罕从成吉思汗攻西夏,五月,破肃州,六月,取甘州,占删丹。1228年以元帅按竺迩镇守,置驿传,经河西,出玉门关,通西域。
  理宗景定元年(蒙古汗国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年,1260年)
  蒙古叛将阿蓝答儿、浑都海劫六盘山府库,图据关陇。忽必烈命汪良臣与按竺迩讨伐,决战于删丹之耀碑谷(今县城西北大口子)。适逢大风昼晦,破叛军,杀阿蓝答儿、浑都海。
  理宗景定五年(忽必烈至元元年,1264年)
  蒙古置甘肃路总管府于甘州,删丹属甘肃路。
  以董文用为西夏中兴等路行省郎中,遣河渠副使郭守敬视察西夏河渠,督垦甘、肃等州之地为水田,招抚流民,给田种农具。
  度宗咸淳五年(忽必烈至元六年,1269年)
  蒙古初以删丹为威远王阿只吉封地。是年,阿只吉行山丹城事,主持军政事务。
  删丹自此改“山丹”。
  端宗景炎元年(忽必烈至元十三年,1276年)
  七月,以山丹城直隶省部,仍置达鲁花赤(蒙语,为路、府、州、县的行政长官)主持政务。
  景炎二年(忽必烈至元十四年,1277年)
  二月,元政府给山丹城等驿钞千锭为本金,取利息,供驿站费用。
  元
  世祖至元十五年至二十二年(1278—1285年)
  在此期间,元政府在甘肃设和籴提举司,增价收谷,备军饷,赈贫民;设宣课提举司,登记户口,按丁征税;设和中所,供给军粮;令所有“投下户”按一般民例支应驿站徭役;规定每地一顷,纳租(税)三石。山丹属甘州,依例施行。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
  升山丹为州,隶属甘肃行省。
  在山丹置驿站,名“青寺”,养马80匹。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
  重筑山丹城,周长一里二百六十步。
  仁宗延祐元年(1314年)
  十月,恢复甘州、山丹屯田,以减轻赋税。
  明
  太祖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置山丹卫,以庄得为都指挥。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
  指挥庄得扩建县城,周长七里二百零九步。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
  陕西行都司移驻甘州,山丹卫属之。
  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
  境内置养马机构祁连监,隶属西宁苑马寺。
  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
  五月,蒙古阿台朵儿只伯犯山丹,指挥陈玘战殁。
  正统五年(1440年)
  都指挥杨斌始建山丹卫学。
  正统十三年(1448年)
  都御史马昂重修山丹卫学。
  英宗天顺五年(1461年)
  六月,瓦刺孛来部侵入河西,官军败绩。八月,进攻山丹、甘州,凉州守将都督毛忠率军抵御,适逢援兵至,瓦刺退去。
  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
  秋,蒙古鞑靼达延汗(仍称小王子)进袭山丹、永昌。
  弘治十三年(1500年)
  都御史刘璋命卫都指挥武振重修白石崖渠。
  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
  十月,蒙古小王子进攻山丹、甘州,甘州副总兵白琮击败小王子于柴沟。
  世宗嘉靖三年(1524年)
  巡抚寇天叙镇压进入山丹的暴动回民,首领脱脱木儿及部属三十六人被俘。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
  鞑靼兵自青海还,掠永昌,不久攻山丹,游击蔡勋、马宗援三战皆捷。
  巡抚都御史杨博主持筑边墙、浚壕沟,防御北方民族入侵。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
  鞑靼俺答之子辛爱掠永昌、凉州,西向围甘州十四天始退,兵燹波及山丹。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正月,弩木沟番兵进袭山丹卫,千户谢天赉、指挥王卿、刘继忠、百户黄堂等死难。
  穆宗隆庆六年(1572年)
  自县城东门外教场起至古城洼界牌止的边墙壕沟浚筑竣工,计111里。
  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
  都御史廖逄节主持接长帮高重要村落的城堡,添筑敌角护门墩台、瓮城悬楼等。
  万历二十年(1592年)
  补筑县城倾颓城垣,增筑南关。
  万历某年
  鞑靼青把都,自镇番(今民勤)昌宁湖移驻龙首山,被巡抚田乐击走。
  思宗崇祯十六年(1643年)
  十二月,李自成部将贺锦攻破甘州,所部辛恩忠占领山丹。
  清
  世祖顺治二年(1645年)
  六月,英亲王阿济格招抚河西,都御史黄图安巡抚甘肃,驻甘州,山丹入清朝版图。
  顺治五年(1648年)
  河西回民米剌印、丁国栋起兵占甘州、山丹、凉州等地,渡河东进。
  顺治七年(1650年)
  始建庙学。
  顺治八年(1651年)
  总兵官张勇以皮马之利,开市洪水(今民乐县城),与青海蒙、藏等族通商。
  顺治十二年(1655年)
  设黑城营守备。
  圣祖康熙元年(1662年)
  改黑城营守备为游击。
  康熙四年(1665年)
  青海蒙古厄鲁特部酋长怀阿尔赖因洪水开市,欲得大草滩驻牧,率弓弩手三千,驱马数千,移帐白石崖口外之野马川,进据大草滩、焉支山,屯驻定羌庙,甘凉交通中断。
  冬,游击王进宝以奇计击破怀阿尔赖,随即于永固筑城,以进宝为副将驻守。
  康熙八年(1669年)
  置永固城守备,统领马步兵322名;改洪水游击为参将,增马兵100名。 康熙十年(1671年)
  置马营墩守备、把总各一员,统领马步兵148名。
  始定设永固协副将。
  康熙十一年(1672年)
  仍改洪水参将为游击,部分兵员裁拨永固。
  康熙十三年(1674年)
  十二月,仍设山丹营游击,置峡口营守备。
  康熙十四年(1675年)
  青海蒙古厄鲁特部乘隙进入河西,永固营副将陈达抵御,阵殁。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
  改大马营守备为游击。
  增戍兵五百人于大马营,控扼雪山要路,增马步兵三千人于定羌庙,以守峡口,皆归肃州总兵官统率。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
  以山丹地处边疆,军事驿递负担沉重,自本年起,免除额定应征的银米草豆和历年所欠的正赋。
  此种蠲免持续至五十九年,六十年又减免地丁银,赈灾民,并给边民贷籽种口粮,岁以为常。
  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
  罢陕西行都司,置甘州府,以山丹卫置山丹县。
  雍正十年(1732年)
  改峡口营守备为都司,马步兵增至195名。
  雍正十一年(1733年)
  改永固、马营墩守备为都司。
  高宗乾隆元年(1736年)
  停征准噶尔部,罢征马粮及每亩附加五升的社粮。
  乾隆二年(1737年)
  知县祁安期始建山丹书院。
  乾隆十五年(1750年)
  提标马场原在大草滩,乾隆元年放牧孳生马群。后马多地狭,提督成元震于是年移徙至古佛寺。
  乾隆十八年(1753年)
  六月,改黑城营游击为都司。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十二月,派拨民户赴吉木萨尔东北古城和乌鲁木齐等处屯田。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
  山丹大水,淤田苗,毁南关城垣。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知县王亶望修复南关城垣。
  减免次年地丁银粮。以征准噶尔回部凯旋,军需告竣,奖励急公支边之民。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
  正月,派拨民户赴乌鲁木齐等处屯田。张掖、山丹、东乐共拨二百户,男女大小777口。
  宣宗道光二年(1822年)
  知山丹县事颜廷彦捐俸银六百两,并于全县集资共两千多贯,购县城东南隅田姓地,建房六十余间。次年,移龙峰书院于此,易名仙堤书院。
  道光十一年(1831年)
  冬,知山丹县事黄璟在嘉庆十五年县儒学教谕党双原手稿的基础上,考核润色,撰成首部《山丹县志》。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
  八月二十五日,林则徐谪戍新疆,路经山丹县,遇雨雪,衣沾湿,至峡口,驿舍狭隘,夜宿车中。次日,抵县城,歇于行馆,二十七日西行。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
  七月,放牧于大河坝一带的藏族部落分股进入甘州,提督胡超大破于永固城下,随即增兵防守扁都隘口。
  九月,清政府召林则徐回京,旋命署理陕甘总督。十二月到达甘州后,协助甘肃提督加强防务,并同往山丹大马营马场视察养马情况。
  道光三十年(1850年)
  草头坝泉淤塞,豁除受旱田地粮84石8斗6升,草848束6分。
  十一月初七,黑城回民暴动,署提督桂龄、总兵萨炳阿等围击,杀害回民
  多名。
  穆宗同治元年(1862年)
  东乡、宁定、巩昌、秦州、平凉、庆阳等地回民进行反清斗争,统治者采取民族离间政策,河西汉回猜疑日甚。同治三年二月,古浪县大靖堡民团夜间屠杀回民殆尽,永昌、山丹、甘州相继发生残害回民事件。回民幸存者东走宁夏金积堡,南走西宁大通。回汉相残,祸始于此。
  同治四年(1865年)
  二月初七日,俄博回民暴动,马营墩把总马林响应,三月十五日占马营墩,十六日占永固、黑城,进占山丹县城。仅永固马步守军亡126名,伤67名,损失粮食3570余石。
  五月,甘凉道黎献收复山丹县城。是月初四日,献率军进击马营墩,回军奔扁都口,献追至大通界而还,永固、黑城随之收复。
  八月,回军由俄博进攻马场,杀牧兵,夺去营马300余匹,把总韩天福驰追夺回百余匹。
  同治五年(1866年)
  五月十八日,陈智和任永固协副将,补葺城垣,训练士勇,修缮军械,为防御之计。
  同治八年(1869年)
  春正月,回军进袭扁都口,防守官军抵御失败,回军声势愈盛。
  同治九年(1870年)
  十月初九日,回军夜袭山丹城,纵火三层楼(今一中无量阁)等处,游击孙启后力拒身亡。次日,提督杨占鳌派兵来援,回军始退。
  同治十年(1871年)
  十一月初四日,回军攻占永固城,副将扎拉芬督兵500名迎战于河西寨。初尚顺利,初八日夜袭蔡家墩,遇埋伏失利,千总李文渊等战死。次日,扎拉芬整队复战,诱回军至永固城南,获胜,回军伤亡惨重。
  同治十一年(1872年)
  五月,永固协副将扎拉芬进击活动于大马营、花寨一带的回军,十八日,会战于高峰寺土山下,回军败退大草滩。次日,会合甘州标兵再战,初接战标兵内叛,官兵失利,阵亡85人。二十日复战,官军枪炮齐轰,历三时之久,回军失败,是夜撤退扁都口外。
  同治十二年(1873年)
  二月,陕西回民白彦虎率回民军进入扁都口,左宗棠命建威将军杨世俊率五营兵截击,白部失败,经山丹下四旗(今花寨乡四闸滩)西进甘州、抚彝(今临泽)。
  同治十三年(1874年)
  回军近万人,由扁都口大举进击,永固副将某(满族),不谙兵事,不战而破,回军占永固后进围洪水,未克,西向肃州。
  德宗光绪元年(1875年)
  整修扁都口、西水关、酥油口、大都麻口各关卡,设兵防守。
  四月,左宗棠禁种鸦片,令军队翻犁烟苗,但因地方官绅贪利干扰,未能贯彻。
  十月,清丈地亩,改订田赋税率。
  光绪四年(1878年)
  神甫王保禄建甘泉子天主堂。
  光绪七年(1881年)
  三月,抽收烟厘,至是禁烟令完全废弛。
  光绪十三年(1887年)
  知县查之屏修复同治间毁于兵燹的名刹大佛寺,次年竣工。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闰五月,回军占据北大通,游击王有德遁逃,陕甘总督令甘州永固城副将派兵严防扁都口。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停科举,改仙堤书院为高等小学堂。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知山丹县事巢凤冈主持续修《山丹县志》。
  宣统元年(1909年)
  地主马起騋勾结官府,包办盐局,加重盐税。童子坝农民杨生华、魏廷瑞等组织千余人,拥进县城,要求县署惩治马起騋,并将马房屋推倒。县署表面抚慰,劝退农民,随即逮捕杨、魏二人,囚禁监狱,逼令自缢,又勒令群众给马赔偿损失。
  民国
  元年(1912年)
  12月,废驿站,设山丹邮寄代办所,公文一概交邮所传寄。乡下信件多由城区商号代传。
  2年(1913年)
  2月,改知县为县知事。
  始设山丹邮局。
  5月,裁县教谕、训导等官。
  4年(1915年)
  张广建加征“一五毫羡”,每正赋银1两,加征老库平银1.75两,折合银币4元余。又加教育经费、烟亩罚款、军费杂款等。于是原纳银1两者,竟增至40多元。
  6年(1917年)
  春,新河人张全贞(清贡生)赴北京任国会议员。张在京印《暖泉水利》一书。
  7年(1918年)
  12月,废甘州提督,改为镇守使,山丹为其辖地。
  8年(1919年)
  10月,北京政府陆军部于山丹大马营设甘肃省种马孳养场,委任虞奎武为场长,有马2486匹,属甘肃督府直辖。
  11年(1922年)
  甘肃督军陆洪涛废除烟禁,征收烟亩罚款,虽播种期已过,县内仍有试种罂粟者。9月,陆洪涛派军队分赴各县,驻守提取,镇守使亦借此搜刮。不种者又征收“懒款”。
  12年(1923年)
  全县普遍种植鸦片,官府征收“烟亩罚款”,每亩银币5元。
  15年(1926年)
  甘肃督办刘郁芬改组大马营马场为第一马场,以韩凤图为场长。
  冬,刘郁芬令各县征集学兵,山丹200名,翌年5月,送往兰州集中。
  16年(1927年)
  5月23日(夏历四月二十三日)晨,山丹地震,涉及村庄170余处,震倒土窑50余座,房舍5820间,死880多人、牲畜万余头。
  国民党甘肃省党务筹备处派张声威来山丹,组建国民党山丹县党务筹备委员会,发展第一批党员。
  17年(1928年)
  河州回民暴动,甘州镇守使马麟奉令东调,至永昌,兵哗变,围攻凉州。其中一连乘机西攻山丹、洪水,被阻击后退入扁都口。7月22日(夏历六月六日),攻陷大马营,杀害场兵100余人,掠去官马数百匹(一说为2000余匹),被掠私马无从稽查。嗣后,大马营马场与海原、马衔山马场合并。
  18年(1929年)
  3月1日(夏历正月二十日),马仲英率部2000余人由扁都口出山,甘凉卫戍司令部步兵连连长任远奎于炒面庄堵截,力竭战死。马部经永固至县城,数日后东经永昌、民勤而趋宁夏。
  3月,甘肃省政府迁东乐县治于洪水,山丹所辖之童子、慕化两坝(今民乐县童子坝东西干渠、小都麻河、大都麻东西干渠等灌区)划归东乐县。
  继上年大旱,是年旱情更为严重,春耕失种,夏禾枯槁,加之瘟疫流行,虫害成灾,多数农户无收成。粮价腾踊,小麦每老斗(22公斤)价4—5元银币。树皮草根,剥掘殆尽。老弱饥馁死亡,壮者外出逃荒。县城有人施舍炒面,人仅盈把,四乡来就食者日众。饿毙者枕藉相望,席裹浅埋,野犬龁咬,骨肉模糊,惨不忍睹。
  19年(1930年)
  2月24日(夏历正月二十六日),孙家营农民张来福、姜奎文、周秉谦、高天祥等人,不堪灾荒苛政,杀死下乡催收烟亩罚款的警察局长应朝林,祭旗暴动,大书“官逼民反”,借以号召,迅速聚众300余人。地主韩家福,向暴动农民开枪,被包围后熏死地道内。地主王瑛纠集民团,配合张掖驻军马麟部100余人与暴动农民激战于范家营西南的汪家山嘴子,均被击退。时马麟驻永昌士兵300余名哗变,参加农民队伍,随即脱离。暴动农民转战黑城(今霍城),周秉谦战死。继而西进永固,攻南城子、卧马山、黄草沟、马蹄寺,北趋张掖大满堡、四十里店,复东折攻六坝、三堡、洪水后,北抵山丹县城,西经东乐围张掖,聚众1000余人。后被马麟部击败,姜、高率余众西去昌马。
  6月,洪水因历经战祸,残破严重,东乐县治迁于东乐,所辖童子、慕化两
  坝仍归山丹管辖。
  10月,马仲英自银川经中卫至河西,甘州马谦部驻山丹骑兵团长马文祥派人送银币500元。仲英怒,令马文祥率部往迎,文祥自迎于凉州丰乐堡。至是马仲英聚众千余人,经山丹境去甘州。
  12月,马仲英自称“甘宁青保安总司令”,立河西省,自任主席,撤换含山丹县在内的河西11个县县长。
  20年(1931年)
  4月11日,马步芳(时为暂编第九师师长)部由扁都口进入山丹,与马仲英激战于三堡之南,马仲英败退肃州。马步芳所属三旅驻山丹、东乐等县。
  后,国民党政府派马步青(马步芳之兄)率陆军骑兵第五师(后改为第五军)驻武威,所部分驻河西各县。
  夏,于县城设“兵站”,供应驻军粮秣薪炭。次年,甘肃省政府临时维持委员会委员长孙蔚如令河西16县供应马步芳部骑五师给养。骑五师横征暴敛,农民负担日重。
  21年(1932年)
  3月,甘肃省政府令迁东乐县治于洪水,山丹所辖之童子、慕化两坝仍归东乐县管辖。
  23年(1934年)
  10月,甘肃省第一次县长会议在兰州召开,决议之一有各县应强迫男子剪发(辫子),女子放足。山丹城乡妇女从此无缠“三寸金莲”者,幼女多稍事裹束,俗名“条条脚。”
  24年(1935年)
  11月,国民政府财政部宣布以“法币”兑换银元,禁止银币流通。
  25年(1936年)
  设山丹电信代办处,开办长途电话业务。
  11月21日(夏历十月八日),红西路军三十军八十九师的两个团及总部直属队骑一师进驻山丹,随即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委员黄超、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率部至山丹,接替三十军防务。
  11月24日,于县城内成立东街、南街、西街、北街、南关5个中华苏维埃市政府(相当于村级政权)。
  12月2日,成立苏维埃县政府,由何文奎等8名委员组成。
  12月,组建山丹县义勇军大队,参加者130余人,编为新兵营,任天贵任营长。
  红西路军驻守山丹期间,马步芳、马步青以三个旅的兵力围攻,红军在大佛寺、红沟、野猫山、西二十里铺、城北闇门滩等地与敌激战。作战中,红五军三十九团政委周畅昌负重伤,三十七团团长李连祥英勇牺牲。
  12月25日(夏历十一月十二日),红军因被马步芳部分割包围,兵员、弹药无法补充,处境不利,红五军奉命于是日深夜撤离山丹,向高台进发。
  是月,马步芳以“清共”为借口,驱逐河西专员、县长、局长。山丹县长李铨德离任,由马济华继任。
  26年(1937年)
  2月下旬,在红军组织下,山丹农民王煜亭等500余人在大黄山起事,后惨遭失败。
  3月下旬,马营窑坡村中医但复三(湖北人)掩护红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为其医治伤病,于陈痊愈后护送至西安。
  红西路军西上后,马步青部以“清乡”为名,搜捕掉队红军,收枪支,抓壮丁,吊拷勒索,民心惶惶。
  夏,全县白喉流行,传染迅猛,旬月之间,竟有一家死三五口者。时无有效药品,多在小儿身上缝缀布制老虎,希求禳厌免灾。
  是年,地质学家孙建初一行来山丹大黄、祁连山区进行地质普查。
  9月,在武威设甘新公路督办公署,骑五军军长马步青任督办。山丹境内设定羌庙、丰城堡、新河、山丹4个道班,征发全县民工筑路。民工自带口粮工具,风餐露宿,饥寒劳苦。山丹段于次年基本完成。
  27年(1938年)
  3月,中国国民党山丹县党部正式成立,张广埠任书记长。
  抗日战争开始,苏联援华物资由汽车运载,经新疆、甘肃送往前线。春,山丹县于南关设招待所,供应车队食宿。留苏学生张任之(河北人)任所长。
  夏,马步青以3000银元贷放各村,秋后索取粮食,再行贷放。年息50%以上,名为“青云义仓”,供其私立青云小学经费。
  夏,山丹“神钟”被盗。县城东南隅有明永乐九年所建之雷坛,上悬大钟一口,铸有“沙州都督索允”等字。鸣声远彻10余里,人称“神钟自鸣”,为“山丹八景”之一。后知为马步青派汽车劫去,下落不明。
  7月,甘肃省禁烟委员会令吸鸦片者领取执照,限期戒绝。执照分普通与贫民两种。当年发给山丹县普通执照27张,贫民执照1720张,但烟民极少戒绝者。
  秋,山丹县征集壮丁。县长王振纲巡行乡下,给自愿应征者披红授奖。全县有毛立贤、王天德、车兆林等72人应征。
  马步青姑父某(人称“六大人”)在县城南关设“德永祥”商号,经营土特产。低价预付定金,强行收购羊毛、羊皮、狐皮、发菜、烟土等,农民深受其害。
  28年(1939年)
  县城文庙街设女子小学。
  三民主义青年团甘肃省支团山丹县直属区队成立,陈世光任区队长。
  29年(1940年) 夏,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电影放映队来山丹,在马号(今胜利街南商场)放映无声新闻纪录片,山丹城乡人民始看电影。
  7月3日(夏历五月二十八日,是山丹传统庙会——隍会),县长薛兴唐举办全县小学生运动会。参加学校有第一、第二完校和青云小学,比赛项目有篮球、田径、武术等,为山丹县现代体育竞赛之始。
  7月,山丹军牧场场长宋涛派课员朱涤新,甘肃省政府派技士李怀全来大马营实地勘定场界。
  30年(1941年)
  夏,甘肃省政府组训编查队,来山丹清丈土地。编查队依地形划片测量大致面积,土地所有人自报亩数产量,经总核相符,即按片绘制丘垄详图,发给所有人土地执照,具册登记面积、等级、田赋科则。次年结束,统计全县耕地23.4999万亩,田赋额106万斤。
  日军飞机轰炸武威,西临永昌,山丹始设航空哨所,以电话收听警报。
  实行“以马代丁”。为给山丹军马场补充马匹,规定应征壮丁交马抵丁。初,一马二丁,后改一马一丁。验收条件苛细,贫民无力交纳,富户不仅免役,且有夤缘牟利者。
  秋,国民政府监察院长于右任去新疆,在山丹住宿休息,应请求写书法作品多幅。
  是年,实施新县制,裁撤区署联保,成立乡(镇)公所,全县成立乡
  (镇)公所6个,保52个,甲480个。
  冬,驻张掖之骑五军一百师韩起功部与国民党中央军骑十师谭辅烈部换防,山丹为骑十师辖区。
  10年间,韩起功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征兵征税,名目繁苛。国民政府行政院行政效益促进委员会调查员刘守光调查马步青部队勒索河西人民情况,内称:“仅民乐一小县,驻军一营,每年征收给养14万元,而人民负担实际则在70万元以上。……保甲经费尤使人民痛苦不堪。”山丹、民乐毗邻,人民遭受苦难正复相同。
  31年(1942年)
  山丹县政府向省政府呈报户口概况统计,是年5月,山丹县共6704户,4.0257万人(男2.1004万人,女1.9253万人)。
  甘肃省政府从本年开始将田赋外的临时摊派纳入田赋正额,一并征实物。开始征购军粮,赋额较前增加180%。
  32年(1943年)
  始设县卫生院,编制7人,只有一般口服与注射用西药。
  是年,甘肃省政府将田赋附加改称“公教食粮”,按田赋正额加征三成。并规定各县驻军副食费、马干费及征购、征用皮毛、运输等不敷差价,均由地方统筹分摊,人民负担奇重。
  是年,国民政府借口抗战军需浩繁,财政困难,将军粮由征购改为征借,只发粮券,不付粮款,不计利息。
  33年(1944年)
  4月1日,山丹县临时参议会成立,参议员11人,设正副议长各1人。
  夏,利用北街元帝庙、地藏寺、药王宫、北斗宫等庙产建山丹县立初级中学,并于当年招生。
  10月,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西北区办事处委托新西兰籍顾问路易·艾黎来山丹,与县政府洽商培黎学校自陕西凤县双石铺迁山丹事宜,并选定校址。随即由英籍教导主任乔治·何克率教职员及学生60余人来此建校。校址定于隍庙(今祁连堂)、发塔寺(今县人民医院),校名为培黎工艺学校。
  冬,国民政府号召“十万知识青年从军”,山丹县小学教员及社会青年共27人应征。
  34年(1945年)
  2月14日,英国下议院议员胡特、富高德等人由工合西北区办事处兰州事务所主任张官廉陪同来山丹参观培黎学校。
  春,县长薛兴唐组织群众与学生在城南拐坝湾植树万余株。
  4月,三青团山丹分团部筹备处成立,薛兴唐任主任。
  7月22日,培黎学校教导主任乔治·何克患破伤风病逝。
  9月,县城举行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大会,商界纷纷抛售存货,物价猛跌,不逾月又复回升,涨风尤甚于往昔。
  10月10日,山丹县参议会成立。
  35年(1946年)
  培黎学校先后设制毯、陶瓷、玻璃、造纸、皮革、化工、机械等实习车间,用柴油机发电,农场使用小型拖拉机耕作。为山丹现代工业、机械耕作之始。
  10月24日,英国援华会会长、工合英国推进会干事克利浦斯夫人等一行13人与我国画家韩乐然来山丹参观培黎学校。
  36年(1947年)
  2月9日,甘肃省政府重新厘定各县等级,山丹县为五等县。
  3月22日,善后救济总署拨赠培黎学校新西兰种羊350只,培校先后引进土根保奶山羊、考力代种公羊,开始改良土种羊。
  省水利部门设山丹县截引地下水工程处,于川口(城南7公里处)开挖深2—3米的“+”字形水渠,截引地下水。次年竣工,每昼夜可灌地10余亩。唯含碱量大,久灌则土壤泛碱。
  8月,考古学家裴文中应艾黎之邀,来山丹考察四坝文化遗址。
  同月,教育部督学俞同龄、省教育厅视察员张聿修来山丹视察学校。
  10月,由新西兰医生鲍勃·斯潘塞主诊的培黎学校医院对外应诊。有200毫安X光机、高倍显微镜等设备与外科手术室,开始在山丹开展阑尾切除、剖腹产等手术。
  冬,全县发“国民身份证。”
  37年(1948年)
  春,国民党山丹县党部和三青团山丹县分团部合并工作结束,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山丹县党部。
  5月21日,英国驻中国大使史蒂文森偕夫人专机来山丹参观培黎学校,并游览城西大佛寺。
  6月,县长赵佩琴上缴“自卫特捐”7亿元法币,供甘肃省政府充实地方武装、进行内战之用。
  7月,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学院教授谷苞、李化方来山丹进行社会调查,选县城及芦堡诸村为点,就农业生产、赋税、地租、佣工、徭役、高利贷与文化生活各方面实地调查,后撰文为濒于破产的农民呼吁。
  7月,甘肃省政府公布:全省本年田赋实行“借一征一”。山丹农民无力交纳,秋后抗税,征借粮未能入库。
  7月,为加强反共武装,扩编山丹县自卫总队为自卫团。
  8月,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张治中来山丹,并去山丹军马场视察,赠山丹县立初级中学图书数百册。
  是年,山丹县政府向甘肃省政府报送《山丹县土地户口调查登记》,全县共6100户,3.6293万人;耕地42.1774万亩(含水地11.5499万亩)。 山丹军马场从美国引进摩尔干种公马1匹,为县境内第一次引进国外马种。
  38年(1949年)
  5月24日,马步芳在兰州就职代理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加紧征粮拉伕,抓丁扩军。
  7月,山丹县政府给各乡(镇)训令:“武威专署为非常时期加强民众自卫,成立自卫大队,分山丹骑兵8名,步兵1班,务于6月底如数征送。负担服装、马鞍缰、炊具费银元332.5元,随人交署。(县政府分配)马:龙山镇2匹,中山、天山乡各3匹。征交兵每保交粮1石。开办费:龙山镇90元,天山、中山乡各100元,其余42.5元由煤业工会负担……”。
  7月,山丹县政府召集会议,分配壮丁名额:维新乡37人,复兴乡29人,天山乡66人。
  7月,山丹县政府转发军队招待站报告,称:“各乡前配赋马干计豆料10万斤,麸皮13万斤,麦草40万斤,车价(小麦)48老石,……接马部队及过境部队接踵相继,供应浩繁,拟请再配赋豆料13万斤,麸皮10万斤,麦草30万斤,车价小麦80老石,本站员工六、七月份食粮补助小麦新市斗34石。……” 7月5日,山丹县政府紧急命令,分配各乡征兵配额共172名。7月27日,县长赵佩琴令:为令饬禁止乱捉壮丁,……规定各保征集壮丁三丁征二,五丁征三,二丁征一,如父子均在壮丁时期,应征一名。……”
  7月,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命令,西北地区于19日发行“银元券”,票额为1元、5元、10元三种,辅币券为1角、2角两种。至此,国民政府发行之“金元券”,地方发行之“银元券”,与银币、铜元同时流通,市场混乱,物价飞涨。自上年8月起,不足一年,物价上涨100倍左右。
  7月中旬,甘肃省保安三团由山丹移驻武威,山丹境内无国民党常驻部队。
  9月中旬,山丹县长赵佩琴贱价抛售国库粮食,携款潜逃。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9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三军十九团解放山丹县城,国民党第八补给区监护兵营及一二〇军残部600余人投诚。
  9月22日,一野二兵团三军军长黄新亭至培黎学校与艾黎商定培校派汽车支援前线。
  9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野二兵团三军干部21人,到山丹开展工作。
  同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布布告,宣布即日成立山丹县人民政府,王怀璋任代理副县长。中国共产党山丹县委员会同时成立,杨雪霖任副书记,主持工作。全县3个区(龙山、中山、天山)27个乡的基层政权相继建立,
  组织山丹县支援前线委员会。
  通告全县国民党军政人员到公安局登记。
  9月27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布告,自解放之日起人民币为唯一本位币。
  10月1日,在隍庙戏台举行庆祝山丹县解放大会,向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电致敬。
  10月,在全县各村(行政村或自然村)成立农会,至次年元月,29个乡成立48个农会,会员1499人。并在20个乡建立民兵组织,民兵共617人。
  10月,开展征粮工作,按农户耕地面积及常年产量计算人均占有粮食,依累进税率征收。另外以布换粮,供应军需。全县共征粮2.5322万市石,布换粮近2万市石。
  冬,结合建政工作,开展反霸斗争,在8个乡有7000余群众分别集会,控诉恶霸罪行,说理斗争。
  是年,先后收缴散兵及地主所藏的长短枪66支。
  1950年
  1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山丹县工作委员会成立。
  1月26日,召开山丹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春,驻山丹县人民解放军三军九团官兵,疏浚干涸已久的山丹河头坝泉,供农业灌溉。
  3月2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颁布禁烟禁毒令。个别农户种植鸦片,区乡政府令翻犁改种,告诫吸毒者自行戒绝。至1955年,山丹县彻底禁绝烟毒。
  4月,山丹县执行省人民政府减息命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劳动人民向地主、富农及高利贷者所借债务,如付息已超过原本1倍者,停息还本;超过原本两倍者,本息停付。农民之间的借贷关系及与地主、富农所经营之工商业范围内的来往帐债,还本付息办法按原订帐约或双方协议执行。
  5月25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撤销张掖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山丹县属武威专署。
  7月23日,召开全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7月,山丹县工会成立。
  9月,山丹文教卫生及部分行政干部的工资,实行“工资分”制。每工资分含实物为:粮食0.8市斤,白布0.2市尺,植物油0.05市斤,食盐0.02市斤,煤2市斤。依当月市场价格计算,用人民币支付。一般月工资为120至200个工资分。其他军政干部仍为供给制。
  9月,毛泽东主席寄来请柬与代表证,邀请路易·艾黎赴北京参加国庆1周年观礼。
  改民国时期的田赋为农业税(公粮)。是年底至次年初,测量土地,评定等级。土地面积以市亩为单位,以常年产量为计算标准。全县共查实土地48.4317万亩(水地16万亩,山滩旱地32.4317万亩)分14个产量等级,最高每亩定产150公斤,最低每亩25公斤。
  1951年
  3月6日,甘肃省第一届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兰州召开,芦堡乡劳模郭兴清出席会议。
  3月,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经群众检举揭发与公安部门侦察清理,逮捕了一批土匪、恶霸、特务、反动会道门首要分子和罪恶严重的国民党、三青团骨干分子。
  4月7日,县城5400余人游行示威,反对美国武装日本,复活军国主义。
  6月20日,山丹县抗美援朝分会成立,号召订立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士军人家属。全县各阶层捐出人民币、粮食、黄金、白银、银币、首饰及耕畜、狐皮、清油、生猪等,共合人民币19.5亿元(合今币19.5万元)。
  7月,取缔一贯道,全县查获总坛2处,中心坛13处,公共坛73处,家庭坛91处,坛主、堂主17人,道徒3726人。1953年4月审理结束,查实道徒3639人,道首11人。道首依据情节轻重,逮捕、管制或集训,道徒全部退道。
  7月,城乡青年响应县抗美援朝分会号召,踊跃报名参军。至月底,共550人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10月1日至12月5日,在一区三乡进行土地改革试点工作,12月1日起,在全县展开,至次年3月8日结束。
  是年下半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山丹县委员会成立。
  1952年
  1月1日,全县开展“三反”运动(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结束时查出贪污分子(时称“老虎”)5000万元(每万元合今币1元,下同)以上1人,1000万元以上14人,1000万元以下至500万元以上11人,500万元以下至100万元54人。贪污款共3.26亿元。同时在工商界开展“五反”运动(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和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2月,开始组织农业互助组。县上重点领导城北互助组,积累经验,指导全县。至1953年12月,全县1.9167万个男女劳动力组成1123个互助组。
  7月,山丹县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山丹县民主妇女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
  暑假,全县中小学教员集中武威学习,接受系统的政治思想教育,肃清亲美、恐美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检查个人历史,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
  8月1日,全县国家工作人员开始实行公费医疗,标准为每人每月2万元(合今币2元)。
  10月3日,民乐县五墩、东乐、西屯三个乡划山丹县管辖。
  10月,甘肃省第一届人民体育运动会在兰州举行,山丹县东街校教师周国玺获110米高栏第一名,成绩20秒。次年代表省参加全运会。
  冬,抽调干部组织工作组,进行土改复查,解决土地改革中遗留问题。主要为改正错定成分,处理不应没收或征收之房产、牲畜等,并查田定产,填发土地证、房产所有证。
  是年,山丹始设气象站,有风向、风速、温度、降水、云能天等观测仪器。
  1953年
  4月2日,召开山丹县第一次水利代表会。出席代表29人,研究水利改革。选举灌溉管理委员会。废除“总甲”(注),设水利员,管理本闸(支渠)灌溉与渠道维修。改革上游“明浇夜退,雨天不浇”的旧规,一律按地分水,按水摊香(当时点香计时),按香浇水。
  7月1日,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县共1.3378万户,6.4898万人,其中男3.5637万人,女2.9261万人。
  8月,培黎工艺学校迁往兰州,改称西北石油技工学校。
  11月,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简称统购统销)。严禁私商经营粮食,对城市人民和农村缺粮户实行计划供应。是年,全县粮食统购任务400万公斤,(分配各区175万公斤,自由收购225万公斤),完成仍有交售余粮者。
  12月,成立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冬,一区城北村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是年,原实行供给制或包干制的干部工资调整为工资制。
  1954年
  2月11日8时30分,山丹发生7.3级地震,龙首山为震中,地震烈度10度。全县压死50人,伤329人,倒塌房屋7277间,伤亡牲畜282头。中共山丹县委中止正在召开的三级干部会议,组织390名干部赴灾区救灾慰问。省人民政府拨款5亿元(合今币5万元),省民政厅长李培福、武威专署专员孟浩率民政卫生干部来山丹处理善后工作。中国科学院等18个部委的科学工作者,进行地震现场科学考察。
  春,三区任寨村、四区吴宁村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连同上年建社的城北村,入社共108户,642人,经营土地4300亩。
  6月25日至29日,山丹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正式代表90名,列席代表10名。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县长张彦儒作的《关于1954年上半年生产工作总结和今后生产意见的报告》,听取县委书记刘逢皓作的《关于
  注:民国沿袭清代旧例,渠设总甲、差甲,负责修渠、配水。配水按农户应纳官粮(田赋)确定多少。年深日久,土地占有与官粮负担变动很大,耕地与供水比例失调,总甲卖水取利,弊端甚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选举张彦儒任县长,刘逢皓、刘玉琪为出席甘肃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8月,山丹县工商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山丹县工商业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
  9月14日,国家从即日起对棉布、棉花实行统购统销。对私商所有棉布进行登记,城乡居民每人每年发给购布票20尺,凭票供应。至1983年取消。
  10月28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山丹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正式代表57名,列席代表10名,选举刘逢皓为中共山丹县委员会书记。
  是年,从兰州、新疆等地引进国光、红星、黄元帅、黄奎等苹果树苗,山丹始栽培苹果树。
  1955年
  春,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建立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共76个,入社5222户,占农户总数39%。
  自上年11月开始,按照《兵役法》规定,首次进行义务兵征集工作,至本年2月,共征兵49名。
  3月1日,国家发行新人民币,新旧币的折合比率为1元等于1万元。
  4月25日至29日,山丹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山丹县人民政府改称山丹县人民委员会,会议选举人民委员会成员。
  6月,兰新铁路山丹段紧张施工。全段长约90公里,正线路基土石方达300多万立方米,桥梁涵管总长2000米,上道碴17万多立方米。由第四工程段、十五工区民工与机械筑路队施工,自2月至7月底基本完成。并成立临时钉道工厂,加速铺轨。县级机关、学校、农民多次到工地慰问。
  7月23日,中共山丹县监察委员会成立,刘逢皓兼任书记。
  8月,山丹县粮食征购实行“三定”(定常年产量,定国家收购余粮60一80%,定返销农村缺粮户用粮)。是年全县征收公粮324万公斤,统购粮330.65万公斤,核定农村返销粮32万公斤。
  10月,撤销区一级建制,全县37个乡合并为15个乡。
  10月,酒泉、武威专区合并为张掖专区,驻张掖,辖山丹。
  11月1日,兰新铁路兰州至张掖段开始通车。
  是年,山丹县开展肃反运动。7月,县级机关学校学习《关于胡风反革命集
  团的材料》,下半年内部肃反开始。至1959年,全县机关、学校、厂矿、企事业单位共查出反革命分子和其他坏分子219人,占参加运动干部、职工总人数的1.26%;逮捕法办80人,其余给以管制、劳教、开除等处分。
  1956年
  3月5日,《山丹报》创刊。
  3月15日,城区业余剧团和东乐乡业余剧团合并,成立山丹县人民秦腔剧团。
  5月11日,山丹县广播站开始播音。
  6月,新华书店山丹支店成立。
  5月,兰州移民253户、1258人来山丹农村垦荒。此后,河南省淮滨、获嘉、辉县移民1238户、5591人先后于6月、9月来山丹定居耕种。因不适应环境,后大多自行返回原籍。
  5月,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兰大教授冯国瑞、省文化局局长曲子贞去敦煌,途经山丹并参观城区古代建筑。
  7月10日,西北地区最大的一座现代化竖井——山丹煤矿第3号矿井动工兴建。
  7月30日,白石崖渠干砌工程结束,渠长31.4公里,设计流量5.5秒立方米。
  8月,召开山丹县第一次优秀教师代表会议。
  9月,为解决小学师资不足问题,省人民委员会由上海招收一批知识青年来甘肃,经半年师范速成训练,50名来山丹县小学任教。
  冬,工资改革。国家职工按系统分别评定工资级别,取消工资分制。
  12月3日至8日,山丹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总结农业和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取得的胜利,选举苑福为县长。
  12月,取消土地分红、全部按劳分配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196个,1.3119万户农民全部入社。私营商业232户(含饮食业80户),从业人员290人,手工业者606户,从业人员1390人,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组成公私合营商店、合作社、合作小组等。
  1957年
  5月5日,山丹矿务局电厂竣工试车。电厂设备由匈牙利进口,匈牙利专家帮助安装。自上年4月起破土施工,历时13月投产。7月19日开始发电。
  《人民日报》发表中共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后,中共山丹县委于6月召开文教座谈会,7月召开县级机关干部大会,开展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
  6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的指示,同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这是为什么》的社论,山丹县委组织各系统开展反右派斗争。8月,集中全县中小学教员学习,同时召开三级干部(县、乡、社)会议,大鸣大放,随即批判右派。在整风运动中,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向党进攻,给予坚决反击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了,错划了54名“右派分子”。1958年,先后将大多数右派分子送往农场劳改或劳教,因饥饿疾病,多人死亡。1960年12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兰州会议后,省委决定将送往各农场劳动教养的右派人员全部接回,安排生活,治疗疾病。
  7月6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山丹县委员会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山丹县委员会。
  7月,成立县卫生防疫站,对麻疹、天花、白喉、伤寒等传染病,进行普查预防,建立疫情报告制度。
  9月,祁家店水库竣工。1956年3月,省水利局组织技术人员对祁家店水库进行勘察设计。同年8月,山丹县组织施工。投入民工96万多工日,技工1.5万个工日,工程费17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02万元),总库容2166.35万立米。
  9月,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路经山丹,视察祁家店水库。
  1958年
  3月25日,四川、青海、新疆三省区和本省各专区派人来山丹交流土法制造低标号水泥技术。
  4月上旬,农业部组织甘肃、青海、山西、河北、陕西、山东、内蒙等省(区)的代表,在山丹县马营乡参观当地群众试用磷化锌毒饵在21万多亩农田间消灭田鼠,效果显著。
  5月15日,山丹耐火材料厂投入生产,耐火砖耐火能力最高达1780度,设计年产量5000吨。
  7月28日,山丹煤矿1号矿投产,从采煤、装运、提升、选矿直至装车,全部机械化,设计年产量30万吨。
  8月,山丹先后建成炼铁小高炉4个,炼钢土炉13个,炼铁土炉1030个。全县投入大炼钢铁劳力3.5万人。9月底,中共山丹县委与省委张掖钢铁工作团
  组织“大辩论”,拔“白旗”,插红旗,提出“宁肯少掉三斤肉,不叫钢铁落了后”的口号,大炼钢铁风靡全县,部分庄稼受损。
  9月,撤销乡建置,全县设红旗(驻城区)、红光(驻位奇)、红星(驻花寨)3个人民公社。
  秋,全县农村先后设公共食堂885个,社员全部至食堂就餐。其他社、队社员因公用餐,一律打条子报销。
  10月,山丹掀起“大办民兵师”的热潮,至11月初,组成民兵师,实现了“全民皆兵”。
  11月3日至7日,全县动员近万人上独峰顶、三岔口等处背铁矿石。
  12月,红星电影院建成。
  12月20日,国务院颁布《关于甘肃省行政区划变更决定》,撤销民乐县,并入山丹县。在原民乐县境设洪水、丰乐两个人民公社。
  冬,山丹及永昌部分地区和军马场在大马营滩联合围猎,数万群众经两昼夜围追堵截,于头道槽仅黄羊猎获2000余只。
  1950年至是年,全县接种牛痘达33.95万人份,至此,天花在全县根绝。
  至年底,山丹县安置上海移民1908户,5799人,河南移民3922户,1.4071万人。
  是年12月至次年初,中共山丹县委按照省委《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在农村人民公社实行工资制(按劳分配)和供给制(按人供应口粮等)相结合的分配方式,规定公共积累占扣除费用后收入的45—50%,社员分配占50—55%。自留地、成片林木、大牲畜、大型农具归公社所有。小农具、宅旁零星树木归社员,鸡、鸭、兔允许私养。
  是年,祁店水库人工养鱼成功。
  是年,精简干部306人,下放劳动锻炼226人。
  1959年
  2月,山丹县总工会成立。
  夏,恢复自留地。山丹县委根据省委意见,以基本核算单位计算,每人留量以每人平均占有土地的5%划给,允许社员家庭可少量饲养驴、羊、猪、鸡。
  8月,山丹县兵役局撤销,设中国人民解放军甘肃省山丹县人民武装部。
  9月,中共山丹县委按照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庐山会议)和省委二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在全县展开“反右倾”运动,斗争和批判了一批干部,定
  县委书记处书记兼县长王东坡、副县长黄林兴及公社、部委领导干部15人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并对147名犯有严重“右倾”和有“右倾活动”的干部及农村“富裕中农代言人”、“冒尖人”1131人进行批判斗争。
  12月12日,中共山丹县委书记处书记兼县长王东坡不幸逝世。1964年10月28日中共张掖地委第68次常委会议决定追认为革命烈士。
  是年,县供销社销售过磷酸钙,山丹开始使用化肥。
  是年,粮食歉收,总产3288万公斤。县委浮夸成绩,包产指标2.788亿公斤,高额征收856.5万公斤,征购4298.5万公斤,致使农村口粮奇缺,出现不少浮肿及干瘦病人。
  县委书记刘逢皓主持修建县委大楼。1960年主体工程完成后停工,1970年221部队安装门窗暖气使用,1981年4月县委、县政府迁入办公。
  是年精简干部。全县党、政、群机关干部532名,精简200人;企事业单位1874人,精简157人。
  1960年
  3月,山丹县遵照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16两1斤制改为10两1斤制。
  7月,中共甘肃省委下达《甘肃省农村人民公社粮食管理制度》,改变留粮到户,实行基本核算单位(大队)统一管理粮食的制度。
  9月30日,中共甘肃省委发出《关于调整城镇粮食定量标准的指示》,规定特劳每月平均25公斤,重劳平均19公斤,轻劳15.5公斤。山丹实际供应标准为干部每人每月9.5公斤,学生9公斤。农村无标准,视各核算单位粮食情况定量,主要以代食品(野菜等)补充。
  10月,全县大面积试种冬小麦。
  11月,县内发生多起哄抢事件。东乐、位奇、陈户3所粮站,城区屠宰场、食品厂被抢,县委采取措施,及时制止。
  11月,寺沟水库竣工,最大库容131.2万立方米,国家累计投资78万元,群众投工90.47万个工日。
  12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在兰州召开书记处扩大会议(西兰会议),甘肃省委紧急派出大批干部和医务人员,下乡帮助群众安排生活,医治疾病。
  12月17日,山丹县委向中共张掖地委报告灾情,内称:当前我县农村劳苦
  人民,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初步统计全县共有各种病人5000多人,最近两月死亡246人。目前群众口粮每人每天只有6两,体质日益瘦弱。
  全县随即增设临时医院(站)43处,病床1727张,发被褥2048条。患者每人每天供应细粮10两、油3钱、肉1两、菜10两。增加社员口粮标准,多数达到每人每天7两。发放救济棉布58万多尺,棉花5万多斤,羊毛1.3万斤,以及大批“康复丸”,紧张情况得到缓解,群众称之为“抢救人命”。为此,国家拨款75万元。
  是年底,在“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开展以保粮保钢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中,全县共精简职工2389人(含县办工业企业1963人),回农村2328人,下放基层61人。城市清理出家属及市民劳力79人,下放农村生产。
  1961年
  
  2月,由于原县委主要领导人犯有严重错误,中共甘肃省委决定撤销山丹县委,成立中共山丹县临时工作委员会,派省检察院检察长赵文献为书记、西北局工作团团长王荣卿和张掖军分区副司令员陈应堂为副书记。原山丹县委第一书记刘逢皓及书记处书记、常委共5人被定为“地富反坏集团”,先后送兰州、张掖集训。1964年10月,分别给以逮捕判刑、开除、降职处分。1981年元月,“地富反坏集团”案平反,区别情况,安排适当工作。
  2月,根据西兰会议精神,山丹县增划自留地,由原来占耕地的5%增为7%,允许社员开小片荒地、饲养猪、羊、鸡等。
  5月底,中共甘肃省委转发《汪锋同志关于农村食堂等问题向毛主席的报告》,省委认为,不应当把食堂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凡是群众不愿意办下去的食堂,可以解散。山丹县公共食堂全部停办。
  7月19.日,中共山丹县临时工作委员会撤销,甘肃省委重新组建中共山丹县委,任命郝国柱为书记。
  9月,“大跃进”时期开办的山丹铁厂、山丹焦化厂停办。
  10月13日至16日,山丹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10月,全县8个人民公社调整为32个(山丹片16个,民乐片16个)。
  11月,为增加供应,促进物资交流,山丹城乡开放集市贸易,商品主要为食物等。
  是年,降低粮食征购量。全县为1508.8万公斤,其中民乐片16个公社承担803.7万公斤,山丹片15个公社承担533.55万公斤(城东公社管理城镇居
  民),8个国营农场承担171.5万公斤。
  是年,全县精简职工、压缩城镇人口共7975人,其中职工6040人,学生1076人,居民859人,主要为山丹煤矿职工及其家属。 是年冬,以恶霸地主何志学为首的土匪叛乱,抢粮食、杀耕畜、破坏公路电线。县武装部配合公安局组织民兵围剿,击毙2人,伤2人,俘11人,瓦解51人。
  1962年
  1月1日,恢复民乐县建制,山丹、民乐两县分设。
  1月,山丹县人民武装部归甘肃省军区建制。
  1月20日,宣布对县委书记处书记、县长苑福等51人甄别结论。在反右倾整风运动中,一批干部被定为思想右倾、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或反党分子。甄别后平反者38人,取消预备党员资格者2人,退职回家者11人。
  春,山丹县农村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管理体制,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
  春,山丹军马场六分场(今并入二场)试种春小麦成功。自此,大马营以南的高寒地区大面积种植小麦。
  3月18日,山丹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面临三年自然灾害,人民生活极其困难的情况,会议重点解决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安排人民生活等问题。
  9月27日,中共山丹县委案件甄别委员会对1959年反右倾、1960年两条道路斗争以及1958年后党内各次整风运动中被批判处理的脱产干部241名,农村基层干部607名,社员群众701名甄别平反。
  是年,山丹县运输队开办县城至马营、霍城等地的客运业务。
  是年,全县精简压缩职工及城镇人口874人,其中职工250人,城镇居民624人。
  1963年
  6月2日至6日,山丹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传达甘肃省第二届第四次人代会精神,总结前一阶段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经验和存在问题以及阶级斗争情况,选举段成本为县长。
  夏,全县中小学开展“学雷锋”活动。
  12月下旬,全县开展“双十条”宣传教育活动。“双十条”是中共中央于5
  月制定的《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前十条),9月制定的《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后十条)。宣传教育中一面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一面强调团结95%以上干部和群众的重要性。同时,各社队开展“小四清”(清帐目、清仓库、清财物、清工分)。
  是年,山丹面粉厂建成投产,年生产能力3623吨。
  1964年
  2月25日至3月2日,中国共产党山丹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中共山丹县第四届委员会,郝国柱任书记。
  7月1日,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2.243万户,10.6721万人,其中男5.6532万人,女5.0189万人,比1953年增加4.1823万人。
  11月中旬,中共甘肃省委派山丹县社教团共3957人进驻山丹,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至翌年5月底结束。
  11月,中共甘肃省委发出《关于处理社员自留地、开荒地、自留羊的几项具体规定》,全县共收超政策自留地1.44万亩,羊2960多只。
  11月15日,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处书记胡继宗、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徐国珍分别在双桥、郇庄蹲点,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是年,四坝农场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11师四坝农场”,1968年改为农建11师10团。
  1965年
  1月,中共中央发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二十三条》),对上年冬社教运动中一些“左”的偏向作了纠正。
  县、公社、大队均建贫下中农协会,会员共2.5676万人。
  3月,全县建置城关镇、西湖(后改为清泉)、东乐、位奇、陈户、花寨子、大马营、霍城、李桥、红寺湖、老军11个人民公社。
  3月16日至21日,山丹县第一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召开,出席正式代表569名,列席代表146名,选举产生山丹县第一届贫下中农协会委员会,孟金瑞任主席。
  4月,城镇人口口粮标准提高1公斤,为13.84公斤。
  4月17日,中共中央同意内蒙古、甘肃两省区1964年8月5日的协议,具体确定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同山丹县的行政界线。
  5月,白石崖新渠开始施工。全渠长29.33公里,卵石浆砌。国家投资193.77
  万元,补助粮37万多公斤,用工53.5万个工日,年引水量800多万立方米,于翌年7月竣工。
  秋,山丹县对10个农村人民公社的粮食征购任务进行调整,完成公粮、征购任务的余粮社队承担超购,在统购价的基础上加价30%。调整后征购基数596万公斤。当年实征公粮193万公斤,统购270万公斤,超购48.5万公斤,其他283.5万公斤。
  11月30日至12月2日,山丹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农业学大寨、以开展农田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形势下召开。选举张荣显为县长。
  1966年
  6月,县委传达《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五·一六通知》),山丹县机关学校先后出现大字报,掀起“文化大革命”浪潮。
  6月,开展对邓拓、吴晗、廖沫沙“三家村”的批判。
  7月,中共山丹县委派工作组进入山丹中学,领导“文化大革命”。8月,工作组奉命撤出,学生自己闹革命。
  同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杨成武路经山丹,视察山丹军马场。
  8月,北京等地红卫兵来山丹串连,鼓动中学生“造反”,揪斗“走资派”。山丹县中学生随即赴北京等地串连,学校停课。
  9月,红卫兵横扫所谓“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一些文物墓葬被破坏,许多商品被砸烂;部分商店学校改换名称,甚至强行剪去妇女发辫。 1967年
  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7240部队派出干部战士,由副参谋长冯桂新率领进驻山丹,执行“三支两军”任务(支左、支工、支农和军管、军训)。
  稍后,山丹县各“造反派”分别联合,组成“山丹县红色革命造反派总司令部”(简称“红司”)和“山丹县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派总指挥部”(简称“总部”)。
  4月14日,由支左部队参与,中共山丹县委书记、副书记、监察委员会书记、组织部长、农工部长、农业局长、计划委员会主任被“造反派”非法夺权,临时成立革命委员会取代县委,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8月,北京“六·二六”医疗队来山丹下乡为群众治病。
  自10月始,全县城乡掀起竖毛主席语录牌、绘毛主席画像、写“文化大革
  命”标语、人人购备《毛主席语录》的热潮,时称为“红海洋”。
  自“四·一四”夺权后,“红司”、“总部”因结合县级干部意见分歧,发生多次武斗,5人死亡。
  12月,7240部队抽调干部战士组成“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到农村开展革命大批判,推动农村“文化大革命”深入发展。
  是年,在祁家店水库建成水电站1处,为山丹县小水电之始。
  1968年
  3月,山丹县人民法院、山丹县人民检察院、山丹县公安局实行军事管制。
  3月28日,成立山丹县革命委员会,冯桂新任主任,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
  6月9日,县革命委员会召开批判大会,县委书记韦忠康、副书记穆永吉及各部局负责人24名被揪斗,戴木牌、涂黑手、游街示众。至8月26日,《人民日报》刊载姚文元的文章《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清理阶级队伍开始。全县被作为“走资派”、“保皇派”、“黑干将”、“叛徒”、“特务”、“残渣余孽”而批斗的干部群众有3000余人。
  7月20日,县革命委员会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集中被揪斗的中小学教师和医务人员101人,由保卫部组织批判斗争。至11月6日结束,大部送往李桥水库劳动,时称“小教100天”。
  8月,县革命委员会派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赴重点农村,领导“斗、批、改”。
  冬,7240部队再次派“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农村,介入“文化大革命”。
  是年,不准社队社员经商,集市贸易被视为资本主义滋生的土壤而被批判取缔。
  是年,农村人民公社年终决算学习山西大寨经验,现金按人三劳七分配,助长平均主义。
  1969年
  1月,兰州等地“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城镇居民及职工家属共1246人来山丹,分别安置在生产队或农场劳动。
  3月,全县中小学一律实行春季招生。中学实行二、二分段制(初、高中各2年)。主要学工业基础知识、农业基础知识、文艺课和军体课。废除班主任制,
  按年级组成班、排、连,连设指导员。各校建立学工学农基地,学生每周劳动2—3天。贫协选派贫下中农代表进入学校,参与管理。
  3月,县革委会设“五七”干校,集中“文化大革命”中被批斗的县社干部,参加干校农、林、牧生产劳动。
  4月,军马局与永昌县、永昌农场三方联合修建西大河水库。1973年10月竣工,设计库容6800立方米。
  是年,县政府投资6万元,建年加工油品932.5吨的榨油厂,当年投产。
  是年,张掖地区行政公署利用停办的县水泥厂原址,筹建地属企业山丹水泥厂。
  1970年
  1月,为加强战备、反修防修,全县开展“三诉三查”运动。
  2月,开展“一打三反”运动,即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大批大斗之风再度掀起。
  3月,为适应兰州钢铁厂,河西堡铁厂需要,甘肃省革命委员会重建山丹焦化厂,隶属省重工业局。
  3月26日,《甘肃日报》(下午版)以整4版篇幅,报道红寺湖公社(127户,748人)挖地下水0.02秒立方米的事迹,称为“0.02”精神。
  秋,县良种场在县城北打成全县第一眼机井,深80米,灌地200多亩。
  11月,筹建羊虎沟煤矿。
  是年,张掖地区行政公署在东水泉原矿区的基础上筹建地属企业东水泉煤矿。
  1971年
  1月9日,中国共产党山丹县第五次代表大会闭幕,会期11天,县委常设部门改组为办公室、政治工作部、保卫部、生产指挥部、选举武三成任书记。
  夏,清泉公社头坝、四坝诸渠开始汲引机井水补充。
  秋,山丹县卫生防疫站与县医院分设,成立卫生、防疫、地方病防治3个股,开展卫生防疫工作。
  10月,山丹县第一批经政府推荐的工农兵大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学习。
  冬,山丹县响应毛泽东“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为加强战备,社队掀起挖地道的高潮。
  是年,全县部分大队办起合作医疗站33处,医疗站配备“赤脚医生”(经
  过培训的农民医生),有条件的大队筹集合作医疗基金,社员一般病可免费治疗。
  是年,县革命委员会拆毁城西名刹大佛寺。
  1972年
  12月,山丹县革命委员会保卫部开始清理“文化大革命”期间判刑案件,至次年,先后为40余起冤狱平反昭雪。
  是年,霍城供销社由青海乐都引进甘兰型油菜种子,在霍城试种。
  1973年
  1月25日至29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山丹县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选出共青团山丹县第九届委员会,因“文化大革命”冲击而陷于瘫痪的青年组织恢复活动。
  3月,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来山丹军马局视察工作。
  4月,山丹县妇女联合会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选举新的妇女联合会,开展工作。
  6月,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第三次访问山丹。
  7月,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发出《关于加强粮油统一管理的规定》,规定各部门不得自行收购粮油,不论在征购期间或征购任务完成后,严禁粮油进入市场。
  8月24日,山丹县总工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选出工会委员会,恢复工会活动。
  12月,中共山丹县委撤销政治工作部、生产指挥部(保卫部已于8月撤销),恢复组织部、宣传部、县级机关党委等部门。
  是年,县设打井办公室。67个大队181个生产队抽劳力2100多人,组成143个专业队,当年打井164眼。
  是年,山丹县磷肥厂基本建成投产,当年生产磷肥2000吨。1987年转产磺化酚腐植酸铬(PSC),改名山丹县龙首化工厂。
  是年,“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山丹段开始建设,于县城东北1.5公里处建机械林场。
  1974年
  3月,全县开始“批林批孔”运动。县革命委员会组织宣传队至各人民公社举行漫画展览,并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写“评法批儒”稿件的活动。
  夏,肉食供应紧张,奖售生猪。在完成国家生猪交售计划后,社员每超交一口肥猪,国家奖给粮、布票,供应生产队化肥25公斤;生产队集体交售,不
  论计划内外,国家除奖粮、布票外,另供应化肥25公斤。
  秋收后,全县10个人民公社抽调2.59万多劳力,划分29个“战区”,开始条田建设,时称“大兵团作战”。经多年整修,至1988年,全县建设条田16.2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54%。
  10月,县文化馆举办业余文艺调演,6个农村代表队,山丹一中、耐火厂2个城镇队共200多人,演出戏剧、歌舞、武术、表演唱等。
  1975年
  2月,召开全县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代表大会,表彰上山下乡、回乡知识青年先进集体和个人以及先进安置社队。
  9月,全县掀起评《水浒》、批判投降派的活动。
  是年,由新疆农八师引进卡拉库尔羊300余只。羔出生后3—7天宰杀剥皮,毛卷曲,光泽好,制裘美观,供出口。
  1976年
  4月,全县开展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活动。
  6月,后勤部撤销青藏办事处军马生产管理局,组建兰州军区军马总场,任命张连城为场长,张守法为政治委员。
  夏,白石崖新渠渠底加固工程开始。国家投资124.36万元,用工54.27万个工日,加固渠底28.36公里。
  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18日,县城及各人民公社所在地分别隆重举行追悼大会。
  10月22日,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被粉碎的消息发表后,城乡各地举行庆祝活动。
  是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1.0406亿市斤,为山丹第一个突破亿斤年。
  1977年
  12月,山丹县科学技术委员会重新成立,副县长魏永才兼主任。此后,陆续成立16个专业学会,10个乡级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交流科技信息,推动科普活动。
  是年,祁店水库由省上投资兴建鱼池,购进鱼苗18万尾,后捕捞成鱼600多公斤。
  是年,甘肃省经委批准新建山丹县炭黑厂。
  1978年
  5月,刘家峡水电站送电至山丹。建山丹县供电所。嗣后相继设崖头、东乐、李桥、红寺湖4个变电站。
  5月,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统战部、公安部《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请示报告》,山丹县摘掉原划54名右派分子帽子,其中安置工作26人,对死亡的16人给予抚恤。反右斗争中定为反党分子的5人予以平反,对内定中右或因右派言论受处分的20人,撤销原处分。1979年夏,全县错划右派分子得到改正。
  7月11日,山丹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形势下召开,选举赵玉茂为山丹县革命委员会主任。
  7月,恢复中国少年先锋队组织名称(“文化大革命”期间改为“红小兵”)。
  是年,中共山丹县委为“文化大革命”中受处分的干部落实政策,撤销191名干部的错误处分。
  1979年
  1月6日至9日,中国共产党山丹县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王凤鸣任县委书记。这次大会传达、学习和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等问题。
  1月29日,《人民日报》报道,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和地主、富农子女成份问题的决定。指出,凡是多年来遵守法令,老实劳动的地、富、反、坏分子,经群众评审、县委批准,一律摘掉“帽子”,给予人民公社社员待遇。全县有728名地富反坏分子摘掉“帽子”。
  6月,路易·艾黎第四次访问山丹。
  8月4日,兰州军区政治委员肖华来山丹,视察军马总场。
  10月,李桥水库经1958年至1960年春、1967年4月至1975年底、1977年6月至1979年10月三度施工,基本告竣。累计投资547万元,投工389万个工日,有效库容为1416万立方米。 是年,国家允许个体经济发展,城乡申请经商者甚多。至1988年,个体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共1890户,从业2760人,资金202万元。
  1980年
  2月,山丹县烙画在张掖地区工艺美术展览会上获奖。山丹烙画始于1979年,融烫烙、绘制、装裱于一体,古朴雅素。
  2月19日,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宋平来山丹,并去军马总场视察。
  春,全县750个生产队实行各种承包责任制,有专业承包、联产计酬,以队作业、定额计酬,分组作业、联产计酬,大包干到组等形式。
  春,调整粮油种植比例,油料种植面积由上年3.3577万亩增至6.3506万亩,其中甘兰型大油菜种植尤广。粮食由1978年的40.32万亩减为38.135万亩。秋收产量增加1230万公斤。
  7月12日,中共甘肃省委常委和兰州军区党委常委召开联席会议,讨论解决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区和山丹军马场草原纠纷问题。决定将原为山丹县辖区西大河30万亩草场,依南北走向划出一半归皇城区,另一半归军马场。26日,山丹军马场将18.5万亩草原划给肃南县。
  12月26日至30日,山丹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全党工作重点转移,调整国民经济取得初步成绩的形势下召开。山丹县革命委员会改为山丹县人民政府,蔺学俭任人大常委会主任,邢积德为县长。
  是年,国家投资180万元,地方贷款26万元,建地属企业山丹县化工厂。
  1981年
  5月,在距县城西南5公里的瞭高山顶(海拔2030米),建10瓦电视差转台,1982年3月,安装50瓦差转机,县内大部分地区可收看张掖电视台转播的节目。
  8月,调整学校布局,裁并13所小学附设的初中班和位奇、东乐、霍城、马营4所中学的高中部。
  8月,开始在全县进行地名普查,至1983年4月,《山丹县地名资料汇编》通过地区验收,随即出版。
  秋,在东街县水电局院内建成倒锥壳水塔1座,高33米,容量50吨。
  秋,西干渠改建工程竣工。西干渠自1956年起,先后用卵石、混凝土砖衬砌,均不能解决冻胀问题。1979年,改用料石衬砌,坚固耐久。同期,东干渠也以料石衬坡,卵石浆砌弧形底,改建8.8公里。
  10月,山丹县贫下中农协会撤销。
  11月,山丹县中医医院成立。省、县先后拨款23万元,于南街建两层综合楼一座,面积834平方米。
  是年,引进披碱草、老芒麦、沙打旺等牧草品种。
  是年,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公布后,县政府对集体、机关、个人所有林木,定权发证,结束了1958年以来权属不清,滥
  伐偷伐的局面。
  是年,从民乐、张掖、泾川等地引进苹果梨,质脆核小,汁多味甜。
  1982年
  春,全县实行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以土地为主的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2.4314万户承包集体土地54.7588万亩。
  4月,抽调技术人员和行政干部210人,对全县农业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及农林牧副各业生产现状,进行调查,至1986年12月,出版《山丹县农业区划汇编》一书。
  5月,县上投资50万元,职工居民参加义务劳动,新辟文化街、北大路,拓宽北环路、青年街、清泉街、仓房街。次年全部铺沥青路面。
  6月8日,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原培黎学校医院院长斯潘塞及夫人由中国对外友协理事刘庚寅陪同来山丹,次日,为“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开馆典礼剪彩,馆藏艾黎捐赠的中国古代文物3800余件。
  7月1日,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3.3866万户,16.9267万人,其中男8.7475万人,女8.1792万人,比1964年多6.2546万人,比1953年多10.4369万人。
  8月,中共山丹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部恢复。
  是年,由省、地、县投资32万元,兴建县医院门诊大楼,面积1615平方米。
  是年,县陶瓷厂仿武威市出土的东汉铜奔马,制成陶瓷镀铜奔马。
  10月19日,以著名记者贝特生(1937年在延安曾采访过毛泽东)为团长的新西兰知名人士代表团来山丹参观,成员有杰克·尤恩、原培校教师艾启赫及艾黎侄子罗德·里克·艾黎等。
  是年,全县开展林业“三定”工作(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和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给1.6969万户划“三荒地”2.641万亩。此后,逐年尚有增加。
  1983年
  1月,中共甘肃省委决定成立“两西农业建设指挥部”(以定西为主的甘肃中部干旱贫困地区和河西走廊商品粮地区简称“两西”),山丹县设“两西办公室”,实施“两西”建设计划。
  1月,市场开放,社员生产的粮、油、猪、蛋、皮毛、牛羊等农副产品完成任务后允许上市,恢复和开放以个体户为主的小商品市场。
  2月,允许职工留职停薪进行个体经营。零售商业、饮食服务业和副食品加工业实行经营承包。
  夏,大黄山林区发现云杉阿扁叶蜂,危害面积350亩。1987年蔓延至7000亩,1988年达9468亩,成立领导小组,着手防治。
  8月,兰州军区司令员郑维山来山丹军马总场视察。
  秋,粮食部门改变油料收购结算办法,农户交售油料按比例价计算,计划内收购的亚麻籽、油菜籽40%按统购价,60%按超购价,芥菜籽各半计价。
  11月,县以下建置政社分设,人民公社改称乡(镇),生产大队改称村;生产队改称组(社)。
  12月29日至3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山丹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委员44人,选举王琥任主席。
  1984年
  1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山丹县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中共山丹县第七届委员会,李英明任书记。
  1月20日至23日,山丹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蔺学俭任人大常务委员会主任,毛光友任县长。
  3月,县人民政府给76名30年以上教龄的中小学教师颁发奖章、荣誉证书和奖金。
  3月,中共山丹县委设整党指导小组,在全县13个党委、6个党组、260个党支部先后开始整党。至1987年1月结束。
  5月,根据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山丹县分别对工作满5年、7年、10年的本科、大专、中专毕业生向上浮动一级工资,并发给边陲补贴。
  5月,中共山丹县委成立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专事党史资料征集和整理工作。
  8月31日,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中国对外友协副会长刘庚寅、卫生部顾问马海德、甘肃省副省长葛士英、省人大副主任李屺阳等来山丹,为山丹培黎图书馆落成剪彩。
  9月2日,山丹县培黎图书馆举行开馆典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为图书馆题词。
  10月,山丹一中兴建教学大楼,次年9月10日落成,共4层,建筑面积4070平方米。
  是年,全县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改上缴利润为上缴税款),取消工商税。按纳税对象改为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并开征资源税。
  1985年
  春,普遍推广地膜覆盖种植西瓜技术。
  3月,耐寒高产春小麦品种“高原338”在霍城推广示范,秋收平均亩产537.8公斤。
  春,山丹县人民政府以10万元贴息贷款扶助农民养猪。
  夏,兴建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建筑面积3995平方米。
  7月22日,山丹县集会纪念原培黎学校英籍教导主任乔治·艾温·何克逝世40周年。
  8月14日,山丹、永昌发生边界纠纷。后经甘肃省人民政府裁决,将原为山丹辖地的尖山滩、东水泉滩、长沟东洼、定羌庙东滩、骟马墩滩以及大黄山东侧大干沟以东的地区划归永昌。
  9月10日,山丹县中小学隆重庆祝第一个教师节,机关、厂矿、农村开展慰问教师活动。
  9月20日,芦堡学校新建工程竣工。
  9月,中共山丹县委党校举办的广播电视大学党政班开学。
  12月19日,香港人士叶均发来山丹参观。
  1986年
  3月,甘肃省山丹培黎农林牧学校兴建教学大楼。
  该校由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倡议创办,1985年5月开始筹建。甘肃省人民政府各有关厅(局)共拨款47万元,地、县拨款10万元,首建4层教学大楼,共3728平方米。1987年4月招生,归甘肃省农委领导。之后,增建礼堂、学生宿舍楼、教职工宿舍楼,仿艾黎故居——雷坛等。
  5月,全县第一所农村中心幼儿园——清泉乡双桥幼儿园成立。
  6月,霍城乡生地洼村安装风力发电机。
  6月7日,县人民武装部,由军队编制改为地方建制。
  6月27日,新西兰萨拉·凯恩、刘顺(黄路常)来山丹参观。
  6月30日,西德—中国友协托马斯·海贝勒(王海)来山丹参观。
  7月,山丹县13万亩小麦丰产示范科研项目通过省级技术鉴定,丰产田平均亩产322.5公斤,增产114公斤。次年,先后获国家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二
  等奖、省农业厅技术改进一等奖。
  7月27日,以李祖贤为团长的香港商务印书馆参观团一行9人来山丹游览。
  9月,啤酒大麦在山丹试种成功。
  10月7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代表处巴宁义及夫人来山丹视察。
  1987年
  2月15日至18日,山丹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王兴明任人大常务委员会主任,范兴民任县长。
  2月2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山丹县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中共山丹县第八届委员会,高新民任书记。
  4月,东街百货大楼落成营业,大楼建筑面积2005平方米,耗资45万元。
  4月,兰州军区司令员赵先顺来山丹军马总场视察。
  4月26日,新西兰出版联营机构有限公司亚洲通讯员诺赫及新中友协副主席汤姆·牛纳姆来山丹参观。
  夏,防疫保健综合楼竣工,建筑面积2137.2平方米。
  8月26日,新西兰奥克兰—中国友好协会会长查理斯率代表团来山丹参观。
  秋,东乐乡人畜饮水工程竣工。该工程自1985年起,由国家投资79.57万元,群众自筹10万元,投工13.7万个,建机井、蓄水池、减压池各一,铺设管道34.5公里,解决祁店、大桥、小寨、五墩、十里铺村9250人、1.1619万头牲畜用水问题。
  10月,兰州军区军马总场改称“兰州军区后勤部马场管理局”,刘承先任局长,孟相卿任政治委员。 11月,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竣工并开始转播。
  11月,新西兰三部部长奥恩·亨利来山丹参观。
  12月27日,原山丹培黎工艺学校校长、山丹培黎农林牧学校名誉校长、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因病于北京逝世。
  是年,东乐乡静安村自筹资金18万元,县教育局拨款3.5万元,新建静安学校两层教学楼及宿舍等。
  1988年
  4月25日,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的骨灰由北京运至山丹。部分骨灰由飞
  机撒在艾黎生前曾耕耘开发的四坝滩及川口一带,部分安葬于艾黎陵墓,专程来参加安葬仪式的有新西兰外交部协理部长弗兰·怀尔德、新西兰驻华大使华德、新中友协主席杰克·尤恩、副主席云达忠以及加拿大、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艾黎生前友好,中国对外友协会长章文晋、中共中央委员吴蔚然及甘肃省政协主席葛士英、甘肃省副省长阎海旺和李屺阳等。
  4月28日,中共山丹县委、县政府成立山丹县志编纂委员会,开始修志工作。
  5月2日,在甘肃工作的英、美、澳、苏、日文教专家一行16人来山丹参观。
  5月,县中医院院长王侃参加甘肃省卫生厅组建的援助马达加斯加民主共和国的中国医疗队,于21日出国。
  5月,县博物馆在县城西北17公里处龙首山口子西侧的草场洼发现新石器时代的墓葬群,出土彩陶及少量玉、石器,属马家窑类型之马厂文化。
  7月,山丹县中小学教师及科技人员先后评定职称。至年底汇总,具备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1485人,其中高级职称29人(教师24人),中级职称396人,初级职称1060人。
  8月19日,美国5位草原专家由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有关人员陪同来山丹考察。
  9月,电视连续剧《第二故乡》开拍,影片记述路易·艾黎在甘肃的经历。
  9月29日,新西兰友好团体一行21人来山丹参观。
  秋,芦堡村人畜饮水工程竣工。由国家投资31万元,自筹资金11万元,诸受益村投工14.7万个工日,铺设管道37公里,从毛家碱坝碱泉引水,解决朱湾、柳荫、小寨、郭洼及芦堡人畜饮水困难。
  11月28日至12月5日,县长范兴民以山丹县代表、甘肃省友好代表团成员的身份,随同省长贾志杰,访问路易·艾黎的故乡——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
  12月29日,山丹各界群众冒雪集会,纪念路易·艾黎逝世一周年。
  是年,全县油料播种面积12329万亩,产量达1430万公斤,为历史最高水平。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

《山丹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叙了甘肃省山丹县大事记、自然地理、建置、经济管理、农林牧水、工业交通邮电、商业、财政税务金融、城乡建设、政权、政法、党派群团、军事、教育科技、医药卫生、文化、艺文、民族宗教人口、民俗方言、人物、山丹军马场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