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阴治碱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酒泉市肃州区志》
唯一号: 292235020220000124
作品名称: 排阴治碱
文件路径: 2922/01/object/PDF/2910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158.pdf
分类: 其他
分类号: TV211
主题词: 水利

作品简介

排阴治碱酒泉市有盐碱地44万亩,主要分布在城区北部边湾滩、明沙窝和东北部狼窝泉滩、白疙瘩滩、黄泥堡滩、上山沟、集泉、漫水滩等地,约占总面积的9%。耕地面积内有盐碱地13万亩,占农作物耕地面积的15%,主要分布在铧尖、临水、泉湖、三墩、银达、怀茂等乡镇部分村组。80年代后期,有近70%的排碱沟滑坡淤积严重、排水不利、危害加剧,造成盐碱次生化、土地弃耕等严重后果。 90年代初,制定《酒泉市洪水河、临水河灌区治渍治碱规划》,开展规模较大的治碱改土工程。铧尖、三墩、泉湖3乡挖排碱沟15条,其中 支排碱沟7条,斗排碱沟8条,总长11.83公里,工程总投资17.67万元。1991年,铧尖、临水、银达3个乡挖排碱沟7条,其中,干排碱沟1条,支排碱沟4条,斗排碱沟2条,总长9.84公里,工程总投资15.6万元,改善面积0.28万亩。1992年,泉湖、银达、怀茂、三墩、临水5个乡,挖排碱沟46条,总长21.49公里,工程总投资19.45万元,改善面积0.29万亩。1993年,铧尖、泉湖2个乡挖斗排碱沟15条,长10.12公里,总投资25.12万元,改善面积0.3万亩。截止2002年底,完成治碱排阴沟53.28公里,其中,干排碱沟4.5公里,支排碱沟11.52公里,斗排碱沟24.56公里,农排碱沟12.7公里,建筑物148座,总投资77.84万元,改善面积1.44万亩。

知识出处

酒泉市肃州区志

《酒泉市肃州区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分为人口、民族宗教、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农业、工业、商贸流通、旅游、交通、邮电通讯、城乡建设、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肃州区委员会、民主党派、群众团体、肃州区人民代表大会、肃州区人民政府、政协肃州区委员会、军事、公安、检察、审批、乡镇概况、人物等三十八章,记述了酒泉市肃州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