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婚姻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辑》
唯一号: 292234020220000265
专题名称: 裕固族婚姻习俗
文件路径: 2922/01/object/PDF/291010020220000004/001
起始页: 0188.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裕固族过去的婚姻分正式婚与帐房戴头婚。正式结婚是一夫一妻制,父母包办。经过求婚、订婚、结婚三个步骤。财礼很重,而且必须门当户对。也有大户娶穷人女子的,但穷人绝娶不来大户女子。结婚时要举行送亲,迎亲等一系列仪式,要宴请亲朋,仪式也很复杂,多为宗教迷信活动。很少与其它民族通婚。由于聘礼过重,一般穷苦牧民结婚十分困难。有些贫苦牧民不得不实行“换门亲”,即舅表,姑表间通婚。第二种婚姻是帐房载头婚,即女子长到十五岁,十七岁或十九岁时(多为奇数)选择“吉日”宴请宾客,给姑娘带头面,另立小帐房,从此就可以与别的男子同居,生儿育女不受社会的非议。如果男女双方感情好,男子可以长期居住,所生子女称男子为“谷雨”(尧呼尔语即叔叔的意思)如感情疏远临时性的,可另择称呼。男子与戴头面妇女结合常住女家的必须参加劳动,但无夫妻名份,也无财产继承权。一般说戴头面的妇女家庭地位较高,不受男子约束。舅舅虽然不是家庭成员,但受到特殊的尊敬。外甥家婚丧吉庆大事、财产继承都要听舅舅的意见。无论那种婚姻同姓同户不能通婚。黄泥堡、明花、莲花一带过去婚姻中也有少数“小女婿”和“童养媳"黄泥堡裕固族人是后来入关的西刺玉固尔,他们居住的地方临近汉族,在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改变了自己的民族习俗,因此这里的婚礼习俗既不像汉族又不同于本民族的传统。但是迎娶,嫁送仪式却非常隆重,双方要宴请亲朋和宾客,在席桌上新郎新娘要给大家敬酒、劝食。 一九五八年反封建后,经过广泛宣传婚姻法,废除了封建的包办婚姻,使青年男女获得了婚姻自主的权力,促进了社会进步。近几年对男女平等的宣传,使一些女性得到合法权益。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1988年正式编辑出版《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辑,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题写书名,止2001年共编辑出版12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