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酒泉市肃州区志》
唯一号: 292234020220000257
专题名称: 婚俗
文件路径: 2922/01/object/PDF/2910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579.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产地: 酒泉

专题描述

婚俗 (一)合婚。旧时青年男女结婚前须由男方请媒人前去女方家中说合,经同意后,双方提供“生年八字”请术士推算,看属相是否相配,“八字”相合方可许婚,相克则不能成婚,谓之“合婚”。(二)递换手。青年男女第一次见面要互相交换礼物,亦即互赠定情信物,称“递换手”。(三)添箱。姑娘出嫁前,娘家人摆酒席招待亲友,客人带着嫁妆礼品上门祝贺,俗称“添箱”。(四)抱轿。旧时青年男女结婚时,男家一般用骡马轿车或牛车迎娶新娘。新娘红布苫头,由一属相相近的中年男子抱上车,称“上轿”,到男家后再由此人抱下车送至新房,这一过程俗称“抱轿”。(五)闹房。新婚之夜,新郎或其父辈要请亲邻同辈男性青年来闹房,若请不到人,说明新郎人缘不好,家庭人气不旺,是很不吉利的。闹房者让新郎新娘拥抱、接吻、说情话,做一些勉为其难的挑逗动作。此习俗源于旧时男女成婚时年龄尚小,不谙风情,对其进行的一种性启蒙教育。闹房时,男女双方的父兄长辈均要回避。睡觉时,要将两条被予重合在一起 拉开,喻示“鸳鸯共枕”。旧时还要把两人的头发挽在一起,谓之“结发夫妻”。(六)铺床。新房内有中老年妇女专为新人铺床,她们在两床被了的四角夹入核桃、桂圆、花生、红枣、荔枝等,口中念道“荔枝掺圆圆(桂圆),生下的娃娃穿蓝衫(意为读书做官);圆圆加荔枝,生下的娃娃有志气;炕上放个箱箱儿,生下的娃娃是双双儿;地下支个柜柜儿,生下的娃娃是对对儿”。(七)试刀而。婚后第三天,新娘要亲自下厨擀长面,由公婆、姑嫂、兄弟等人品尝,目的是对新娘的做饭技艺进行实地测试,谓之“试刀面”。(八)回门。新婚夫妇携带礼物到女方家探亲谓之“回门”。婚后第八天回娘家称“站八天”;婚后满一月回娘家住一个月叫“站对月”。回门时,娘家人一般要包饺子招待女儿女婿,称“捏嘴饺子”,喻示一对新人和睦相处,三缄其口,不要吵嘴。

知识出处

酒泉市肃州区志

《酒泉市肃州区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分为人口、民族宗教、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农业、工业、商贸流通、旅游、交通、邮电通讯、城乡建设、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肃州区委员会、民主党派、群众团体、肃州区人民代表大会、肃州区人民政府、政协肃州区委员会、军事、公安、检察、审批、乡镇概况、人物等三十八章,记述了酒泉市肃州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酒泉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