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酒泉市肃州区志》
唯一号: 292234020220000245
专题名称: 产业结构调整
文件路径: 2922/01/object/PDF/2910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107.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产业结构调整 1994—1998年,出现了包括粮食在内的部分 农产品相对过剩,价格下跌,农民收益减少,生产积极性下降现象。其中1997年,粮食生产创历史最高水平,种植面积4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5%,总产突破5亿斤大关达25.6万吨,商品粮13.6万吨,占粮食总产的53%,粮食面积比1990年的49.3万亩减少3.3万亩,总产却增加2.7万吨。1999年,国家出台在中西部部分地区缩减粮食面积,实现退耕还草、还林政策,一些粮食品种退出保护价收购。粮食政策由原来的政府统购统销、单纯追求产量,转向放活市场、注重产品质量、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的时期。2000年,贯彻国家粮食政策,调整种植业结构,提出压粮、扩经、种牧草的发展思路,粮食种植面积缩减到34.5万亩,比1999年减少11.5万亩。种植结构由传统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变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优质牧草三元结构,粮、经、草种植比例由原来的75:25调整为56:40:4。推广种植以甘春18号、甘春20号等高蛋白面包型小麦2万亩,86116、86141、甘春17号等高蛋白、强筋粉型小麦4.5万亩,推广种植中单9354、9415、美国DK系列紧凑型掖单系列玉米2.5万亩,优质粮种植面积9万亩,占粮食面积的26%,优质粮总产达5.4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26.2%。以紫花苜蓿为主的优质牧草种植面积累计5.7万亩。2002年,粮食种植面积33.9万亩,粮食总产18.7万吨,分别比1997年减少12.1万亩和6.9万吨,粮、经、草种植比例调整到55:36:9。优质粮种植面积13.8万亩,占粮食面积的40.7%,比2000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

知识出处

酒泉市肃州区志

《酒泉市肃州区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分为人口、民族宗教、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农业、工业、商贸流通、旅游、交通、邮电通讯、城乡建设、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肃州区委员会、民主党派、群众团体、肃州区人民代表大会、肃州区人民政府、政协肃州区委员会、军事、公安、检察、审批、乡镇概况、人物等三十八章,记述了酒泉市肃州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