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河清堡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唯一号: 292234020220000164
专题名称: 中河清堡
其他名称: 紫金城
文件路径: 2922/01/object/PDF/2910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192.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中河清堡 俗称紫金城,民国改称下河清。在县东90里戈壁绿洲之中。明置土城,周围300丈,城垣完整无损,四角有圆形角墩和箭楼箭孔。开东门,上有关帝庙。明初曾置河清驿站。该堡西15里有土墩,东至盐池70里,南至清水50里,西南至金佛寺50里,北至双井60里,西北至临水70里。 在临水站东45里(双井子西15里),地碱不可耕,水远不能至,明代中叶,河清驿递站丁,在此迎送当差,最不堪命,后仍改行上路,此堡遂荒废无用。 在丰乐河东岸2里,西北距红寺堡10里,堡城周约220丈,开南门,内住居民百家,向来为民堡,为村民聚会之所。 明初置,土城周围270丈,开东西二门,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本堡守备刘国玉重建。西北距县城150里。明初本属镇夷千户所辖地,后并入高台县,属甘州。清雍正七年(1729年),划高台为肃州领县,并将清水、下河清、九家窑同时划归肃州酒泉县,明、清两代皆设守备,清束驻都司,掌管军政防务。清代并设肃州州判(副知州)一员驻此。民国一直为区(乡)公所所在地。堡内有东西长街一道,有商店、药铺、手工作坊、中心学校一所。是皮毛山货、药材、土产的供产销基地。有药王庙、三官庙、大佛寺等寺庙及戏台。大佛寺为明万历十三年(1584年)建。堡内居民约140户,是酒泉东南沿山的重镇。东北距镇夷营150里,西距金佛寺10里,堡东20里马营河,堡西30里丰乐河,堡南20里榆林坝山口有藏民住牧。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民国酒泉县志》

出版者:甘肃民族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民国时期酒泉(肃州)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将帮助人们认识、了解这一时期酒泉的自然地理、民族宗教、文化教育、风土人情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