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木与土穴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唯一号: 292234020220000123
专题名称: 棺木与土穴
文件路径: 2922/01/object/PDF/2910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168.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棺木与土穴。贫寒之家,仅做本色棺木,已觉费尽艰难,不画不油;中等人家,棺木或涂以红色足矣,稍宽裕者,则请画工彩绘,传统画法是两帮画以龙纹,名日“螭虺”,棺四边,绘以五彩图案画,前档绘牌位及停从(童男童女),后档绘以莲花,俗曰“头顶美人,脚登莲花”。死者若是文墨、有学历的士人(知识分子)则棺通身五面用黑油漆漆之。谓之“一顶墨”。也有过于贫寒之人,木植缺乏,其棺木四帮和盖,仅作平板(不起鼓),称之曰“金匣”,邻里稍事慰藉,仅能埋葬而已。贫富差异,形于眉睫。土圹,即埋葬死者的土穴,在出棂的前一天就要请几位中壮成年人(已婚者)到墓地按教会师傅所看好的方向,动土打穴,一般长7尺(2.30米),宽4尺5寸(1.5米),深1.5米左右,棺木小者,亦可约略缩小。河西干旱少雨,人民多半贫苦,丧葬之仪不论贫富,成只一棺而已,未有用椁者,埋葬不用墓志,坟上不修庐舍。但亦有墓碑,有“明堂”。全县仅清代三墩郭举人(一家出四举)坟上有石人、石马、石羊,有墓道表和阡袁,其余均不用“表”。其次是三墩萧家、榆林坝杨家,有龙头碑、石羊等物。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民国酒泉县志》

出版者:甘肃民族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民国时期酒泉(肃州)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将帮助人们认识、了解这一时期酒泉的自然地理、民族宗教、文化教育、风土人情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