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新社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六辑》
唯一号: 292231020220000563
机构名称: 晋新社
文件路径: 2922/01/object/PDF/291010020220000009/001
起始页: 0136.pdf
行业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起始时间: 1938
结束时间: 1949

机构描述

晋新社又叫共和社,酒泉人都称山西班。这个民间职业戏剧班社,是来自山西的部分蒲剧艺人组成的。在酒泉演出的历史长达十年之久,.曾经名噪一时,享有极高声誉,给酒泉的戏剧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时至今日一些六十岁左右的人,一提起当年的山西班,无不翘指称赞。 那是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了第二个年头,东北、华北沦陷区的人民,不甘忍受日本侵略者的凌辱,纷纷向西北大后方逃亡。此时晋西北地区万荣县的部分蒲剧艺人,为了免遭战祸,谋求生计,在著名须生狄隆山、花旦宋鲜梅(女)的倡招下,集结了各个行当的头牌演员二十多人组成班社一一晋新社,西行演出。 1945年,筱兰香、张盛义、朱全盛,缪安文、袁永隆、王成家、筱艳秋等一班蒲剧名家来到酒泉,他们都有各自的艺术专长和绝招,使蒲剧声誉为之大振。1945年至1948年的上半年,是晋新社名噪河西,誉满酒泉的鼎盛时期。尽管当时酒泉城内已如前所述的五家戏剧社团对垒兢技,但晋新社始终处于场场满员的优势之中。 1948年山西解放了。七八月间筱兰香带着朱全盛、缪安文和他的鼓师、琴师回了山西。张盛义、狄隆山、任金柱上了新疆。剩下的虽有二十几人,但因行当不全,器乐薄弱,在酒泉已失去了竞争能力。为了剩下这班人的生计,李芳轩领着他们到高台继续演出。那时的高台隶属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酒泉专员公署)管辖,许多人常来酒泉办事,对晋新社的演戏情况比较了解,因此晋新社在高台总算站住了脚。直到1949年7月晋新社又回到酒泉。这时又有几个人回了山西,晋新社遂告倒闭。不久酒泉解放,李芳轩和周富德、苏义亭参加了当时的人民秦剧社(现祁连剧团的前身),有的改行经商,有的说评书。成金发、高金来、陈富荣、朱秉华、宋龙池、胡改名参加土地改革,在酒泉农村安家落了户。繁荣十年的晋新社,至此彻底解体。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六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六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为甘肃省酒泉市的史料,内容分为政治·军事、人物轶事、工农业、金融财贸、文化教育、社会历史、民俗辑粹共七个栏目,共收入资料三十余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