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泉:好的。七八十年代大人们拿着春节特供票证到供销社购买二两香油、一斤好酒、两斤白糖以及一些分量极少的糖果糕点食品作为年货,用平日节省攒下来的布票给孩子做身新衣服。由于没有冰箱,人们还会做些易于保存的油炸食品与炒货作为过年的零食。
李富泉:是的,变化大的很。冬天三宝:萝卜、白菜、土豆,人都不爱吃了,先是在家吃火锅,后来是上大菜,鸡、猪、牛、羊等新鲜肉禽和各式蔬果都上了餐桌。人们开始由吃得饱变为吃得好,年货花样也多了,大白兔奶糖、麦乳精、好烟好酒等都进入年货清单。
李富泉: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搞活了经济,土地承包更是让农民富起来了,人们的钱包鼓起来了,吃饭穿衣再不发愁了。那个时候,市场上卖啥的都有,有钱人开始买奢侈品——黄金。我记得2001年,买一根100克的金条需要9800元,2011年,买一根100克的“小金条”则需要36300元,金条价格十年上涨了近4倍。不得了啊!从八十年代的供销社,到九十年代的年货集市,再到2000年的百货商场。现在你看,买个东西都不用出门了,年轻人拿个手机网上一点,吃的穿的摆的啥都能给你送到家。现在的日子天天都在过年,真到过年的时候,人又不知道咋过了,好多人家里做吃的都嫌麻烦,直接订到大酒店,亲戚朋友见个面,互相拜年,大吃大喝,又省事又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