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国邦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唯一号: 292230020220001402
人物姓名: 薛国邦
文件路径: 2922/01/object/PDF/291010020220000022/001
起始页: 0345.pdf
出生年: 1927

传略

薛国邦,1927年生于甘肃省酒泉县总寨乡仰沟(今上坝镇东湾)马家东湾,大庆石油会战期间的“五面红旗”之一,黑龙江省劳动英雄、全国著名劳动模范。1949年起在玉门油矿当司钻,后任采油队队长。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0年3月赴黑龙江参加石油会战,历任油田修井队队长,采油队队长,试采大队大队长,油矿矿长,采油指挥部副指挥,油田党委副书记、书记,中共大庆市常委、市委副书记,大庆市总工会主席,大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主任等职。自1958年起,先后提出“不起泵压裂”等500多项技术革新建议,被油田采纳后,提高了油井原油日产量。1959年玉门油矿237号井发生供油管脱扣喷油时,他用胸膛顶住管线脱口,避免了一起爆炸事故。同年出席全国群英会,所在的采油队被授予全国先进集体称号。薛国邦是大庆油田历史上第一位采油队队长。在艰苦创业的岁月里,他经常夜以继日地工作白天他领着工人上井生产,夜晚坚持学习,半夜里还要查铺、添柴,天不亮又起来帮助炊事员提水、做饭,当生产试验区的第一口油井——萨66井完钻后,他带领采油队的同志接管了这口井。为了管好这口井,取得新油田采油第一手资料,薛国邦无论白天、夜晚,总是在采油树跟前转悠,摸摸这儿,听听那儿,看看压力,记录数据。一天,油井原油产量直线下降,他竭力抑制自己内心的不安,站在采油树跟前侧着身子听声音、弯下腰去看压力,最后跳下操作台,走到蓄油池边观察油管歇喷,最终得出地面管线结了硬蜡的准确判断。大庆油田就是从接管这口井的薛国邦手里,取得了20项“四全四准”采油资料,进而准确掌握了油田油层状况,为石油会战的全面展开创造了条件。1954年,薛国邦在玉门油矿就被评为全国石油系统先进生产者。1958年,出席了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5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出席甘肃省和全国工业建设“群英会”。1977年,石油工业部授予他“会战初期五位著名老标兵之一”的称号,石油工业部机关党委作出《关于开展学习“王、马、段、薛、朱”运动的决定》,称赞1205钻井队队长王进喜、1202钻井队队长马德仁、1206钻井队队长段兴枝、采油队队长薛国邦、水电指挥部副大队长朱洪昌为会战时期的“五面红旗”,号召系统职工向他们学习。1978年,薛国邦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英雄。1987年光荣退休,享受副省级待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出版者:政协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以挖掘地名文化渊源、记述地名演变脉络为重点,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兼顾,在纵向追述地名内涵的基础上,外延用“延伸阅读”横向陈述,再加上370余幅新老照片映衬,既反映出历史厚重感,又能凸显当今城乡居民享有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生态环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