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三辑》
唯一号: 292230020220001177
人物姓名: 李德裕
人物异名: 字文饶
文件路径: 2922/01/object/PDF/291010020220000016/001
起始页: 0105.pdf
性别:
时代: 唐代
出生年: 787
卒年: 850
亲属: 李吉甫

传略

李德裕(787 - 850),字文饶,赵郡赞皇人,中唐后期著名的政治家,诗人。曾二度出相,面对官场日益腐败,国势江河日下的严竣形势,他经制地方,兴除利弊,力主削藩,维护中央集权,整顿吏制,反对浮夸,扭转了唐王朝颓势,一度出现了“会昌中兴”的强盛局面。李德裕文才武略,在唐朝宰相群体中无人与之媲美。 他夭资聪颖,少有壮志,对诗文爱不释手,尤精《汉书》、《左传》,与李绅、元稹被称为文坛“三俊”。因出身名门望族,不喜与诸生科试。元和初年,父吉甫高居相位,为避嫌在家赋闲。后以门荫入仕补校书郎。元和11年,张弘靖罢相改任河东节度使,聘其为掌书记,后随张弘靖入朝,拜为监察御史。穆宗即位,厚顾德裕,擢为翰林学士,“凡号令大典册,皆更其手。数召见,责共优华”。再进中书舍人。长庆二年,授御史中丞。三年(823年),穆宗欲起德裕为相,李逢吉引荐牛僧儒阻其拜相,出其为浙西观察使。在浙西任内八年中,励精图治,政绩斐然,深得庶民的敬重和爱戴。826年,文宗继位,李德裕因政绩突出受到重视,太和三年奉召为兵部侍郎,裴度因其才能出众荐之为相,由于宦官助李宗闵为相,于九月出任郑滑节度使。次年十月调任剑南西川节度使。 太和七年(833年)二月,召入拜相,封赞皇县伯。六月李宗闵罢相,牛、李党争日益激烈,次年八月,李宗闵复相,即贬李德裕为镇海节度使。 开成五年(840年),文宗去世,武宗继位。九月召李德裕入朝复相。他对内力主削藩平镇,对外主张抗击犯边回鹘,因平叛功勋卓著,加封太尉、卫国公。此间,在洛阳南(今洛阳市伊川县梁村沟)置地建平泉山庄,营造年余建成。其庄庄围十余里,楼台亭榭百余座,奇花异草、苍松怪石点缀其间,其规模不逊于皇家园林。 会昌五年(845年),李德裕建议禁佛,整顿寺院,抑制寺院经济。没收良田千万顷,释放僧院役使良人50万,强令僧尼还俗26万。同时,整顿吏治,提出“省事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吏,能简允员,诚治本也",一次性罢吏两千余人。会昌年间,唐朝声威再起,与李吉甫、李德裕父子致力于改革是密不可分的。综观李德裕一生,他是一个有重大成就的贤相,有政治家的风范,有军事家的谋略。但亦有排除异己的一面,他的作为虽受到皇帝的赞赏,却为皇太叔光王所厌恶。会昌六年,武宗服金丹中毒而死,光王即位,庙号宣宗。宣宗上任第三天,便与牛党联手,罢李德裕为东郡留守,不久,复贬为潮州司马,再贬为崖州(海南岛)司户。“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这首《登崖州城作》,反映了他被贬在崖州时内心深广的忧愤,虽远离京城,他仍眷念朝廷,看四周重叠的青山,好象无数道索链紧紧地缠绕着他,使他痛苦、气闷。他最终没有斗过牛党,于大中三年(850年)十月忧愤而死。他在崖州两年的政绩却像一座丰碑留在海南人民的心中,元代海南人民为了纪念造福于海南的唐代李德裕、宋代胡铃、李光、李纲、赵鼎这五位先贤,于海口东南建造五公祠,门柱书两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唐嗟未造,宋恨偏安,天地几人才,置之海外;道契前贤,教兴后学,乾坤有正气,在此楼中。"联句概括史实,歌颂五公品格,瞻仰前贤,启迪后人,语殊恳切。 李德裕一生性情孤傲,喜欢诗书,善为文章,著述颇丰。为后世留有:《御臣要略》、《文武两朝献替记》、《异域忠魂传》、《太和辩谤录》、《会昌一品集》等文献。《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诗·外编·续拾》补诗九首。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三辑

《肃州文史第十三辑》

《肃州文史》,突出了亲历、亲见、亲闻的特征,或以史料性见长,或以趣味性取胜;或状写历史陈迹,发思古之幽情;或描摹风情民俗,究文化之渊源;或见景生情,赞山川之壮美;或睹物思人,话世事之沧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