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暠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三辑》
唯一号: 292230020220001168
人物姓名: 李暠
人物异名: 字玄盛,小字长生
文件路径: 2922/01/object/PDF/291010020220000016/001
起始页: 0074.pdf
性别:
时代: 西凉
出生年: 351
卒年: 417
国别: 中国
籍贯: 陇西成纪
亲属: 尹夫人;李歆

传略

李暠(351—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人,父早亡,为遗腹子。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十六世孙。他从小聪颖好学,性格沉敏,成人后精通经史,尤擅长文学。而且长相英俊,身材魁武,刻苦习练,武艺超群,又诵读孙吴兵法,是一位文武兼备的政治家。东晋隆安二年(398年)北凉段业任李暠为效谷(敦煌东北)令,莅任以来,政绩卓著,次年即任安西将军、敦煌太守,领护西胡校尉。 隆安四年(400年),原与李暠结为刎到之交的右上将军索嗣,为夺取敦煌太守一职,挑拨段业和李暠的关系,从中拨弄是非,段业即任索嗣为敦煌太守,率兵进发敦煌。李暠在众同僚的支持下,出兵迎战,索嗣大败逃奔。李暠上书段业,历数索嗣罪状,段即杀索嗣,又晋升李暠持节,都督凉兴(安西以西)驻军事、镇西将军,领护西夷校尉。同年冬,李暠自称凉公、大都督、大将军、领秦牧二州牧、护羌校尉,建都敦煌,建年号为庚子,大赦其境内,追封先祖,分封大臣,建立西凉割据政权,对江南的东晋王朝仍奉表称臣。他东伐凉兴,攻占了玉门以西的城池,大兴屯田,广积食粮,为东征做准备。义熙元年(405年)李暠派三子李让留守敦煌,带众臣东行迁都酒泉。由于战乱,南方和中原江汉先后有数万人流徙敦煌谋生,今李暠东迁,他们又不辞辛苦愿跟随李暠到酒泉。李暠分南人五千户置会稽郡,中州人五千户置广夏郡,还有一万三千户分到了武威、武兴、张掖三个侨置郡。 李暠把酒泉定为国都后,修整完善了酒泉城垣,新建了酒泉官,恭德殿。在统辖区内,他轻徭薄赋,奖励农耕,取缔苛捐酷刑;兴办学校,培养人才;尊老爱幼,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任人唯贤,重用有能力有才华的臣民;招贤纳士,倾听群臣的意见;重视人口发展,注意安定民心,使西凉有生息之机,得到了稳定发展。他不仅本人身体力行,还教育儿子要远离阿谀奉承的小人,亲近忠诚正直的臣民;要清廉自重,管好自己身边的人;提出“赏勿疏漏,罚勿容亲”的政策,做到赏罚要公正,不得袒护亲邻友好等。在战乱年代,他采取灵活的外交政策,集中力量对付主要敌人。为扩展势力范围,他在充分准备和听取群臣意见之后,再行决定出兵,力争做到每战必胜。重大的战事他都亲自出征,和将士同甘苦共命运,曾几次打败了北凉沮渠蒙逊,占领了整个河西西部的广大地区。他靠“仁政、德政”治国,不失为一代开国明君。在酒泉执政的13年,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国势稳定,百姓安居乐业,这是李暠政治生涯中最为辉煌的时期,也是他建功立业成效最为卓著的时期。 李暠不仅武功超群,而且酷爱文学。在建都敦煌和迁都酒泉后,都重视兴教办学,大力提倡文学。他本人在文学上也有较深造诣,所著《靖恭堂颂》、《述志赋》等名篇流芳千古,尤其《述志赋》最为有名,在五凉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继承了前凉崇尚儒学的传统,使敦煌、酒泉都成了传播儒学的中心。他重用的宋繇、刘昞等人,都是文学成就很高的儒学名士,也是传播儒学的有功之臣。 李暠于义熙十三年六月(417年),在酒泉患病去世,享年67岁,谥武昭王。 李暠死后,葬于酒泉城西十五里,这在多种历史文献中均有记载。比较确切的位置即在现肃州区果园乡丁家闸村一组正南耕地的边缘地带。到了唐代,开国皇帝高祖李渊为李暠之八世孙。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三辑

《肃州文史第十三辑》

《肃州文史》,突出了亲历、亲见、亲闻的特征,或以史料性见长,或以趣味性取胜;或状写历史陈迹,发思古之幽情;或描摹风情民俗,究文化之渊源;或见景生情,赞山川之壮美;或睹物思人,话世事之沧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