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百年巨变访谈录》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6562
颗粒名称: 做鞋
分类号: C913.3
页数: 3
页码: 436-438
摘要: 介绍肃州人手工制作鞋的发展和变化。
关键词: 社会生活 肃州 织布机

内容

做鞋采访对象:潘桂兰(见前)采访人:赵雪梅采访时间:2021年1月2日采访地点:米访对象家中采访人:请您谈谈怎样做鞋,重点说一下棉烙烙。
  潘桂兰:做鞋先要括褙子,再照着鞋样子把褙子剜成鞋帮子和鞋底子。棉烙烙帮子还得用一层褙子,在褙子上面填上羊毛,再摞一层鞋面,中间夹个鼻梁。把鞋口子卷起的毛茬子沿住,鞋帮子就做好了。再做鞋底子,把每层剜成鞋底样子的褶子边边用白布沿光滑,再四五层摞起来,用麻绳先把鞋底一转儿绱住,就开始纳鞋底。鞋底纳好后,用麻绳把鞋底和鞋帮绡好,棉烙烙就做好了,穿上又暖和又舒服。
  采访人:一年要做多少双鞋?潘桂兰:那节儿家里穷,没钱买穿戴,一家子人穿的鞋都是自家做的。一家子五口人,一人大概得做两三双,有单鞋、棉烙烙。那时候,一年四季妇女都得干活,白天上地干活,晚上点个煤油灯,在灯底下做鞋。采访人:怎样括褙子?潘桂兰:先用面粉打些浆糊。那时候买不起整块的布,就用裁了衣服剜下的碎布头抹上浆糊一层一层对平展,对上四五层,压在席子底下薅干就可以做鞋用了。
  采访人:怎样纳鞋底?潘桂兰:先把鞋底的一转儿用麻绳纳一圈,再从鞋头纳起,用钉靶子戳两排小洞,上排和下排对齐,再用大针穿上麻线,从针眼眼里一针一针纳成一排“1”字。为了让针线松紧合适,每一针麻线都要放在嘴里用牙咬住扥紧。钉靶子戳洞的时候就要注意,一行一行要错开。针脚要长短一样,排列整齐,既好看,又耐穿。纳鞋底很费劲,做鞋的人手底下要利索,一有时间,就得赶紧纳鞋底。手底下慢的人,或者懒惰一点的人,做不及全家人穿的鞋,娃娃就得光脚板子,或者穿烂鞋,脚指头都在外面露得呢。
  采访人:怎样搓麻绳?潘桂兰:年年都种些麻,秋季里把麻割下来,打掉麻籽儿,把麻杆子泡到水里沤几个月,捞出来晒干,把麻皮剥下来,绕成一股噜一股噜的。到了晚上,坐到煤油灯底下搓麻绳。先把麻皮分成细丝,两股子对齐,头上挽个疙瘩,把麻皮放在小腿肚子上,咋上唾沫,一股子一股子的搓转拧上劲,让两股子绞到一起。一边搓,一边往前捅,一根麻皮用完了,再接上一根接着搓。一根麻绳搓上两米多长,梢子搓细能穿进针,叫仞头。搓麻绳也很费劲,左右两个小腿肚子换地搓。有时候,搓得小腿肚子都红肿了,渗出了血珠,没办法就在腿肚子上绑上胶皮,在胶皮上搓,让小腿缓一缓,缓好了再搓。
  采访人:请您谈谈做鞋的发展变化。
  潘桂兰:大集体的节儿,做鞋原料都用的是布头或从旧衣服上剜下来的。包产到户以后,条件慢慢好起来了,市场里卖开了棉线,买来绱鞋,就可以少搓点麻绳了。买来条绒、平绒做鞋面,做新鞋穿。到八十年代,市场上有了卖的鞋,做不上了买地穿。也有了卖橡胶底的,把尺寸说给,他就给你裁下鞋底,你买回去,只做个鞋面,然后把鞋面绡在橡胶底上,就可以穿了。再后来,各种各样的鞋都有卖的:单的、棉的;高腰子的、低腰子的;布鞋、凉鞋、皮鞋,样子很好看也很时髦。到了九十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慢慢好了,娃娃们嫌做下的鞋太土,都不愿意穿,开始买地穿了。进入新世纪,年轻人大多不会做鞋,都是买地穿的呢。鞋的价钱从几元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只要有钱,什么样的鞋都能买来穿。有些女人鞋柜里的鞋有好几十双,跟衣服搭配,今天穿裙子穿的这么一双,明天穿裤子又穿那么一双。不时髦了就扔了再买新的,谁还那么辛苦地一针一线地做鞋穿。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百年巨变访谈录

《肃州文史·百年巨变访谈录》

出版者:政协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包含政事纵览、社会管窥、生活漫忆三个板块。

阅读